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上台后,实行了疯狂的“反犹”运动,大量犹太人惨死,或不得不逃离德国及其占领区。英、法等西欧国家一心想自保,处于观望状态。而在上世纪30年代中后期,美国也对犹太难民的进入实行了严格的限制政策。

世界之大,似乎没有犹太人的立身之处。

然而,在犹太人绝望之际,中国却向他们打开了大门,他们逃到上海,这里成了约3万犹太难民的避难所。

据资料显示,从1933年到1941年,共有约3万难民分批来到上海。其中最庞大的一批是1938年至1940年,大概有1.8万的德国占领区的犹太人,他们经过海路来到上海,其中很多都是在一个中国人的相助下,才登上了开往中国的诺亚方舟。

这个中国人就是资深外交官何凤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30年代,正是中德合作期间。何凤山不断地营救犹太人,必然会惹怒希特勒和纳粹德国。那么,蒋介石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

纳粹反犹

何凤山出生在湖南益阳的一个农户家庭,自小聪明好学,25岁时考取了德国慕尼黑大学公费留学生,31岁时获得政治经济学博士。1935年,34岁的他正式参加外交工作,两年后任中国驻奥地利公使馆一等秘书。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身在异国的何凤山听到这个消息后痛心不已,而他所在的奥利地也并不太平。

1938年3月,纳粹德国武装吞并了奥地利,奥地利大使馆被降级为维也纳领事馆,何凤山任总领事。

在纳粹的煽动下,整个奥地利都充斥着强烈的反犹情绪,大量的犹太人被送到集中营,财产被抢劫一空。为了活下去,许多犹太人不得不逃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10月28日,1.7万的犹太难民被驱逐到波兰,波兰政府拒绝收留们。有一个被驱逐的犹太家庭,他们的儿子人在巴黎,便到德国驻巴黎大使馆求助秘书冯.拉特,然而对方无情拒绝,不给任何帮助。愤怒之下,犹太小伙拿着枪连开三枪,打死了冯.拉特。

而这种乱象正是希特勒想要的,他得到消息后,对戈培尔说:“今晚肯定会发生反犹太人的示威,让冲锋队去行动,当对此不要干涉。”

于是,当晚无数伪装成平民的纳粹,拿着武器,大摇大摆地区袭击犹太人的住处和商店,打砸抢烧,洗劫了7000多家商店,29个百货公司,一把火烧掉了不少犹太人的产业。仅仅一夜之间,就有90多人丧命,近3万犹太男性被送到了集中营。

这一晚之后的几个月里,这样的打砸烧抢仍在继续上演,很多犹太人被折磨而死,上万的孩子成了孤儿。

在这种恐怖之下,犹太人唯一的活路便是逃亡。

纳粹当局“很人性”地通知犹太人:如果他们能够以入境或最终目的地签证的形式提供“移民证明”,就会被允许离境,包括那些被捕并被驱逐到集中营的家人也将释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方文明国家关上了大门

1938年7月,便由罗斯福牵头,在法国埃维昂组织讨论关于接受犹太难民的国际会议,32个参与国都不愿意接受,美国把犹太难民拒之门外,就连瑞士这样的中立国也对犹太人关上了大门。

而像英美这些高唱文明的西方国家,在人命关天时,却充耳不闻,铁石心肠。

比如,在1939年5月,纳粹德国将900多名犹太难民送到古巴去,古巴拒绝接受。于是装满难民的船又停靠在迈阿密,希望美国能接受,可希望还是落空了。最后,这批难民不得不被送回到欧洲去,不幸的是,其中有600个人死在了集中营。

犹太难民们像无头苍蝇一样,跑了无数个国家的使领馆,请求着帮他们开出签证,然而都被无情拒绝了。

在这种局势下,他们能逃到哪里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签证

一天早上,几个犹太人来到中国领事馆碰碰运气,他们眼里闪烁着所剩无几的希望之火,更多的是人到绝境时的无助、痛苦。中国并不是犹太人首先要去的地方,他们只是退而求其次。

