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上篇之中,我们介绍到了第四代晋王朱钟铉,整个晋藩在位时间最长、也最长寿的亲王。在下篇之中,我们将从朱钟铉之后的那位晋王:朱知烊讲起。

不过和朱钟铉相比,朱知烊一下子从第四代,跳到了第七代晋王。因为他的祖父晋世子朱奇源、父亲晋世孙朱表荣都已经去世。

第七代晋王

第七代晋王

  • 晋端王朱知烊

朱知烊,晋世孙朱表荣庶次子,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册封为晋世曾孙,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袭封晋王。按照惯例,朝廷追封其祖父朱奇源为晋靖王,父朱表荣为晋怀王。

太原晋王府复原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原晋王府复原图

这位第七代晋王的顺利袭爵,另外的受益人是他的几个叔父。按照《皇明祖训》的规定,世子之子只能被封为镇国将军。弘治朝文官当道,在朱奇源被追封为晋王之后,依然坚持不封他的儿子为郡王。

此事直到明武宗朱厚照即位,才得到纠正。当年的礼部几位主官:尚书张昇、左侍郎李杰(现任礼部尚书)、右侍郎王华(现任南京吏部尚书、王阳明之父)全部被勒令致仕。

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七月,武宗趁着黎明前的黑暗,从东安门出城,前往山西巡视三边。当年十二月,武宗来到太原,朱知烊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在封国见到当朝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武宗朱厚照剧照

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朱知烊去世,享年四十五岁,谥曰端。谥法“守礼执义”“端”

第八代晋王

第八代晋王

  • 晋简王朱新㙉

晋端王无嗣,且没有兄弟,晋藩大宗绝嗣。

按照明朝百余年来的规矩,晋怀王朱表荣这一脉绝嗣,则应该由其嫡亲的弟弟新化王朱表槏后裔进封晋王。而这个人,就是朱表槏的长孙朱新㙉。于是晋端王继妃王氏出面,让朱新㙉入府管事。

晋端王墓地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端王墓地宫

然而晋端王的六叔荥泽王朱表檈,却突然跳出来声称朱新㙉是长子,按照礼法“不得为人后”。朝廷应该让朱新㙉袭封新化王,让他的弟弟朱新墧袭封晋王。

表檈谋摄府事,端王妃王氏曰:“王无后,次及新化王。新化父子卒,有孙新㙉在。” 即召入府,拜几筵为丧主。表檈忿曰:“我尊行,顾不得王?” 上疏言:“新㙉故新化王长子,不得为人后。新㙉宜嗣新化王,新墧宜嗣晋王。”—《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不过这位荥泽王是不是忘记了一件事,当今皇帝明世宗朱厚熜是什么出身?大礼议才过去几年?皇帝若是让朱新墧袭封晋王,还怎么“继统不继嗣”?

朱表檈你是想造反不成?公然说皇帝得位不正?礼部尚书夏言立刻跳出来灭火,旗帜鲜明地上疏支持让朱新㙉进封晋王。

盖累朝旧例,凡亲王绝嗣,例得继封。若郡王入继亲王封爵,其本枝郡王不得复请继封,其次子亦止封镇国将军,盖重继统不言继嗣也。故国朝以来并无舍长立次之例。—《南宫奏稿·定亲王继封并行查勘疏》

明世宗朱厚熜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世宗朱厚熜画像

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十二月,朱新㙉进封晋王。其祖父新化恭裕王朱表槏追封位晋安王、父亲新化端和王朱知㸅追封为晋康王。

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朱新㙉去世,享年六十岁,谥曰简。谥法“一徳不懈”“简”

第九代晋王

第九代晋王

  • 晋惠王朱慎鋷

和晋端王一样,晋简王也无嗣,晋王一爵又要转移。前文所提到的简王之弟朱新墧,按照嘉靖年间颁布的宗藩管理条例,不能袭封新化王,只能按世次降爵为镇国将军,且已经去世。

自晋庄王之后大宗世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晋庄王之后大宗世系

朱新墧共二子,长子朱慎镜、次子朱慎鋷,按照规矩降封为辅国将军。简王妃卢氏因此上奏朝廷,请由辅国将军朱慎镜以本等爵位奉敕管理晋王府。

晋王新㙉薨,无嗣。上辍朝、遣祭如例。以其侄慎镜理府事,从王妃卢氏请也。—《明神宗实录卷四十六》

然而还没有等到进封晋王,朱慎镜就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去世,且同样无嗣。朝廷于是命其弟朱慎鋷袭封晋王,追封朱慎镜为晋敬王。

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十月,朱慎鋷去世,谥曰惠。谥法“柔质慈民”“惠”

第十代晋王

第十代晋王

  • 晋穆王朱敏淳

朱敏淳,晋惠王嫡长子。父王去世之时,他年龄尚幼,故而朝廷命其曾叔祖宁河王代理府事。

晋王慎鋷薨,二子方孩。以宁河王知㶮操守端谨,命给敕摄国保孤。但不预该府钱粮,候嗣子袭封日还政。—《明神宗实录卷九十二》

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九月,朱敏淳袭封晋王。因为他依然尚未成年,朝廷让宁河王再“赞辅三年”,直到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才归政于朱敏淳。

