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8年9月12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率领东北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战役。10月14日,东北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范汉杰集团所驻守的锦州发动总攻,在经过31小时的激战之后,国民党驻守锦州的10万余人全军覆没;10月18日,蒋介石企图夺回锦州的“西进兵团”陷入东北野战军10个纵队的重重包围之中,至28日,辽西围歼战胜利结束,廖耀湘“西进兵团”10万余人全军覆没,国民党在东北所能够坚守的唯一一座大城市只有沈阳这座孤城了。

而廖耀湘被俘之后,担任东北“剿匪”总司令的卫立煌立刻意识到大事不妙,于10月30日带着一大批东北的军头政要,乘坐蒋介石的专机从沈阳紧急飞往北平,而将他“司令”的责任全部甩给时任沈阳第8兵团司令官的周福成。此时沈阳城已经危如累卵,很多高级将领都准备另谋出路,可唯独周福成还要死心塌地跟着蒋介石一条路走到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辽沈战役形势图

卫立煌临阵脱逃,周福成气得暴跳如雷:非告诉蒋委员长不可

10月30日傍晚,周福成得知卫立煌等人已经坐着专机跑到了北平,不禁气得暴跳如雷,他心中想:作为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竟然在走的时候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就逃之夭夭,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对于这样背叛“党国”的人,自然不能饶恕,非要告诉蒋委员长不可。于是周福成稍微平复了一下自己复杂的心情之后,就给蒋介石拍了一份紧急电报出去:“卫立煌总司令于30日下午逃走,沈阳秩序尚好,敌军屡次攻克未能得逞,恳求火速补给给养、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大决战》之中国民党撤离沈阳的飞机

狠狠告了卫立煌一状之后,周福成心中的怨恨才算消解几分,其实周福成心中很清楚,国民党东北战场已经大势已去,卫立煌留给自己的是一座“将死之城”。

别看他得知卫立煌逃走之后火冒三丈,但他在写给蒋介石的这封电文之中还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周福成心中很清楚,卫立煌是蒋委员长的爱将,自己不过是杂牌军(周福成出身是东北军),而卫立煌可是蒋的嫡系,不管怎么说,自己“告”卫立煌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分寸的。除此之外,尽管沈阳的情况已经十分危急,但他却只用“尚好”搪塞过去,并且还用“恳请补给”来表示自己要和沈阳共存亡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福成旧照

蒋介石收到周福成的电报之后自然明白他的“良苦用心”。从内心之中,蒋介石是十分赞许周福成的这种精神,要知道在国民党内部,能做到如此忠心耿耿的又有几人呢?于是他立刻回电:“地方一切事宜由周负责,坚守沈阳以待援兵。”并且让他代理了卫立煌的“司令”职务。

有人可能就会说了,沈阳城马上就要被解放军攻破了,蒋介石又何必说这些“空话”,哪里还有什么援兵可“待”呢?事实上,蒋介石对周福成的心理很清楚,这封回电就算是他对周福成“告”卫立煌的一点回报吧,而至于是不是代理司令,周福成自己又不是傻瓜,难道他不知道自己和沈阳都无药可救吗?可蒋介石很清楚,像周福成这样的人,哪怕是让他被俘之前得到一下那个自己曾经梦寐以求的官位,他也是心满意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蒋介石正在拟写电报

再者说,当时的沈阳还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之一,一旦要是被共产党军队占领,那么肯定会有很多军工企业落入共产党的手里,因此蒋介石也需要周福成这样的人来执行沈阳的所谓“焦土”政策。在随后的补充电报之中,蒋介石嘱咐周福成:“若战斗失利,兵工厂切不可资敌,必须彻底破坏。”随后,蒋介石又下令:“东北总司令卫立煌尽疑不决,坐失良机,着即撤职查办。”

接到蒋介石的回电之后,周福成兴奋不已,不管这“头把交椅”是不是朽木制作的,他终于实现了自己“代理司令”的梦想,他立刻拿出一副“拯救党国大业”的气势,命令各高级官员晚上八点在沈阳兵团部召开紧急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