后来有一个成功到达中国的犹太人回忆:“我很害怕,因为当时上海名声很糟,那些成功获得美国签证的人,就像中彩票一样,太幸运了。”

就算对名声不好的上海很恐惧,但这几个犹太人也得赌一把,毕竟留在奥地利,他们只有死路一条。令他们诧异的是,中国领事馆非但没有把他们当瘟神一样立即赶走,反而热情接待了他们。

何凤山深知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伤害,祖国人民正在遭受着和这些犹太人一样的痛苦,他对这群被赶尽杀绝的犹太人动了恻隐之心,很快地给他们开出了签证,那可是拯救人生命的签证。

这里强调一点,因为1937年日本攻占上海,上海口岸沦为无人值守之地,任何人都不需出示证件或护照就可登岸入境。也就是说,全世界只有上海对犹太人敞开大门。但是因为纳粹德国的规定,犹太人必须在当地拿到去中国上海的签证才能出国。

何凤山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向犹太人发了上海签证。而这些签证只是名义上去上海,实际上,却能为犹太人提供一种途径,帮助他们去他们的首选目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个拿到签证的犹太人,不敢相信这么容易就拿到了签证,他们原本就没抱多少希望的,而当拿到签证那一刻,他们激动不已,又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能从中国领事馆拿到“生命签证”的消息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犹太人满怀着希望来到中国领事馆,何凤山和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对他们的态度依旧热情,并没有为难他们,给他们发了一张又一张的生命签证。

每天天不亮,中国领事馆外就排了长长的队伍,门外的犹太人都在等着领事馆的门打开,那不是一扇普通的门,那是生命之门、希望之门。

何凤山忙碌着,开出了一张张签证,尽力挽救着一个又一个的犹太人,只希望他们都能够平安到达中国上海。有一次,一个犹太小伙要了11张签证,正常来讲,本人不到现场是不能签发的,可何凤山能深刻体会到绝望中的痛苦,便给那个小伙子发了11张。小伙子从集中营救出了亲人,使他们逃过纳粹的迫害。

何凤山不仅会毫不犹豫地给犹太难民发签证,还会直接和纳粹对抗,营救犹太人。

一天晚上,何凤山接到了一个犹太朋友罗森堡家的电话,被告知德国党卫军到了他们家,希望能救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凤山急忙出门,赶到罗森堡家,拿出了自己的证件,说:“我是中国领事馆的总领事,请你们释放罗森堡先生,他已经有了我们发放的签证,如果你们不放人,就是对我们中国的不尊重!”

虽然党卫军没少为难人,但他们最终还是把罗森堡放了。

蒋介石的态度

何凤山的行为终于惹怒了纳粹,德国外交部将这事反映到国民政府及蒋介石那里。

其实,蒋介石对德国和希特勒是有好感的,那时他使用了不少德国军事顾问,购买了很多德国武器,还将自己的儿子蒋纬国送到德国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1927年11月,蒋介石便开始雇佣德国军事专家,重炮专家马克斯.鲍尔上校成为他的第一任德国军事顾问。之后,又有魏采尔将军、塞克特担任过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军事顾问团长率顾问团访华时,也会有像西门子这样的大公司访华,从而在华开展商贸合作。

1934年8月,中国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与德国合步楼公司签订了“合步楼条约”,中国开始用钨砂、锰砂这些工业原料还有农产品换取德国的工业产品,尤其是军用物资。1936年,双方还拟定了一个“工业合作3年计划”。

从1935年至1937年,中国从德国订购了31.5万顶M35钢盔,还有数量巨大的步枪子弹和各种防空炮。在德国的援助下,1938年中国的兵工厂已经可以生产20毫米、37毫米和75毫米的火炮炮弹。在军事上,国民政府是非常依赖纳粹德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蒋纬国早在1936年,便赴德担任蒋百里访问德国时的少尉侍从官。1937年他在德国入伍,进入德国陆军慕尼黑军官学校,毕业后,还在德国军中服务。

