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经济观察

作者:王晓瑞

本文字数:6800字

建议阅读时间:19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南娄底,一座看似普通的地级小城,人口不过四百多万,正在为足球和体育而痴狂。以前,人们都知道它有一个别称,叫做星城,现在,它还有一个更响亮的绰号:运动之城。

当地人告诉我,这里据传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交相辉映的地方,故而以此得名娄底。这里也是中华民族三大始祖之一蚩尤的故里,说到蚩尤,人们都尊其为“战神”,传说他初创出五种兵器,苗族传统武术相传也是由其发明。而娄底市下面的新化县,就有全国武术之乡的美誉。

迄今为止,这个传统仍在娄底延续,但近几年,足球热也逐渐兴起。走在娄底市体育中心的长廊里,有关湖南梅山拳的非遗介绍铺满两侧墙壁,可再侧耳倾听,从内场和外场,都会传来“砰、砰、砰”的传球声和射门声。那一刹那,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从武术到足球,这是从古到今的时空穿越?

足球联动生活

新时代的娄底人,似乎对于足球有着莫名的追逐感,“我这边暂时还没有湘涛球衣,但现在有球票。对,每个主场比赛都有,后期我们将会尝试引进球衣,您可以用手机号加我的微信……”

说话的人叫贺晶,他在娄底市体育中心的底商,开了家咖啡店。这里有点儿像个球迷吧,店里不仅足球元素浓厚,还摆放着好几家中国俱乐部队旗,当然最显眼的,是两件湖南湘涛队球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南湘涛足球队,目前只是打中乙,但他们的比赛上座率经常过万。今年中乙首个主场,就有12846人来到娄底观战,这个数字即使放到中超,都比一些城市要高。看球的观众百分之九十都是来自湖南,在湘涛队搬到娄底前,这种场景并不多见。“这里的氛围对球队来讲,会是一个很大的触动。以娄底的城市规模,以及我们队所处的平台,每场比赛都有1万多人到场,还是非常振奋人心。”一提及此,湘涛队主帅滕仁军就很动情。

在娄底,滕仁军被球迷们亲切地称为“滕嗨”,一是他有激情,二是非常亲民。平时,他会经常到贺晶的店坐一坐,但总是落座不久就被球迷认出。滕仁军说,湘涛球迷的质量相当于中超级别。此话确实不假,比如换上便装的球员凯赛尔,走在市中心的步行街,有好几次都成为了“网红”。

“湘涛球迷数量还是有的,毕竟建队有18年了。”让贺晶感受更加深刻的,是另一个维度,“我开了店以后,我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湘涛球迷,在娄底有这么多人喜欢足球,热爱运动。”

其实,湘涛队直到2022年才搬到娄底,显然,它只是推动力之一。实际上在2015年,娄底市就已经提出要做“运动之城”、“足球之城”的概念。除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体育(足球)产业也被列为重要课题。这其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要把体、旅、文、教、商全面融合——坚持体育赋能,大力激活城市发展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每逢湘涛队的主场比赛,体育中心商圈的活跃度就有明显提升,城市消费也被拉动。像贺晶的咖啡店,比赛日的营收一般都能翻倍。而根据当地文旅广体局介绍,未来有打算在体育场北面,打造出足球潮玩一条街;还有周边夜市,同样要和足球、体育形成联动。

贺晶似乎也嗅到了商机。最近几天,他正在忙于一款湘涛钥匙扣的设计。“有朋友之前从外国带来一款巴萨的,我就想以此为借鉴,不仅要有队徽,还要设计成球衣式模型,而且背后要带号码……”说话期间,他的眼神清澈而闪烁着,“我都已经找好代工了!”

但贺晶并不是一个盲目投机者。他的原则是先做好市场调查,一切根据客户需求做产品、做代销。“比如他们就要50个钥匙扣,那我就生产50个。”他坚持要用商业逻辑做商业的事情,而不是用足球思维。而除了一些与俱乐部联名款的售卖,他和他的咖啡店,还要做球票的分销。最近,他还为俱乐部制作了一张主场球票售卖海报。

我问他,“与湘涛的结合,给你带来什么?”

