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五六月份,教育几乎都是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

而就在昨天,陕西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这其中我们也发现了诸多重磅政策,值得家长朋友和考生们重点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丨这些重点要关注!

1.全面取消跨市招生,承担国家特殊人才培养任务的陕西省空军、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继续按原方案招生。

2.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坚持属地招生和公民同招的要求,地处县域(及不设区的市)的普通高中应在本县域内招生;地处设区市城区的普通高中应在所在区或若干城区内招生,原则上不得在县域招生,具体招生范围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辖区内县域学位不足或生源不足的,可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辖区内统筹调剂,按照同一方式和标准录取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按照规定的招生范围,分配市域内招生指标,全面实现属地招生。2023年市域内跨区域招生比例较高、人数较多、压减进度较慢的地市,务必要明确“时间表”、画出“路线图”,倒排时间节点,挂图作战,加快推进属地招生改革任务。

4.各市和各普通高中学校要严格执行《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办法》(陕教规范〔2019〕16号),严格按照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结果做好新生学籍注册工作。

秋季开学后,各市(区)要全面组织开展普通高中新生入学情况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学籍注册与实际就读是否一致,严查空挂学籍、违规招收借读生、无本校学籍实际在校就读等现象,严查无计划、超计划招生、招收线下生和大班额等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顾2022年《陕西省“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计划》文件,就已经明确到2024年,除承担国家特殊人才培养任务的招生项目外,全面取消跨区域招生,扭转县中生源过度流失现象,维护良好教育生态。

而随着今年政策的严格落实,进一步明确坚持属地招生、公民同招、取消跨市招生之下,也是进一步为稳定各区域教育平衡,让公平化、合理化、均衡化得到落地,避免“追求名校、炒名校学区”这类矛盾加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目前,随着“超级名校”的影响力以及实力,导致不少城市、区域甚至县城家长,想方设法将孩子“送进”学校的“乱象”频现。

而在这样的状态下,拔尖学生所形成的教育影响力也一定程度上反哺“超级名校“,让这些学校的影响力、垄断优质生源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而,出现“好学校越来越好,弱势教育地区越来越弱”,从这方面来讲,这样的发展路径,只会让这些“超级名校”成为拔尖,其他学校的教育环境、发展都将受到阻碍和影响。

所以,从整体看,一方面避免了外地生源过分挤占本地生源享受教育资源(取消跨市),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让优质生源避免过度集中在一所学校内(优质普高不低于50%的招生计划定向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且向并向办学质量、育人效果提升明显的薄弱初中倾斜,定向招生计划不得跨区域分配)。

一内一外,相互搭配之下,避免了优质生源的过度集中,也尽可能为孩子教育提供一个更加稳定、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除了生源,作为教育质量另一方面的核心基础--师资力量,也同样在近期也有重点提及。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将启动新一期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双名计划)。在2022年的“双名计划”基础上,将持续推进名师名校长培养,造就更多具有鲜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型教师校长。

从新一期“双名计划”的启动中也能看到,目前全国自上而下在教育方面升级和在教育水平方面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就西安而言,近几年也在不断优化教育,配套前置化、质量改善化和资源均衡化的工作正在日益完善。根据官方信息,2024年西安将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4所,其中更有以陕师大系、铁一系、交大系为代表的“名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自2018年开始西安就已经启动的“名校帮扶”计划,为的就是进一步均衡和优化整个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更多区域的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如今几年过去在“名校帮扶”计划的不断实施过程中,在大部分区域优质学校、名校+、名师+、名校长+的不断落位下,城市教育能级也在不断优化提升。

也能让越来越多学校拥有更优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落实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进一步平衡和优化区域的教育均衡性和公平性,助力西安未来出现更多优质学区和名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教育公平化,教育资源不断平衡下,未来“学区房”概念很可能会出现弱化,但回到楼市,从近两年的新房及二手房市场来看,一定程度上来讲,名校周边的保值能力相较于其他住宅产品更具优势。

同时随着入学“跨市”、“跨区”的限制,对于想让孩子拥有更优教学氛围的家长们,建议提前布局。更需要提醒一点的是,如果所有的置业计划都与孩子教育相关或优先考虑孩子未来的教育,那就一定要及时关注最新的教育政策和动态,避免政策变化影响孩子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