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光泽县鸾凤乡饶坪村叶家小组“妇女微家”开展妇女议事活动。受访单位/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平市光泽县鸾凤乡饶坪村叶家小组“妇女微家”开展妇女议事活动。受访单位/供图

记者|田雄

责编|张晶

通讯员|黄丽彬

正文共3044个字,预计阅读需9分钟▼

“太谢谢你们了,低保终于办下来了。”不久前,得知自己的低保手续办好后,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茶平乡某村村民周某激动地告诉乡妇联执行委员会委员席丽钦。

原来,周某因种种原因,一直无法办理低保。茶平乡“巾帼网格员”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及时反馈至乡妇联。乡、村两级妇联执委与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协商,于2023年8月以“单列低保”的方式帮周某申请,最终了结了她的心愿,实现了“案结事了”。这是南平市妇联借力“执委+网格”工作模式,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方式不断创新的又一实例。

近年来,南平市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联系广大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探索建立“执委+网格”工作模式,全方位推进妇联组织嵌入社会治理体系、力量汇入基层治理队伍,当好“娘家”、服务“小家”、凝聚“大家”,为南平市基层社会治理加载“柔引擎”、增添“她动力”。

织密一张“网”,开展下沉式服务

“多亏了你,以后我们经过这里,就不用再担心安全问题了!”说起破损井盖被快速抢修一事,南平市邵武市通泰街道严羽公园附近的居民、商户纷纷竖起大拇指,为“巾帼网格员”黄祝玲点赞。

在日常排查中,黄祝玲发现有一处井盖移位悬空并破损严重,当天几个小孩在周边嬉戏追逐,随时可能发生踩空坠井的风险。她立即在现场设置警示标志,并第一时间反馈到社区。此后的每日巡查中,她都会到现场实地检查,直至井盖完全修复。

为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优势,南平市妇联挑选优秀女性充实到妇联执委和网格员队伍,加强村(社区)妇联执委和基层网格员交叉任职、双重履职,推动服务向群众生活的最小单元延伸。目前,南平市2358名妇联执委兼任村居网格员;组建巾帼志愿队伍2047支,实现市、县、乡、村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2023年,全市开展矛盾化解、法律援助等巾帼志愿服务活动8000余场次。

“这是南平市妇联织密服务网络工作的一部分。”南平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田怡告诉记者,通过“执委+网格员”双向履职机制运行,南平市打造了一支综合能力强、业务水平高、服务态度好的巾帼队伍,成为妇女干部与村(社区)居民、社区与家庭之间的黏合剂,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服务“小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发挥妇联执委和“巾帼网格员”的作用,南平市妇联创新推行“妇联执委工作室”建设,着力打造志愿服务、就业指导、妇儿维权、家风传承等特色工作。目前,已推动设立440个“妇联执委工作室”,为妇联执委履职尽责搭建了新平台,为妇联组织服务妇女群众架起“连心彩虹桥”。

依托“妇联执委工作室”,南平市妇联大力推广“三访三讲四送到家”工作法(即定期走访妇女群众、走访困难家庭、走访重点群体,深入讲好党的创新理论、讲好党的惠民政策、讲好妇女权益保障,用心用情做好送技能到家、送家教到家、送健康到家、送关爱到家等服务),2023年,以“三色管理”方式对1043个重点人群和高风险家庭建立服务档案,关爱帮扶率达100%。与此同时,南平市妇联持续擦亮“执委在身边,服务零距离”品牌,全面推行“执委一人一实事”项目领办工作,2023年,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实事5.5万件。

用活一个“家”,落实闭环式管理

“谢谢你们的耐心调解,不仅让我离婚后的生活有了保障,更让我感受到了暖心的服务,你们是妇女群众合法权益的守护者……”日前,南平市建阳区徐市镇某村村民吕某来到该村“妇女微家”,对这里的“巾帼网格员”“微家长”说。