“对足球更深层次的理解。好多朋友现在都形容我,成为了一名中国足球人。可我最大的感受是,我的生活与足球已不可分割。”

在一座新运动之城,有着千千万万的“贺晶”,这是必然的。

足球改革需要冒险者

娄底的足球传统有多深?可以肯定的说,没有武术底蕴深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卧薪尝胆。事实上从开始深耕足球迄今,已快有10年了。但娄底体育人似乎并不苛求十年磨一剑。广积粮、缓称王,厚积才能薄发。

相比滕仁军和贺晶,老胡对这十年是最有发言权,他就是娄底市足协秘书长胡锦辉。干足球前,他当了15年的跆拳道教练。“我没想到能干十年足球,更没想到的是,足球这里面的体量这么大。”在圈子里,老胡有句很经典的名言,“假如把体育行业算作100分,足球一家就占到了70分。”

胡锦辉这样说,是因为他有切身的体会。2015年他刚调到娄底足协时,恰好《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颁布不久。这一纲领性文件为娄底的足球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宏伟蓝图。老胡们认真学习领会,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致力于青训体系的加强与新型足球学校的构建。“建立文化教育与足球运动紧密融合的新型足球学校”成了他不懈追求的使命。

但光是这一个课题,就困扰到他很多年。他做运动员是摔跤出身,后来教跆拳道,但都是基于市体校的环境。可足球人才的培养,完全不同个人项目,何况中国足球的体校制度早已经垮掉。老胡承认,他在这上面也走过一些弯路。“我记得我们的足校,是在2017年10月8日开张。起初也是请来恒大教练团队支持,但练习了两年,发现不太适合。”他形容称,这就像“大炮打蚊子”,“你没有好的人才做基础,你请来教授能教会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2020年前后,他的新型足校才成为体系。他也总结出三句话,“不离开学位,不离开家庭,不拔苗助长。”按照他的理念,从7岁至16岁,采取单年龄段组队,同时从小学到高中,形成闭环双向教育。现在,每到周一至周五的傍晚,从体育中心外场传来的呐喊声,就是足校的小学组在训练。“我们把初中组和高中组都放在学校里面,而且,放学练球就是在学校里,平时上课是把他们散开。”如他所讲,足球只是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还是要培养人,小孩子本身要成长。”

但涉及足校人才的选拔,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呢?这就不得不提到胡锦辉的另一项坚持:做好校园联赛。

在老胡看来,“足球绝对不只是争冠军,要有冠军这个荣誉,但不应该成为主流。”除了三个“不”的说法,他还有两句话,是经常挂在口头上,“练得早、练得少”,“练得早,就是小朋友接触足球要趁早;练得少,是从小要打好基础,基本功规范,养成良好的足球习惯和运动习惯,少走弯路,同时也不影响学习,训练时长减少了,但效率提高了。”相比较锦标赛,老胡更推崇U系列联赛。

他的观点和领导们不谋而合。在2023年5月所颁布的《娄底市足球改革专项实施方案》中,第四点第三条“构建多元化足球赛事体系”,专门就强调打造U系列联赛。“什么叫做联赛?一定得要主客场制,一周一赛,今天你到我家里踢,明天我再去挑战你。”胡锦辉说,他想要的氛围,就是校园里面热火朝天。

这让他想起有一年小学生U9决赛,娄底一小对阵娄底二小,两所学校直线距离为3公里,赛前,客队家长们自发组建起出行团,拉着横幅,吹起喇叭,从本校门口徒步到主队体育场加油助威。“当时还有一个宣誓出发仪式,校园竞争的氛围兴奋且紧张。我记得我们还制作网络视频直播,共有10.38万人在线观看呢。”

正因此,他在这些年非常感谢娄底市领导、各机关单位的鼎力支持,尤其是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方案》中就注明,要强化协同配合、强化经费保障,明确了教育、财政、发改、公安、编办、城管等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协同配合,这让老胡非常欣慰。另外,就是在幼儿足球层面的探索,最近娄底市正悄然发力,比如足球示范性幼儿园的创立、举办幼儿“足球+旅游”嘉年华、针对幼儿园园长及足球教练员的培训等,目的就是要打造出一个较好的足球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胡锦辉的计划中,这些都是厚积薄发的一部分。“从幼儿足球到校园联赛,直至新型足校,这都是由下而上的过程。像新型足校就是为了孵化职业队,是从基层做起。而不是弄个职业队,直接由下往上(辐射)。”在他看来,职业队的营养和根,应该扎在娄底大街小巷。“比如我的同学、我家里人在场上踢球,归属感才会更强烈。”

所以,他追求的一个目标,就是将来在湖南湘涛一线队,有球员能够从娄底足校输送上去。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全国职业俱乐部U15联赛中,湖南湘涛U15一举获得第7名。但老胡是站得高、看得远,“U15这帮孩子确实不错,但我们现在U12这一批,是从6岁开始抓的。他们平时很轻松地就能闯入全省前六甚至前三,从这一个角度来讲,我的模式更具有说服力。”