所以说,无论从经济、军事层面,或是从私人层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都不想惹怒纳粹德国和希特勒,他们对何凤山救助犹太人的做法并不赞同。

不过,早在1936年,德国便和日本走得很近。1938年2月,德国承认伪“满洲国”为独立国,希特勒转向即将成为德国盟友的日本,与国民政府的关系恶化,而国民党仍然在极力挽救与德国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和国民党更不想惹事,一边安抚着德国,一边安排何凤山的直接上司、时任中国驻德国大使陈介去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陈介是国民政府外交部副部长,之所以蒋介石派他去德国柏林担任大使,主要原因是想挽救中德关系。

陈介曾致电何凤山,命令他马上停止向犹太人发放签证。可何凤山将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并没有执行上司的命令,依旧向犹太人发放签证。

之后,陈介又派出特派员到维也纳领事馆视察工作、审计项目。可何凤山是清廉正直的人,并没有贪污,特派员查不到什么东西。

气急败坏的特派员便直接挑明说:“陈介大使收到报告,说阁下在领事工作中营私舞弊,你没有什么要说的吗?”

何凤山从容道:“有没有营私,您查得已经很详细了。至于舞弊,我国一贯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所谓开放,即是任何人都有权获得我国签证。既然如此,何来舞弊一说呢?”

特派员被怼得哑口无言,无功而返。

软的不行来硬的。

纳粹直接闯入中国领事馆,以房子到期为由命令何凤山搬走。

何凤山强烈抗议着,又向国民政府发了电报,然而国民政府只有一句认怂的话:“尊重当地法律,勿起争执。”于是,他便向政府申请资金,想另租房屋。然而,他的正当要求,却遭到了无理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然何凤山心中有气,但他只是一个领事,胳膊拧不过大腿,在纳粹的淫威和国民党的软弱下,他不得不“服从”,搬出了原来的领事馆。

可是,何凤山又是一个威武不能屈,正义感十爆棚的人,他还想尽全力帮助有需要的人。万般无奈之下,他自掏腰包,在约翰巷22号租了一间公寓,将领事馆搬到这里,并继续向犹太人发放中国签证。

尽管不被国民政府支持、被纳粹打压,何凤山还是选择默默地做善事。

纳粹反犹行动还在继续,何凤山依旧在为那些要去中国的犹太人发放签证。

国际正义之士

1940年5月,何凤山被调离回国,他发出的“生命签证”也终止了。后来,他继续从事外交工作,曾做过驻埃及、土耳其大使。退休后,便定居美国旧金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凤山到底救过多少犹太人,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他是在奥地利发的签证,逃到上海避难的奥地利犹太人大概有5000-6000人,当然,有些领到签证的是逃往上海之外的地方。因他签发“上海签证”成功,为其他国家的签证提供了一个模板。据数据统计,1938年底到1940年,至少有1.8万名犹太难民逃到上海避难,其中绝大数是德国犹太人。

这样看,何凤山直接或是间接帮助到的犹太人应该在1.8万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洲的历史学家就曾指出,何凤山是全世界解救犹太人最多的义士。

然而,何凤山救下这么多人,却从不向外炫耀。后来还是经过国际媒体和组织的挖掘、曝光,他的义举才逐渐被世人所知。1999年,一个名为“犹太人在上海”的系列活动的史料在加拿大温哥华展出,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的传奇故事。

然而,早在2年前,也就是1997年,何凤山便逝世了。在他96年的漫长岁月里,他对自己曾经的义举都是以一种平常心去对待。

2001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国际正义人士”的称号,他的名字被刻入了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前以色列总理沙龙就曾这样赞美过:“何凤山不是英雄,也不是天使,他是上帝。”可想而知,何凤山在犹太人以及以色列人心中的地位有多么高。

何凤山常对家人说“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正是这种做好事不留名的态度,才更让人触摸到他崇高、善良、正直的灵魂。

参考资料:

《勇气、智慧和谋略——纪念我的父亲何凤山博士》

《一个被以色列总理尊为上帝的中国人》

《20世纪30年代的中德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