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走到小学六年,踩了不少坑,到初中再来回头看,才发现正确的鸡娃方式。下面分享几点过来人的经验,让大家避避坑。

1、如果你家连中产家庭都算不上的话,那劝你别在兴趣班上面投入太多,更别抱太大希望。那些舞蹈、钢琴、唱歌之类的想都别想,烧钱是一回事,关键是以你的家庭情况,百分百鸡不出来的,想要体验一下倒是可以,报个便宜点的体验班感受一下就算了。时间和精力还得要花在课内,死磕语数外,抓好习惯,多看课外书,这样才有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普通家庭的娃,最该鸡的就是英语,你完完全全能在小学阶段就把娃的英语水平拔到中考,乃至高考层次,到初中后直接就是降维打击,吊打一堆人。

英语该怎么鸡?

学龄前就该开始启蒙了,越早接触英语,系统的去学,娃对英语的兴趣就会一直保持得很好,上小学后成绩都不会差。

但如果学龄前没有启蒙,小学就该老老实实把应试路线给规划好。一年级开始去刷分级,RAZ刷到Q级,甚至是Z级。三年级前掌握音标或者自然拼读法,四年级开始学新概念,个人认为学新版的比较好一点,当然智慧版也行,就是贵一点。

听力方面,每天都得坚持练,但在教材选择方面得上点心,听力教材至少得听得懂70%以上才能选,任何听不懂的熏听磨耳朵都是毫无意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写作业这件事,一定要严抓。小学把写作业习惯盯好了,初中绝对能让你解放出来,像写作业磨蹭、不专注,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屁事太多,几个字写半天,这些坏毛病通通都不能纵容,三年级之前你就得把这些问题解决掉,否则后面会让你直接崩溃掉。

4、普通家庭的娃,有空闲的时候有三件事情值得去做。一是户外运动,多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既能保护好眼睛,还能保持孩子的活力,增长见识;第二个是课外阅读,大量阅读,多看些书,尤其是历史方面的书,从小被历史喂大的孩子,格局炸裂。

第三个是看纪录片,初中要学到的小四门,小学阶段需要去启蒙,还有物理和化学,这些科目都要提前去铺垫,到初中学起来才不会吃力,而看纪录片就是最好的启蒙方式。决定孩子之间差距的关键因素,往往就是父母的规划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数学成绩好不好,其实得看天赋,如果想轻轻松松就达到拔尖的水平,没有高的智商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想要稳定在偏上游的成绩,其实是有办法的。

正所谓天赋不够,习惯来凑!小学阶段,家长把孩子的计算能力狠狠抓起来,口算笔算天天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到初中后娃的数学成绩就会特别稳。

计算没问题了,再适合练一练思维,搞一搞《举一反三》之类的浅奥,那么娃到初中的数学成绩基本就能稳定在上游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语文成绩想要好,靠的是长期的积累。小学阶段如果积累对了,积累够了,娃到初中后的语文成绩就能大放异彩!

语文的积累,在于三个方面:

①阅读量的积累,大量阅读必不可少,泛读和精读都要有。建议上学日以泛读为主,周末则以精读为主,历史、科普、地理百科、文学名著等等,这些都要涉猎到,而精读则以历史名著为主。

精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最简单直接的就是做批注,写总结,写读后感。如果阅读却不精读,你会发现孩子虽然看了很多书,但写作文时还是那么烂。

②古诗文的积累,这是难点,很多孩子到初中后这块学得很吃力,考试更是各种丢分,小学就要做好充足启蒙,初中才会轻松一点。建议让孩子两天背一首古诗,一周搞定一篇文言文,不仅要背会,还要知其意,理解通透,这样才不会背完没过多久就忘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③文学常识的积累,这是大语文范畴,考试一定会考到,但老师却不会讲,也不会布置什么作业,导致很多家长都忽视了这一块,所以文学常识就成了考试最能体现娃课外积累过不过关的一个衡量标准。

家长可以给娃准备一套《小学必背文学常识》,里面的知识点都是考试必考的,结合里面的思维导图和漫画图解去看,每天积累一两个,很快就能把里面的知识点都吸收掉的,到时考试娃就能轻松答题了。而别人没去积累的,自然就答不出来,应该这么说有意识去积累的真的很少,那么当你家娃成了少数能答出这些题的人,那老师都会对你家娃刮目相看,娃就会很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后,学习动力就会更足。

所以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一定要把文学常识这块重视起来,这能让你家娃的语文成绩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优势科目。

如果家长要求高一点的话呢,也可以把初中必背的文学常识一起积累起来,提前做好准备,到初中就能轻松很多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