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上千名大学生蜂拥“打卡”,广州南沙的景点又要“火”了吗?

5月15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旅游管理虚拟仿真大赛决赛暨“i南沙 正青春”广州南沙全域游打卡短视频挑战大赛决赛在南沙开启“战幕”。224支决赛队伍将在五天内,立足南沙完成实验竞技和实践策划两部分内容,包括在指定的“旅游管理模拟沙盘系统”上在线仿真酒店经营博弈,最终评出获胜队伍。

南都记者注意到,本届赛事由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共青团广州市南沙区委员会、广州南沙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在上一届大赛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港澳台与内陆的高校师生交流,以文旅为媒打造学科竞赛“新名片”。决赛首度光临南沙,或许将给南沙文旅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气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旅游管理虚拟仿真大赛决赛暨“i南沙 正青春”广州南沙全域游打卡短视频挑战大赛决赛在南沙开幕。

线上沙盘+实地调研

系统性考验战略思维水平

今年1月5日,随着大赛通知发布,来自全国各地的163所高校、526支队伍报名参赛,划分8个赛区进行初赛。

大赛使用的是由南开大学开发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旅游管理模拟沙盘系统”,通过创建各种虚拟仿真的实验背景,由参赛团队进行酒店企业的市场竞争和商业分析,系统性考验选手们的战略思维水平。

据了解,该系统不仅能仿真酒店运营与市场竞争,而且能推演经营决策在不同市场需求变化下的结果。实验者可以在沙盘上自由选址,自定义任意形式、规模的酒店设施,在线仿真各类酒店经营博弈,以投资回报率作为最大的评分权重。

来自南开大学2020级旅游管理专业的越南留学生孔黄兰是决赛队伍成员之一,她告诉南都记者,系统是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给所有参赛队伍,大家开始搭建仿真酒店并投入运营,平台提供的所有数据和计算公式都是公开透明的。“平台是我们的比赛工具,大家都得努力在平台上了解市场趋势并运用计算公式,从而做出决策。”

进入4月,经过半个多月的初赛角逐,各赛区按投资回报率排名后,约前40%共224支队伍成功晋级决赛,于近日抵达南沙开展最后的“巅峰对决”。

决赛环节包括实验竞技和实践策划两部分。其中,实验竞技即初赛延续至今的旅游版线上沙盘大赛,所有团队将在一个统一的虚拟大市场中对抗竞技。实践策划则要求决赛团队围绕南沙在建的乡村振兴文旅项目“前锋水乡”进行开发策划,在现场调研之后完成策划方案,有两个赛道供各队伍二选一:赛道A为针对整个乡村振兴文旅项目进行开发策划,赛道B为在项目覆盖区域中选择筹备开设一家酒店或民宿进行策划。

通过调研文旅项目,学生们可亲身体验文旅项目的魅力,并思考如何通过旅游管理和文化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天后宫旁建“音乐餐吧”

热门商圈寻“中庸之道”

南沙地处广州最南端的珠江入海口,滨海旅游资源禀赋突出。近年来,南沙深度挖掘和盘活区域文旅资源,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打造南沙文旅新名片。

本次大赛特别设置实践分赛——“i南沙 正青春”广州南沙全域游打卡短视频挑战大赛,鼓励选手在比赛调研期间沉浸式打卡南沙,并通过短视频平台创作一批宣传南沙文旅的优秀短视频作品。

从短视挑战大赛所设置的五大片区拍摄路线便可看出,南沙具有前沿的特色产业、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风土人情、特色的本土佳肴,蕴含着南沙人民辛勤奋斗的历史,孕育了不同片区丰厚的旅游资源。参赛队伍纷纷进行“头脑风暴”,策划各自的文旅商业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沙天后宫。

“我们在模拟沙盘中发现,南沙天后宫景区周围比较缺少中档酒店。”来自海南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大三队员吴曈介绍,在长达21天的系统模拟中,团队研判了中档市场的发展潜力,对南沙的多个商业中心、旅游景区进行分析后,最终选定在南沙天后宫附近模拟建立中档酒店,配套音乐餐吧。

