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而作为协约国成员的中国也成为了战胜国。1919年协约国列强们分赃的大会在巴黎召开,中国派出了包括顾维钧在内的5位官员也前往参加。只是,与其他列强们不同的,此时的中国根本没有资格分赃,他们此行目的仅仅是希望能收回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主权,仅此而已。而他们的对手是打算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日本。在与日本的辩论当中,顾维钧态度坚决,据理力争地与日本代表进行多轮辩论,整场较量中,日本也完全处于劣势,多国参加会议的高官也被顾维钧的外交魅力所折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些并没有什么用,辩论的优势、外交手段、个人魅力,这些不足以让中国渺小的希望达成现实,毕竟这就是一场强者的分赃大会,与弱者无关。合约仅仅规定了日本接收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至于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诉求,只字未提。最终,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顾维钧,这个满腔热诚的爱国者,拼尽全力也没能从列强的盛宴中为自己的国家拿回本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只留下了遗憾、愤恨,和一声长叹!顾维钧没有完成使命,这主要是因为背靠这样一个弱国,实在是无法为他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底气,但是出色的外交才能,足以让他成为了“民国第一外交家”。1999年的一部电影《我的1919》,就忠实的将这次巴黎和会中,中国所受到的屈辱,顾维钧慷慨激昂的辩论,以及他这次会议中的心路历程进行了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