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迎来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强调博物馆是在提供教育经验和推动学术研究方面的重要角色。5月16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向媒体曝光了即将上新的“丹漆海昏——汉代海昏侯国漆器展”,展出90余件(套)新修复文物,其中新修复漆木器17件。据了解,刘贺墓出土漆器约3000件,这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首次大规模上新修复完成的漆器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兽纹漆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铜案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铜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漆耳杯

  重现西汉贵族无与伦比的漆器文化

“丹漆海昏——汉代海昏侯国漆器展”,是目前江西省内唯一一个漆器专题展,集中展示了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漆器保护研究最新成果,重现西汉贵族的奢华生活和无与伦比的漆器文化。“丹漆海昏”展陈总面积约510平方米,展览分为“丹漆流韵”“海昏漆华”“漆艺天工”三个单元,以中国漆器文化为视角,通过文物、复制品、辅助展具、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展示海昏漆器的种类、造型、工艺特点,折射出汉代贵族的生活方式、社会时尚及审美情趣。

刘贺墓出土漆器约3000件,是江西汉代漆器的首次大规模出土,也是全国西汉漆器出土最集中、最系统的一次,品类之多样、数量之巨大、造型之精美、装饰之瑰丽、工艺之精致、质量之上乘、价值之贵重,远超同时期墓葬。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漆器有漆耳杯、漆盘等饮食器皿,也有奁、笥、盒等生活日用品,有弩、盾等武器用具,也有六博漆盘、琴、瑟等娱乐乐器用具,还有衣镜、屏风、榻等陈设用具,以及温明、俑、偶乐车等明器。这是西汉陵墓中出土漆器品种数量最多的一处。

  精美漆器今日正式对外展出

本次展览展示了海昏漆器所体现的工艺成就。通过漆木器上的配件,包括金箔、银釦、玉器,展现漆器贴金、素髹、锥画、镶嵌、釦器、彩绘等工艺。刘贺墓漆木器在制作工艺、装饰方式上远超同期高等级墓葬出土物,是出土纻器、釦器和贴金嵌铜镶宝石器等高档漆器数量最集中、保存最好的墓葬。制作方法也会因胎制和器形的差异而不同,例如,木胎漆器有斫制、挖制、卷制、旋制和雕刻等,或者数种技法并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漆器自2015年开始修复,其中仅脱水就需花费两年时间,还有诸多环节都需要用复杂的工艺去最大程度地还原文物的原貌。此次亮相的文物中有漆耳杯、云兽纹漆盘,以及凤鸟形青铜纽、青铜足、青铜案足等漆器配件。“丹漆海昏——汉代海昏侯国漆器展”今日正式对外展出。

  “国际博物馆日”南昌活动丰富多彩

据悉,为迎接“国际博物馆日”,南昌推出了内容丰富的博物馆活动。

5月18日,情景剧《英雄城·铁军魂:在党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将在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展厅上演。

5月17日,小平小道陈列馆采用“双师”同堂模式,邀请洪都航空、江铃汽车、交通枢纽、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林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科普基地、家风教育、道德模范等多个行业的优秀代表与该馆《信仰的力量成就邓小平的传奇人生》“大思政课”现场共同教学。

5月16日至5月17日,南昌流动数字博物馆在吉安市博物馆进行数字化设备展示,内容包括穿越南昌七门项目,采用VR技术制作的一部高清360度全景CG动画,让观众领略古南昌的七门九洲十八坡的瑰丽景象;元宇宙考古体验项目,采用6dof VR交互技术,沉浸式体验和学习考古的专业知识。

5月18日至6月30日,南昌市刘光华自然遗产博物馆将推出世界新矿物发现成果展,举办新矿物主题科普课堂活动,彰显中国科学家团队在矿物科学研究上取得的成就和新矿物发现的积极意义。

5月18日,八大山人纪念馆举办两场“个山讲堂”,分别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邓峰,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鹏,以正在举行的“众山皆响——八大山人对话扬州八怪研究特展”为依托,进行相关学术讲座。

4月30日至5月30日,“昭昭信仰同心共济——南昌起义中走出的少数民族将士展”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园区展出。展览首次以南昌起义时活跃的一群少数民族将士为切入点,深挖人物背后的故事,是南昌起义人物研究最新成果的呈现。

南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南昌市正式备案登记的各级各类博物馆有32家,位居全省设区市首位;其中按性质分,国有博物馆11家、非国有博物馆14家,行业博物馆5家、乡村(社区)博物馆2家;按级别分,一级博物馆5家、二级博物馆4家、三级博物馆1家。未来,南昌将继续推动陆军博物馆尽早开工建设,加快推进自然遗产博物馆、汽车博物馆等重大项目建设。

文/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段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