此前,吕某因与丈夫的离婚纠纷找到本村“妇女微家”寻求帮助。“微家长”了解到,吕某在维权过程中有些过激行为,为了避免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微家长”努力安抚吕某的情绪,同时第一时间联系徐市镇司法所、建阳区法院少年庭,联合专职调解员何丽萍等人向吕某宣传法律知识,引导吕某以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经多方努力,在判决离婚时,为吕某争取了1栋房屋、10万元的经济补偿。

“哪里妇女群众集中,就把妇女组织建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张田怡介绍,南平市妇联在福建省率先创建“妇女微家”,引导各级妇联执委、“巾帼网格员”等优秀女性担任“微家长”,不断整合导入各类资源,为妇女群众搭建起“宣传引领、议事交流、共谋发展、化解矛盾、服务帮扶”平台。目前,南平市共有各类“妇女微家”2019个,因地制宜推行“我和姐妹拉家常”、执委联系挂点“微家”、“微家”议事工作模式等制度,推动“妇女微家”品牌化、长效化建设。同时,南平市妇联把“吃茶话事”机制融入“妇女微家”等妇联组织阵地中,注重收集社情民意、关注热点问题、解决棘手难题,在“妇女微家”中实现“把茶泡开、把话说开、把心结解开”。

南平市妇联以“妇女微家”等为主阵地,着力构建了“1+N”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全力打通调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最后一公里”。通过市、县、乡、村妇联四级联动,乡镇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等部门共同参与,导入专业调解员和法律、心理、妇联执委等三支巾帼志愿服务队,落实调解、办结、跟踪的调解闭环流程,以“线上+线下”“坐班+预约”“巡调+轮调”等方式,提升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效率,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让“妇女微家”真正成为妇女群众的温暖“娘家”。2023年,全市“妇女微家”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共265件,处理率达100%;排查婚姻家庭矛盾纠纷623件,化解率达100%。

温暖一群人,实现精准式帮扶

近日,在南平市政和县镇前镇“点亮空房子”执委工作室内,“巾帼网格员”张上娇“化身”为20余名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为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绘本故事。鲜活生动的语言、惟妙惟肖的动作,让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像这样的公益兴趣课,每周六都会在镇前镇“点亮空房子”执委工作室开讲。

“镇前镇‘点亮空房子’执委工作室定期举办乡村妇女业余文化公益活动、乡村儿童美育公益课服务。开办农闲乐,打造‘云山隐庐’综合体,为农户提供助农销售服务,目前累计助农销售80万元,并将销售金额的1%—10%作为公益基金。如今,镇前镇共开展82期音乐、图画等美育教学活动。”镇前镇妇联执委林敏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平市政和县镇前镇“点亮空房子”执委工作室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手工制作公益课。受访单位/供图

关爱服务有温度,基层社会治理才更有力量。南平市妇联针对留守困境儿童群体,整合资源、做深做实“爱心妈妈·暖童心”“春蕾圆梦”等关爱服务活动,发动妇联执委以及“巾帼网格员”“三八红旗手”“最美家庭成员”等力量组建“爱心妈妈”队伍,与全市1300余名困境儿童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开展“六个一”日常关爱。南平市妇联为106名困难女大学生发放省、市、县级“春蕾圆梦”助学金50.32万元,帮助她们圆梦大学,翻开人生新篇章。

同时,南平市深入实施福建省妇联推动的“顶梁柱母亲”帮扶行动,对“顶梁柱母亲”从就业赋能、心理疏导、家庭关爱等方面开展“一户一档一策”陪伴式全链条帮扶,服务“顶梁柱母亲”群体走出困境、共同发展。目前,南平已入库首批“顶梁柱母亲”150人,占福建省帮扶数的33.6%,获得资金与帮扶人数均居全省首位。

“推动基层治理向末端处延伸、于精细处见效,需要准确捕捉多样化需求。”张田怡告诉记者,南平市妇联依托“执委+网格”工作新模式,将巾帼宣讲、创业就业、家政服务、家庭教育等向网格内集聚,广泛开展法律知识宣讲、妇女维权服务、儿童关爱活动、老年人照料服务等志愿服务项目,充分满足不同群体的多种需求。如今,“执委+网格”已成为南平市基层治理的温暖模式和亮丽点缀,巾帼新“枫景”已经融入南平的好风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