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0月,华东战场烽烟滚滚。国军集中整编74师和整编28师一部共4个旅兵力,向我华中解放区要地涟水城发动进攻。该城位于淮阴东北淤黄河之畔,为新四军在苏北的老根据地,战略地位重要,其得失关乎两军士气。

国军整编74师那名气可是太大了。其前身是抗战中的老74军,在长沙保卫战和上高会战中打出威名,几乎无役不与,战功卓著,成为军委会手中直接掌握的“战略军”,并获得优先更换苏械和美械装备的资格。就连对手日军也屡吃74军的苦头,非常重视该军,称之为“虎部队”,一有战役先找74军的位置,甚至为此而更改作战计划。

抗战胜利后,500万国军进行全面整编,74军也整编为74师,师长由悍将张灵甫担任。这个张灵甫也是满满的话题人物,只要出场就是自带流量。不管怎么说吧,此人为老74军出身,有勇有谋,不失为一名优秀军人。74师整编完成后,部队素质良好,官兵均有作战经验,战术指挥及技术动作正规熟练,并大量换装先进美械武器,接受美式训练,其战斗力又得到了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爆发后,企图心强烈的张灵甫指挥74师加入华东战场,同粟裕、谭震林指挥的华中野战军和陈毅、宋时轮指挥的山东野战军对阵交锋。74师行动迅速,机敏诡诈,乘虚而入,一举袭占我华中首府淮阴,并进而占领淮安,形成了对苏中解放区的三面包围之势。

丢失两淮期间,山东也遭到国军重兵围攻,两解放区面临被割断联系的可能,华东战场形势对我军非常不利。在同敌军的交手过程中,粟裕察觉到了张灵甫所指挥74师的不凡战斗力。认为该敌装备精良,补给充足,炮兵较强,火力运用犀利,攻击意识旺盛,官兵普遍斗志顽固,骄横自大,是一个劲敌。

为了扭转困难局面,陈毅、粟裕在军委指导下,准备将两支野战军联合作战,集中力量迎击敌人,控制津浦铁路,收复运河以西地域,从而稳定形势。然而两军尚未协同一致,张灵甫就带着74师找上门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19日,张灵甫指挥4个旅兵力,在飞机、大炮支援下,从淮阴杀向涟水。此时解放军主力尚未集中,防守涟水的只有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和淮南军区一个旅。国军动作迅速,强渡淤河、改造阵地、前击攻城,攻防节奏一板一眼儿。双方在涟水城下进行激战,反复争夺。74师人多势大,火力猛烈,一度突破城防攻入城内,形势非常危急。

粟裕获悉涟水有事后,火速调遣华中野战军主力第1师、第6师和第9纵队、13旅出动,星夜兼程驰援涟水。其中王必成率领的第6师最先赶到,立即加入战斗,协同第10纵队等部合力反击,终于将攻进城内的敌军又赶了出去。

粟裕决心抓住战机,在涟水一举歼灭74师这支顽固敌军。他集中了手上掌握的主力部队共28个团,齐聚涟水,兵分数路向74师大举反击。张灵甫那边也不甘示弱,挥军应战,双方在涟水城前展开了8昼夜殊死鏖战,均受到较大损失。最后74师寡不敌众,疲惫不堪,但败而不乱,节节掩护撤向淮阴。解放军连续行军作战十余日,也已到了强弩之末的状态,难于继续追击,粟裕遂下令结束战役,转入休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战役史称第一次涟水保卫战,是双方主力碰撞的一场硬仗。作战以我军取得胜利而告终,统计毙伤俘敌8000余人,痛击了74师的51旅、57旅和28师192旅,但未能全歼敌人。同时我军伤亡也达6000多人,第10纵队司令员谢祥军亦在战斗中遭到敌狙击手袭击而牺牲。粟裕后来回忆道:“回想当时的战场实际情况,我军还不具备歼灭敌先头部队——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条件。”

不过也不用着急,半年之后,在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和74师终于落了个灰飞烟灭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