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姐,在家呢啊!咋样,地给你腾出来没?”

“哎呀,法官你可来的太及时了!我正犯愁呢,这地到现在也没给我腾出来啊!你说这都多长时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0日,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法院九站人民法庭法官马峥来到红星村,对一起已审结的土地纠纷案件进行跟踪回访。在走访中,马峥得知,该案的约定期限已到,被告马某仍未履行返还土地义务,于是就开启了一场田间地头的“特殊调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案子都判完多长时间了,这正是春耕的时候,这不耽误我种地吗!”原告刘大姐气愤地说。

“不是我不想腾!地上这么多东西,我自己根本搬不了。你要出钱我就找人腾!”被告马哥说。

“你这不是不讲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方情绪激动,互相指责。在了解到双方争议点后,马峥与双方当事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释之以法。“马哥,咱们这个案子已经结案这么长时间了,案件最后的审判结果你也清楚,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也都跟你解释过,这个地你肯定是要还给人家的。”“刘姐,现在正是耕种季,如果错过了这一年的收成就没了。哪头轻哪头重,这个账咱得算明白。的确他一个人也搬不了这些东西,肯定涉及到人工和机械费用。如果费用不大的话,咱们双方分摊一下,主要是别耽误咱们种地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原告刘大姐同意支付老马部分挪地损失费用,老马主动移除地上的附着物,并将土地返还刘大姐。双方握手言和,解开彼此心结。

不仅是农民,案件回访机制对于暖企助企也具有重要意义。

当日下午,马峥来到辖区内某房地产公司,对一起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进行案件回访。马峥介绍,该案被告入住房屋十余年,始终未给付房产公司剩余房款。在案件回访时,发现约定期限到达后,被告仍未履行还款义务。对此,他们进一步跟踪调解,向当事人阐明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强调调解书的法律意义及强制执行力。最终,取得被告的理解,主动给付了剩余房款,为企业快速回笼资金提供了实实在在地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法庭作为法院化解矛盾纠纷的“滩头阵地”,对每一件案件的处理,不能只从形式、程序、法律上“结案”,必须注重纠纷的实质性化解。

昌邑法院通过建立案件跟踪回访机制,对不能即时履行的调撤案件登记造册,定期回访案件当事人,督促义务人及早按时履行,如遇到当事人履行困难的情况,第一时间进村了解情况,出谋划策、沟通协调,以最大能力疏通困难节点,积极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很多时候,我们多走一步,矛盾就能迎刃而解。尽管在‘多走一步’的背后,每一位法官都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但也正是通过这份努力和付出,才能真正的做到案结、事了、人和。”马峥说。

(丁美佳 冯荟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