扎根基层的孤勇者

别看胡锦辉很能侃,在生活中,他这样的想法,偶尔会被嘲讽“阿Q心态”。“我太理想化了?”他反问到记者,可还未等到回复,他又说,“我本身是没有退路的,一开始是这样,现在也是……”

当年在体校做跆拳道教练时,他就是一名探索者,建立起选材、训练、学习、专业队一条龙的训练机制,并充分解决掉学训矛盾,为此,他被当作典范标杆。有媒体曾形容,在胡锦辉身上,有一股湖南人的善拼敢闯。老胡并不否认,甚至希望做得更好,“湘涛不是娄底湘涛,是要在全国可见的。在湖南这么大一个省里,做一点试验田,有一点开拓者的心态,这就是我最真实的想法。”

然而在娄底,像胡锦辉这样具有开拓者心态,想要冒险试一试的人不在少数。比如与老胡保持紧密联系的唐立峰。

他的身份是双峰县(娄底市下辖县)致远体育负责人。平时,他也把精力投入到青训和校园联赛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唐立峰与一些学校合作时,他需要自掏腰包建球场,去年在县里面办联赛,也自费近10万块。然而,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比如与他合作最顺畅的永丰镇城南学校,已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曾经的学生肖康达,如今考取到长沙最著名的足球传统校麓山国际。

“我就是想为家乡做点事,心里面有这份情怀。”特别是去年坚持要自费举办校园联赛,他是费尽口舌,奔走相求,“当我看到很多学生因为疫情3年,几乎没有踢过比赛而将要毕业时,我觉得我有这个责任办这项赛事。不管他们未来能否继续走足球这条路,我希望在毕业之前,他们可以有机会圆一个比赛梦,能够有一个平台让他们展现,我不想他们毕业后留有遗憾。”

在唐立峰看来,他要比很多弟子们幸运得多。读大学时,他曾加入到湖南金果实业足球队,代表球队参加中乙。也就是这段经历,让他在体育之中更有足球情怀,“我现在是既做足球,也做篮球培训,但实际上,是在依靠篮球上的收费养活足球。”

相比之下,早年间一直在广东一带发展的王海冰,也是为情怀而投身娄底体育。作为茵浪体育董事长,他甚至在2018年把企业的所有生产线,都搬回了家乡。“我肯定有压力,因为我以前主要是做外贸的,供应链主要在广东,选择回到娄底,就意味着得要转型。”但在当年,王海冰是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一是因为我有家乡情结,二是我也很清楚娄底要做运动之城,我还是在想这方面多助一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以来,王海冰就是这样的性格,有情怀,有担当,有对家与国的真心。比如起初做茵浪时,他最早喊出的口号,是为梦想而生。包括更早做足球生产代工,他的初衷,在于见不得国内品牌的衰落。“足球是一项最具有爱国情怀的运动,而在中国足球的爱国情结里,对韩国与日本又是最强烈的。但是,我们看前几年大家踢的足球,品牌制造商主要是来自韩日。所以,我就想做中国的足球、中国的体育服装,而茵浪的定位,就是民族品牌,就是要有爱国情怀。”

今天,茵浪的口号已是“热爱多一点”。何为热爱?王海冰给出他的四点定义: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他说,“在现代社会里,还是需要内心上多一点执念,多一份对理想的追求。光有目标还不太够,有热爱,才能够把兴趣做到极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满怀热爱的人,如今在娄底,都是为同一个目标而奔波。4月6日中乙联赛,赶上湘涛队的赛季首个主场比赛,他们在同一时刻于同一地点相汇,却又以不同角色而存在。滕仁军要专注带队,贺晶得忙于比赛日的生意,胡锦辉则是办赛的大管家,而远途赶来的王海冰和唐立峰,耐心地学习中国职业联赛的种种……还有把这场球赛当做研学课题的娄底二中学生们,那一声声加油与呐喊,也成为球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这一刻,其实,他们都成为这座运动之城的构成元素。所谓小城大事,他们也支撑着娄底在这条道路上不断狂奔。

在娄底时,让记者最为好奇的是,看似体育基础并不深厚,为什么这里的人能够迅速地接纳体育,热爱体育?

