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喻言 重庆摄影报道

荔枝道是蜀道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古代重庆、四川、陕西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交通路线,承载着官私文书传递、货贸往来、文化传播、民族交融等多元社会事务。

5月16日,一场关于荔枝道的讨论会议在重庆市涪陵区举行。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出席本次《川陕渝地方政协推进荔枝道申遗及沿线文旅产业协同发展联合协商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议现场(摄影:喻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巴道中最核心的道路系统

形成年代远早于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白九江在现场介绍了荔枝道目前的研究和开展工作情况。根据目前可考的信息来看,洋巴道是秦巴道中覆盖最广的道路系统,而荔枝道则是秦巴道中最核心的道路系统,也是最具有传奇色彩、最著名的一段。

近年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已经陆续对荔枝道开展过考古调查工作。

随着“考古中国”蜀道考古研究项目的推进,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新对荔枝道开展了相关考古调查工作。工作内容包括系统开展考古调查,建立名录;深化、完善考古规划;加强保护,系统展示;建立跨区域合作工作机制等。白九江提到,在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方面,可以借鉴丝绸之路、大运河等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

在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蓝勇看来,涪陵荔枝与其他地区荔枝的不同就在于,借由荔枝道,涪陵荔枝进入了中国主体叙事中的一段历史。随后,他从历史学、文献学的角度,分析了目前荔枝道考证的结果与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勇(左)白九江(右)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从申遗的角度,对荔枝道的时间范围、保护和利用的问题及对策、申遗应注重的工作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在荔枝道成为“荔枝道”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了,并非唐朝时才开辟、修建出来的。荔枝道是蜀道最东面的一条路线,蜀道所存在的保护和利用的问题,它也同样存在。孙华认为,首先是荔枝道保存现状的基本信息尚不充分,例如各条线路的长度、保存尚好的路段长度等,都尚不知晓。他建议用1至2年的时间尽快完成荔枝道全线调查,形成调查报道,为申遗提供基础信息。目前,相关省市乃至国家层面,还没有蜀道保护相关的法规,同时,荔枝道涉及两省一市,保护管理机制尚不完善,也并未就其线性遗产的特点制定保护机制。这也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要任务:“摸清家底”

荔枝道申遗:牵起了保护利用的“牛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的时候,孙华认为,在今后的考古、申遗工作中,首要任务就是“摸清家底”,了解蜀道、荔枝道各个路段的保存情况。“哪些稍加整治就能通行,哪些道路需要花大力气修复,哪些已经被完全破坏。有些路段具备申报世遗的潜质,有些路段适合向游客开放。”如此,便可明确需要重点保护和展示的路段。其次,就是管理协调机制。蜀道如何管理?需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重庆市四地联动。而荔枝道涉及两省一市,同样需要川、陕、渝三地协同努力。“只有大的规划和思路,才能适用于荔枝道、蜀道。”孙华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华(中)

此外,孙华还强调,在保护的前提下,才能谈利用。在保护的基础上,再发展旅游业,带动农村、城镇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不失为另一个角度的保护。

“申遗是遗产利用的一种方式,也是世界走进来、我们走出去的途径之一。申遗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展示、保护我们的遗产。”孙华讲到,申遗工作还有一层重大的意义,就是让当地政府、民众了解历史和文化,自觉地保护遗产。“蜀道是一个很好的窗口,它涉及面广,能够将三省一市的面貌都能展示出来。”孙华说。

对此,白九江有着相似的观点。“荔枝道的申遗,是牵起了保护利用的‘牛鼻子’。荔枝道、蜀道存在这么多年,正是因为申遗工作大家才纷纷关注起来,研究、保护、展示、利用的工作都开始推进起来。”白九江如此认为。在他看来,如今蜀道上分散的文物点,过去就是依照蜀道这条线串联起来的。要保护利用好蜀道这种线性文化遗产,就要逐步恢复它的交通功能。

蜀道指的是古代从关中地区通往蜀地的官道系统。过去人们更重视通入成都方向的道路,但这并不是蜀道的全部。蜀道其他的路段,同样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白九江看来,荔枝道就能够弥补这一点。

荔枝道是以运送鲜荔枝命名的一条道路,但它本身出现的时间远远比这个时间更早,且后世也在进行使用和维护。从这一点来看,除了历史价值,荔枝道还寄托了后世的情感。比如,人们能够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等文学作品中,看到对封建统治者专制、挥霍的诟病。白九江认为,这是爱国爱民情感的一种表达。

此外,荔枝道还是古代中央政府加强对黔中,乃至更南的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重要通道。“荔枝道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特别是在南方地区治理体系的一种延伸。”白九江说。

3月1日,“考古中国”蜀道考古研究项目启动会召开,意味着“考古中国”蜀道考古研究工作正式启动。在项目工作中,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要承担四川、陕西、重庆地区荔枝道的调查和沿线重要遗址的发掘工作。同时,还参与到蜀道申遗文本的完善和蜀道价值研究、保护规划等工作中。白九江介绍,重庆市考古研究院共分为两支队伍在推进相关工作,一支从重庆市梁平区往四川、陕西开展调查,另一支在重庆境内开展调查工作。目前,为了更好地编制初步的计划方案,荔枝道沿线文物的抽查工作已经开始,重要遗址也已经开展了小规模的勘探工作。

而关于荔枝道的保护和利用,白九江认为,首先应当是开展调查工作,搞清楚文物现状,其次就是依照线性文化遗产的特点制定保护利用的规划。“保护利用不是对立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像荔枝道这样的文化遗产,小规模的旅游发展反而能够将蜀道上的点与点串联起来。”白九江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