“酒店项目的一大特色,就是打造了一间可提供情感交流空间的音乐餐吧。”吴曈表示,南沙区位优势独特,他们的策划项目就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内文化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的城市人群,满足他们日常休闲的文娱需求。

孔黄兰所在的队伍,则选择在南沙热门的蕉门河商圈建造一家中档酒店。该团队中学习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徐皖婷介绍,团队通过对连日的市场需求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中档酒店能够适应南沙旅游旺淡季交替的情况,满足不同时期客流的需求。“我们会分析未来几天的市场趋势和热点事件,预测人流量增减情况,从而进行定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沙蕉门河夜景。

坐落于珠江街前锋社区的“前锋水乡”项目是南沙区百千万工程重点示范性项目。4月12日,“前锋水乡”启动区(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将在2024年底完成建设并向公众开放,整个启动区改造项目将于2025年底完成并对外开放。

据悉,“前锋水乡”规划打造一个涵盖文化演艺、青创园、亲水运动、美食街区、自然研学等五大板块,集文化交流、双创孵化、旅游目的地和居民休闲地于一体,具有岭南特色的农商旅产业融合创新型、沉浸式综合性文旅街区。项目业态布局以“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为目标,致力打造粤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新阵地,通过谋划组织开展穗港澳粤剧周、岭南武林群英会、粤食粤有料、青年粤剧交流计划等活动,推出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岭南文化、特色美食、非遗民俗等特色文旅产品,促进大湾区青少年在互通交流中学习、体验岭南文化,涵养同宗同源的文化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锋水乡总体设计鸟瞰图。

作为此次决赛调研“竞技场”,“前锋水乡”备受参赛选手关注。“我们想把酒店设计和广州本土品牌的元素相融合。”来自澳门城市大学的队员吴肇林是广州本地人,在他看来,南沙是广州的工业集聚区之一,拥有包括珠江啤酒厂、珠江牛奶厂等广州特色品牌工厂。团队希望在项目附近将酒店或民宿作为载体,充分融入这些广州工业“老字号”特色,焕发文化新活力,以推动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六边形队伍”成亮点

助力打造湾区青年活力之城

虚拟的仿真模拟比赛,能否真正服务于现实的旅游实践与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学会运用定价组合的策略。”吴曈表示,本次大赛算是自己进入职场前的“大练兵”,有利于在今后实际工作中,更好地面对突发市场状况、制定解决对策。

南都记者发现,参赛队伍中不乏跨专业的队员。“制作表格和运用公式等技能,对于没有深入学过数学的我来说有一定难度。”吴曈的“战友”之一、来自海南大学俄语专业的王畅说,在团队成员的帮助下,她学到了许多旅游专业的技能,为未来跨专业考研积累经验。

不同专业的成员在团队中发挥所长、各司其职,打造了一支支“六边形队伍”。同学们一致感受到,跨学科人才的团队合作,能促进队伍对旅游产业的全面理解,对于提升队伍竞争力颇为重要。

“每天的市场收益情况都会影响项目最终的投资回报率,同学们会为此做出多样化的应对决策,这是本次大赛‘上瘾’之处。”来自澳门城市大学的指导老师罗燕文说,无论比赛成绩高低,学生们在实操中早已积累经验,培养自主思考与团队作战能力,这是团队参加本次大赛的最大推动力之一。“我会及时掌握学生们在自负盈亏、收益计算等方面的困难和痛点,今后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她称。

当前,南沙正积极构建“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区域发展生态,全力打造“大湾区青年活力之城”。“我们感受到,南沙与广州的老城区不同,来到这里有一种崭新的、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富有创新活力,对于青年人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徐皖婷认为,更多青年力量的流入,会为南沙文旅乃至其他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为鼓励参赛者学以致用,南沙方面将会从每个赛道中选择4个优秀策划案推荐至“前锋水乡”项目方,对于成绩优秀的团队还将提供专业相关的实习就业岗位。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实习生 谭政

图片: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