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团长,军团长同志,赢了,李默庵的第四师已经被我军打败,已经向福建闽西地区溃逃,这场阻击战,我们大获全胜,我们赢了。”

1933年,粟裕在闽赣革命边区打了一个大胜仗后,骑马赶回军团部,激动万分地向红七军团的军团长寻淮洲同志汇报详细的作战经过,并请示是否继续追击敌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粟裕年轻时照片

粟裕汇报战果,政委大怒:你为何不向我请示?

寻淮洲也没想到粟裕以少胜多打了胜仗,红光满面,非常开心地点了点头:好好,好啊,你现在赶紧去追,千万不可放跑任何一人,务必扩大战果,我率领第19师马上跟上来支援你。

粟裕听完也很高兴,下意识看了一眼面沉如水的红七军团政委乐少华同志,他一直没说话。粟裕以为他没有异议,就向寻淮洲敬了一个军礼,准备转身离开。

却不料在即将出门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了乐少华无比愤怒的咆哮声音:粟裕,你为何只向寻淮洲汇报,不向我这个政委请示?目无尊卑,简直无法无天。

我党政治委员的制度不要了吗?还是说你根本就瞧不起我这个政委,简直胆大包天,追什么追?都回来,给我统统回来,没我的命令,我看谁敢私自调遣一兵一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粟裕年轻时照片

这是怎么回事呢?本期内容鉴哥就圈个有用的历史,解密粟裕,向军团长寻淮洲汇报工作的时候,寻淮洲已经点头同意了他的追敌计划。

为何政治委员乐少华却勃然大怒,并以粟裕“目无尊卑”为理由,直接叫停了追歼敌军的作战计划?他只是一名主管军队思想工作的政治委员,为何胆敢公然叫板寻淮洲这位军团长?

直接驳回寻淮洲和粟裕商讨的军事作战方案?并说出“没我的命令,看谁敢私自调遣一兵一卒”这样的话呢?这其中,到底有何不为人知的隐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红七军团政委乐少华

粟裕领一个师过去就够,带的人多了也浪费

1931年9月份,在毛主席和朱老总的指挥带领下,红军在80天的艰苦奋战中,采取“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从福建地区千里回师江西赣南。

结合和团结一切地方武装,阻滞蒋介石率领的30万国军围剿。相继在莲塘、良村、黄陂三战三捷后,在江西兴国短暂休整,对国军的疲惫之师,发起追歼行动,再取三捷。

一战歼敌3万余人,缴获枪支武器1.26万余支,弹药和粮草辎重不计其数,强势粉碎国军的第三次围剿阴谋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主席与朱老总合影

但也正是第三次反围剿作战胜利后,苏区突然出现了“左倾”的错误思想路线,毛主席再一次遭到撤职,被小人挤出了关键作战指挥岗位。

可即便如此,毛主席创造的游击运动作战思想,却已经在广大红军指战员心中生根发芽。

周总理和朱老总在1932年12月份,突然打响的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灵活运用毛主席的游击战法,以红一方面军7万余人的兵力,以少胜多,正面击溃蒋介石率领的40万国军,获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可是,苏区中的“左倾”错误思想和路线,却并未因此偃旗息鼓,反而愈演愈烈。

工农红军被迫执行不停顿全面进攻的作战思路,导致连续遭遇作战失利,丧师失地,局势也由原来的主动出击,慢慢变成了被动防守,形势不容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主席、周总理和朱老总合影

1933年夏天,从江西赣东北根据地南下的红军第11军,奉命接受补充和整编改组,成立红军第七军团,委任寻淮洲同志担任军团长,肖劲光同志任军团政治委员,但很快就被乐少华所取代。

郭如岳同志担任军团参谋长,后被20岁出头的粟裕取代,率领3个师和一个独立团的兵力,马上投入福建战役,和保护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而红七军团组建后的第一仗,就是阻击从福建向江西攻来的李默庵第4师军团长寻淮洲命令参谋长粟裕带领第19师和第20师,前去执行这一作战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李默庵

但这时,政委乐少华却提出了不同意见:只是一场阻击战而已,又不需要冲锋,粟裕同志领一个师过去就够了,带的人多了也是浪费。

粟裕无奈,只好带着第20师,星夜兼程前往闽赣边区打伏击战,面对敌众我寡的险境,粟裕只好兵出奇招,先分出两个团的兵力正面阻敌。

然后再命令剩下的一个团化整为零,分成多股小型部队,进行迂回穿插。

主要目的是为了打乱李默庵部的行军部署,以图乱其阵脚,果然收到奇效,不仅歼灭李默庵大部,还逼得剩下的残兵败将向福建闽西溃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粟裕年轻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