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争爆发后,德国内部始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歧,这种分歧的高潮表现为德国军官在战争后期刺杀希特勒的壮举。而对于那些支持者拉索夫的人来说,实际上他们的行为已经违背了元首的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内部反对派的活动与辅助志愿军的组建

德国内部一直都存在着“亲俄”情绪,苏德两国在战前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而德国军事力量的重新崛起也与苏联的支持分不开。

曾任德国驻莫斯科大使的维尔纳·冯·德尔·舒伦堡伯爵认为,发动对苏联的战争将会给德国带来灾难。而当时许多人都认为德国的主要对手在西方,应该与苏联搞好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纳粹官员对希特勒的东方政策感到不安,尤其是前线的军官,他们对战争的形势看得最为透彻。从一开始他们就意识到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苏联远不像他们在战前预计的那样会迅速崩溃。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开始感到形势的严峻,最直接的表现是德军兵员不足。战争爆发伊始,前线的德军就开始招募外籍志愿者,最初只是将志愿者用于非战斗工作,例如军需补给和医疗救护工作,后来慢慢地开始给他们配发武器,并将他们组建为小规模的军事组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人们熟知的辅助志愿军。德军总参谋长弗兰茨·哈尔德任命莱因哈德·格伦担任东方外籍部队的负责人。德国当局对这些东方外籍部队非常谨慎,他们不希望在摧毁布尔什维克政权后再给自己添加一个新的对手

但很快,由于德军兵力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许多部队开始发展这些辅助志愿军。志愿军的规模逐渐扩大。这些志愿军后来被称为“东方军”,最初是由苏联的少数民族组成,里面有土耳其斯坦军团、亚美尼亚军团、北高加索军团、格鲁吉亚军团、阿塞拜疆军团和伏尔加鞑靼军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方军的成员身着德军制服,不佩戴任何标志。截止到1942年秋天,有大约90万苏联人在与德军并肩作战,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保卢斯的第六军团大约有50.000名这样的辅助兵分布在前线各个师中,超过其总兵力人数的四分之一

但德军当局对俄罗斯人的志愿军部队则非常谨慎。在战争初期,在德军占领苏联的布良斯克州洛科季地区之后,名叫康斯坦丁·沃斯科博伊尼克与布拉尼斯拉夫·卡明斯基的两名当地人在得到德军当局的同意后,建立了地方警察与民事管理机构,由沃斯科博伊尼克领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原本只是当地的民兵组织,规模也不大。此后,沃斯科博伊尼克在与游击队的战斗中被打死,卡明斯基继任领导人。1942年7月,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克鲁格元帅正式批准洛科季地区建立自治政府,卡明斯基成为自治政府首脑,并担任地方武装力量指挥官。

此后,卡明斯基大量吸收苏军战俘,并收集苏军遗留的武器。截止到1942年底,部队人数急剧增加,名字改为俄罗斯民族解放军,也被称为卡明斯基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2年3月,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特雷肖夫与格斯多夫向克鲁格元帅建议组建一支试验性的特别部队,并保证这一举措将有助于巩固他的防线。

这支部队被命名为俄罗斯国民军,由于这支部队的总部设在了苏联奥辛托夫的一处泥炭工地,因此这支部队后来又被称为奥辛托夫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德军最高司令部宣传部的推荐下,特雷肖夫从红军被俘军官中选择了日连科夫和波雅尔斯基担任这支部队的领导人,部队人员身着昔日的俄军制服,受到了当地民众的拥护,人数急剧扩张

12 月16 日,特雷肖夫请克鲁格视察这支部队,没想到克鲁格在视察后惊呼:“我不需要一支威胁我军防线的部队,我需要的是能够填补防线窟窿的部队。部队必须坚定地忠实于我们,而一支规模如此庞大的部队是不可能坚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辛托夫旅的命运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了德国方面对俄罗斯志愿军的态度。虽然越来越多的德国官员看到了形势的紧张,也看到了东方政策的错误,但由于德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征服俄罗斯,因此规模庞大的俄罗斯部队让他们首先感到的是恐慌

这也就不难理解,弗拉索夫在俄罗斯民众中的呼声越高,德国高层所感受到的威胁就越强烈。但随着战争形势的逆转,越来越多的德国人迫切地希望调整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人包括了德军最高司令部与宣传部的许多官员,还包括德军反间谍部负责人威廉·卡纳里斯,以及几乎所有的外交官。甚至连在东线指挥作战的许多党卫军军官,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事实上,希特勒也默许了组建志愿军的行为,但他绝对不会组建一支以一名俄罗斯将领为核心的、彰显俄罗斯全民族性质的志愿军。而他的态度就是德国政策制定的依据,这必然导致了德国当局内部的激烈对抗,而这一对抗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弗拉索夫的命运。