永祚寺双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祚寺双塔

这位晋王殿下堪称一代贤王,本藩有大量连名字都没有的无名宗室,朱敏淳为此特意奏请朝廷,将自己每年禄粮的剩银对这些人进行资助。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山西发生饥荒,又是朱敏淳出面,联合沈王朱埕尧一起出资赈灾。太原城内的地标建筑:永祚寺双塔,也是晋王主持扩建工程。

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晋王朱敏淳去世,谥曰穆。谥法“布徳执义”“穆”

第十一代晋王

第十一代晋王

  • 晋裕王朱求桂

朱求桂,晋穆王庶长子,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奉敕管理晋王府事,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袭封晋王。按照《明史》的说法,朱求桂就是末代晋王。

子穆王敏淳嗣,三十八年薨,子求桂嗣。李自成陷山西,求桂与秦王存枢并为贼所执,入北京,不知所终。—《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朱求桂墓出土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求桂墓出土文物

好在《明史》可以骗人,埋在地下的圹志却不会。朱求桂墓,出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位于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的兴隆庄附近。

据圹志的记载,朱求桂真实的去世时间为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十一月十二日,享年三十八岁,谥曰裕。谥法“强学好问”“裕”

晋裕王共四子,其中长子朱审烜在父王去世前的八月被册封为晋世子。至于何时袭爵,目前已无法查证。

第十二代晋王

第十二代晋王

  • 晋王朱审烜

那么问题来了,清朝花了近九十年的时间来完善《明史》,怎么会连末代晋王的名字都会搞错?会不会是明末兵荒马乱,以至于史官搞不清状况呢?实际上清廷对末代晋王的名字一清二楚,之所以篡改史书,自然有其阴险目的。

李自成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自成剧照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月,大顺皇帝李自成御驾亲征渡过黄河,于初八日攻克太原,晋王朱审烜也落到了义军手上。等到大顺军包围北京之时,李自成命原尚膳监掌印太监杜勋进城议和。杜勋为了保命,特意表示晋王正在李自成军中,自己要是一去不返,义军就会将其杀害。

诸内臣请留勋,勋曰: “有秦、晋二王为质,不反则二王不免矣!”乃缒之出。—《明季北略卷二十》

三月十八日,北京城破。次日,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今景山)自缢殉国。一个月后,李自成率大军东征山海关,准备迫降吴三桂指挥的关宁军。

吴三桂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三桂剧照

虽然李自成带来了大明皇太子朱慈烺、晋王朱审烜等宗室亲王,甚至吴三桂的亲爹吴襄,但是双方依然在一片石展开了决战。关键时刻,清朝摄政王多尔衮援军突然加入战团,最终击溃了大顺军。而在发给朝鲜国的战报之中,多尔衮透露了一个信息,晋王朱审烜被清军所抓。

次日吴三桂开关出降,我兵入关,正值贼兵阵于关前,北至山南至海。时值大风,尘土飞扬,对面不相识。而贼兵多近海,九王向海迎敌,吴总兵随右侧布阵进兵,大风即止。不意直抵贼营,败其兵,追杀四十余里,横尸遍野,晋王被我所获。—《仁祖大王实录·卷之四十五》

由于当时小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改年号弘光,奉大明正朔。为了笼络明朝宗室,清廷对朱审烜极为优待,其生活居住的房屋还被称为“晋邸”

多尔衮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尔衮剧照

清军入主北京之后,从太庙之中找出了明朝帝后御容三百九十一轴。其中每位帝后留一二轴藏于仓库,剩余的全都送往晋邸由朱审烜保存。当年年底,发生了著名的“北太子案”。多尔衮为了平息物议,让朱审烜出面坚决指认此人为假太子。

从史书中的蛛丝马迹来看,这位所谓的假太子,正是在一片石之战中失踪的崇祯朝皇太子朱慈烺。然而正是晋王出面,此事遂成定局。当时负责审理此案的刑曹郎钱凤览大为愤怒,京师百姓也对另一位证人前内阁大学士谢升痛骂不已。多尔衮借机发作,将钱凤览等人打入大牢,并于次年四月处死了朱慈烺。

乙酉正月初十日,摄政王谓廷臣曰: “太子真伪无伤,但晋王明朝宗室、谢升明朝大臣,凤览呵晋王、百姓骂谢升,皆乱民也。”命系狱者尽杀。—《明季南略卷之六·南都甲乙纪》

据《国榷》的记载,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四月,末代晋王朱审烜被清廷杀害。

结语:自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之国太原,至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太原城破,晋王家族在太原城内共传承了二百六十六年,共历十二代十一位亲王。无论是太原城也好,晋王府也罢,都规模宏大。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在造访太原之后,发出了“神京所不如也”的感叹。

至于末代晋王,光《清世祖实录》中就记载了他的很多活动,比如朱审烜因为“下体痛如刀割”,被清廷特准可以不参加当年冬至节的大朝会等等。但是清朝明史馆的“专家”,就能眼睁睁地把末代晋王的名字记作朱求桂,你品,你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