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焦宣儒是南山区应急管理局防灾减灾科(三防办)工作人员。进入南山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以来,一直在三防战线认真做好防汛防台风和防灾减灾各项工作。

“时刻准备、有召必到”!工作期间,焦宣儒参与处置了“9·7极端特大暴雨”、“待机”时间超长的台风“小犬”、以及低温冰冻和强降雨天气,只要启动应急响应,他都做到迅速反应、坚守岗位,协调处置积水内涝、树木倒伏等各类险情灾情,做好灾情报送与风险评估工作,在台风暴雨的防御工作中践行着自己的使命和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山区在建工地和建筑产业工人数量较多,临灾避险转移安置压力大,如何高效、平稳做好人员转移安置工作,一直是台风期间防御工作的重点。为确保人员转移快速安全转移,在台风极端天气来临前,焦宣儒提前对接区教育局、文体局、住建局和各街道办事处,协调开放学校、文体场馆等临时避难场所,同时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建筑工地人员与避难场所“预匹配”,建立“点对点”转移台账,切实提升人员转移安置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汛期来临之前,焦宣儒也在积极推进防灾减灾工作,总结历年防风防汛工作的不足,做到查缺补漏、实现提质增效,推进预案修编、防灾减灾宣传以及规范临灾转移安置工作,将三防工作做到前面。为了提升人员避险转移安置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焦宣儒经常到学校、社区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各避难场所建设与日常管理情况,参与编制《南山区人员避险转移安置管理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解决南山区避难场所容量不足的问题,焦宣儒积极推动将党群G+24小时生活馆、暖蜂驿站与党群服务中心纳入常态化开放场所,实现24小时避险空间的全天候开放,着力建设数量更多的南山区室内避难场所,将避难场所数量由38处增加至62处。同时,他还积极跟进建设室内外应急避难场所视频监控感知系统,对试点避难场所安装前端感知设备,提升指挥调度效率和准确性,满足人员避险转移安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