德国当局内部就弗拉索夫问题的冲突

就在弗拉索夫拜访哈默尔堡战俘营的时候,德国东方部长罗森贝格在柏林会见了德军北方、中央和南方三个集团军群辖区管理部门的官员。在为乌克兰设立学校的问题上,罗森贝格与乌克兰总督恩果奇·科赫闹翻了,此时他急需军队方面的支持

而军方也希望通过罗森贝格将信息更好地传达给上层,相比之下,他更有机会接近希特勒。通过这次会议,罗森贝格第一次撇开官方的宣传,直接听到有关战争形势的报告,结果令他大吃一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当时依旧认为希特勒对这一切亳不知情,是那些野蛮愚蠢的“科赫之流”蒙蔽了元首。罗森贝格在会上焦虑地说道:“我应该直接面见元首,希望能从根本上改变东方政策。”

12月22日,罗森贝格将军方的观点告诉了希特勒。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希特勒对此大为震怒,元首不希望军队方面干预政策的制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弗拉索夫对德国中央集团军辖区进行访问时,他的支持者与格伦等人进行讨论之后,决定在德军最高司令部宣传部内部设立一个小型的特别营,以此作为弗拉索夫活动的基地。

施特里克-施特里克费尔特奉命组建这个营,他开始四处搜寻核心人员,并在柏林南部找到了一个名叫达本道夫的地方,此后,这里一直是弗拉索夫集团的活动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在德军最高司令部宣传部中工作的俄罗斯合作者,以及表示合作的苏军被俘军官被吸纳到特别营之中,其中包括有济科夫、布拉戈维申斯基、费奥多尔-特鲁欣、亚历山大·扎伊采夫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弗拉索夫的骨干力量

这个特别营自1943年3月1日起正式开始运作,它表面上是为德军宣传机构训练宣传人员,担负着向苏军战俘进行思想宣传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济科夫的主持下,达本道夫发行了《曙光》《志愿军》两份报纸,《曙光》用于对苏军战俘的宣传,并很快取代了之前的德国报纸《召唤》,《志愿军》主要用于对德军中的俄罗斯辅助志愿军的宣传。

在德国的出版物中,它们没有正式的级别,但在济科夫的主导下,报刊发行量大增。"这两份报纸发挥了双重作用,它们一方面提高了弗拉索夫的知名度,为他争取了更多的追随者,另一方面也为德国的侵略宣传造势,并为德国的侵略政策辩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旅行结束后,弗拉索夫志得意满,他感到德国当局已经意识到了他的价值。很快就会支持他了。但就在1943年4月17日,德国陆军元帅凯特尔向韦德尔将军发出了一文件,要他弄清楚弗拉索夫在旅途中有没有做过违背元首意愿的政治评论

原来就是他在加特契纳所说的那番话出了问题,希特勒可不想在“恢复了历史故称的列宁格勒”接受弗拉索夫的款待,他要的是将这座城市夷为平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凯特尔发布命令:“鉴于被俘虏的俄罗斯将军弗拉索夫在访问北方集团军群期间,在没有得到元首和我同意的情况下便做了蛮横的、放肆的评论,因此命令立即派特别卫队将俄罗斯将军弗拉索夫送回战俘营。"

1943年5月25日,在瓦格纳将军的要求下,支持弗拉索夫的德国军官与东方部的代表在毛尔瓦尔德举行了会议,出席会议的军官有申肯多夫、特雷斯科、格伦、赫勒等人,而布罗伊蒂加姆博士则作为罗森贝格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为了这次会议,瓦格纳带来了支持弗拉索夫的大量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参谋长蔡茨勒、希特勒的副官施家特以及舍夫上校,会议集中讨论了有关弗拉索夫的问题。蔡茨勒介绍说:“辅助志愿军有大约22万人。”凯特尔则表示这些人没有威胁,但如果他们统一成一股大规模的力量就危险了。

希特勒在会上明确表态,反对以弗拉索夫为首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志愿军,他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东线的德军将领鲁登道夫为了解决兵员不足的问题组建了波兰军团,而令他没想到的是波兰军团在反对俄国的同时也走上了反对德国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特勒很清楚,“每一个民族都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在他看来,弗拉索夫集团在羽翼丰满后必然是德国的心腹大患。他咆哮道:“我不需要一支俄罗斯军队,总之我要维持一个德国人的核心力量。”

到现在为止,希特勒的态度再清楚不过了,弗拉索夫和他的追随者们,以及支持他的德国官员们的愿望破灭了。尽管希特勒想要消灭布尔什维克,但他首先想要的是征服俄罗斯,在他看来是一个颇负盛名的俄罗斯军官和一支有着民族主义情绪的俄罗斯军队正是他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弗拉索夫来说,现在无疑是他最沮丧的时刻,他满心以为可以大干一场,想到最后却又是一场空,他打算重回战俘营。在听到贝格霍夫会议的消息后,特鲁欣与济科夫赶忙前来面见弗拉索夫,劝他不要放弃。在二人的鼓励下,弗拉索夫决定继续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