也许在这些人身上,就有着最好的诠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性格使然。

正如城南学校校长胡周林所言,“娄底算是蚩尤故里,而蚩尤有战神之称,本身这里的文化就带有一种尚武精神。”再有,就是受耕读文化的影响,“耕也好,读也好,都是这里人的立足之本。而在耕读文化里面,就包含强身健体的内容,这也是一个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很多家的孩子,即使出自农民家庭,但他们更有活力、更能吃苦、更有拼劲。”

一句话,体育和足球的发展,离不开尚武精神这一精神内核。而这种精神内核,也正是娄底几千年以来的文化内涵。

下个十年,娄底要做体育装备制造之都

娄底发展体育十年,虽已步入正轨,但这里的体育人并不满足。在青训筑基和体育惠民小有成就之际,娄底人如今想得最多的有两点,除了利用体育赋能带动消费,推动体育产业化发展已成为共识。在2023年5月颁布的《娄底市足球改革专项实施方案》中,就有提到,“大力发展足球相关产业”。

“娄商返娄”,近年来,这个词语经常被当地体育界提及。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王海冰和他的茵浪体育。回到家乡,王海冰能够感觉到娄底每一年都在上一个新台阶。“体育氛围做起来了。”但更加让他为之欣慰的事情,是娄底的体育人能够解放思想,寻求开拓。比如把体育与研学结合在一起。“有一次,教育部门把研学的一站放在我们工厂,很多小朋友就来到这里。他们可能平时也会踢球,但这一次经历,会让这些学生更好地了解足球是如何生产出来的,这会加深他们对这项运动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茵浪体育,恒冠体育、七大洲体育照明等足球相关体育企业,也在最近两年入驻娄底。一时间,娄底成为全湖南省唯一同时拥有三家以上体育装备制造企业的地级市,另外,全市现有上规模体育制造企业7家,年产值已突破3亿元。

而按照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的布局,下一步,是要聚力打造体育装备制造产业园。文旅广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彭一伶表示:“我们想通过招商引资,能够再引进几个头部企业,在此基础之上,打造出一个体育装备制造产业园,形成一个赛事、消费、体育装备与制造,一种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茵浪体育在娄底亦重任在肩。它要承载就业功能,要支持各类体育赛事,以及职业足球队的发展。王海冰还提到,要通过茵浪的资源和力量,将娄底体育与外界延伸出更多的链接。而就在前不久,茵浪体育成为朝鲜足球国家队的赞助商。接下来的男足世预赛和各类女足赛事,茵浪和娄底就可以更加被世界所熟知。还有与中国足协的合作,这也是一个突破点。最近,茵浪体育刚成为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的赞助商。未来把中青赛落户娄底,并非遥不可及。

“坚持改革创新,体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区别于足球青训、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这是一项可以被无限遐想的新领域。现在,娄底的体育人常说要坚持体育赋能,发展体育经济,而打造出一个较好的体育生态,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所幸的是,娄底在这方面一直秉承多轮驱动发展,它也因此荣膺2023体坛榜样之年度最佳体育城市。

但娄底人并不安于现状。4月27,2024娄底“材料谷”马拉松鸣枪起跑,这是娄底市举办的首届大规模马拉松活动。这是娄底体育人的一种新思维——把工业与体育相结合。文旅广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彭一伶表示:“我们所有主题活动,都是要有一个完整的产业思维。我做文旅,不单是做旅游产业,我做足球,也从来不局限于足球上。要把工业、农业、文化、旅游,都和体育进行结合。”

近期,为了全力推进娄底足球改革和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建设娄底足球之城、体育路足球艺术街和足球赛训基地(集中连片足球场),举办好足球职业联赛和全市相关足球赛事活动,娄底市成立足球改革发展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娄底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蒋天海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他表示:“娄底市始终把做好足球改革发展工作作为建设体育强市的重要内容,坚持规划引领、青训筑基、赛事支撑、场地保障、产业发展的足球改革发展思路,积极当好中国足球改革‘试验田’。”

近年来,娄底高度重视体育赛事活动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围绕“体育之城”“运动之城”“足球之城”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悦美娄底”公共文旅体品牌创建,全民健身运动得到蓬勃发展。

从2023年开始,娄底市就在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追求高质量的发展,而体育何尝不是如此。如今,先进制造业正是娄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新质生产力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同样备受重视。借助足球制造产业以及职业足球发展优势,延长足球产业发展链条,着力推进建设国家级体育装备制造产业园,力争将茵浪体育等足球相关企业打造成为全国知名体育企业。同时把工业与体育相结合,这是娄底人开拓未来的一步新探索,也是在给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一个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