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细雨落花低

雨声滴碎绿窗西,过尽花飞燕子低。

细草侵阶春寂寞,海棠枝上晓莺啼。

首句“雨声滴碎绿窗西”,用“滴碎”二字生动地描绘出细雨轻敲窗棂的声音,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春雨的细腻与轻柔。同时,“绿窗”也暗示了春天的气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次句“过尽花飞燕子低”,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落花纷飞,燕子低飞,一高一低,一动一静,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歌的动感与生命力。这里的“过尽花飞”也暗示了春天的短暂与易逝,引发人们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第三句“细草侵阶春寂寞”,将视角转向地面,细草逐渐侵入台阶,展现出春天的生长与蔓延。然而,“春寂寞”三字却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春天的繁华与热闹并不能掩盖内心的孤寂与落寞。

尾句“海棠枝上晓莺啼”,以海棠花和早晨的莺啼声作为结束,给整首诗增添了一抹亮色。海棠花盛开,莺啼声声,似乎为春天的寂寞带来了一丝生机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春天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既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在春末夏初的季节里,这首诗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品味那淡淡的春愁与寂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雨后

雨后鸣鸠过短篱,绿阴如染燕争飞。

小窗睡起浑无事,闲看庭花带落晖。

首句“雨后鸣鸠过短篱”,诗人以“雨后”二字开篇,点明了时间背景,而“鸣鸠过短篱”则生动地描绘出雨后的宁静与生机。鸣鸠的叫声清脆悦耳,穿过短篱,仿佛为这宁静的雨后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次句“绿阴如染燕争飞”,诗人进一步描绘雨后的景色。绿叶经过雨水的洗礼,变得更加鲜亮,如同被染过一般。而燕子则在空中争相飞翔,为这清新的画面增添了一抹动感。

第三句“小窗睡起浑无事”,诗人笔锋一转,将视角转向自身。从小窗中醒来,感觉浑身轻松,无事一身轻。这里的“浑无事”不仅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心境,也暗示了雨后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尾句“闲看庭花带落晖”,诗人以悠闲的姿态观赏庭中的花朵,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更加娇艳动人。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与从容,也通过“庭花带落晖”的描绘,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温馨与柔美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雨后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从鸣鸠的叫声到绿叶的鲜亮,再到燕子的飞翔和庭花的娇艳,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细雨鸣鸠过尽花

雨馀花木媚深丛,过尽鸣鸠唤晚风。

正是春愁难画得,啼声何事落残红。

首句“雨馀花木媚深丛”,诗人用“雨馀”二字,暗示了雨后的清新与宁静。雨后的花木更显娇媚,茂盛的枝叶中隐藏着深深的花丛,仿佛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次句“过尽鸣鸠唤晚风”,承接首句,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的景色。鸣鸠飞过,唤起了晚风,它们的叫声在宁静的空气中回荡,为这春日的傍晚增添了一抹生机。

第三句“正是春愁难画得”,诗人笔锋一转,将焦点转向自己的内心情感。春日的愁绪难以用画笔描绘,这既是对春天短暂易逝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思索。

尾句“啼声何事落残红”,诗人以反问的形式,将情感推向高潮。鸣鸠的啼声为何伴随着落花的凋零?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疑问,也是对人生苦短的哀思。落花的凋零象征着春天的离去,而鸣鸠的啼声则像是在诉说着离别的哀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将雨后的景色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巧妙地融为一体。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留恋,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哀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春愁难画

花飞正是春愁处,柳暗浑疑客路中。

欲写新诗无笔力,只凭双燕说东风。

这首《七绝·春愁难画》以春花飘飞、柳色深暗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春愁与客愁,以及创作时的无力感,最后以双燕呢喃作结,寄寓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

首句“花飞正是春愁处”,直接点出了春愁的主题。诗人观察到花朵纷纷飘飞的景象,这既是春天生命力的体现,也暗示了春光的流逝,从而引发了诗人的春愁。

次句“柳暗浑疑客路中”,诗人进一步借助柳色深暗的景象,加深了情感的表达。柳树的浓密阴影让诗人仿佛置身于陌生的旅途之中,这种迷茫与不确定感与春愁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复杂。

第三句“欲写新诗无笔力”,诗人尝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诗歌表达出来,却感到力不从心。这种无力感既是对创作困境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无法完全倾诉的反映。

尾句“只凭双燕说东风”,诗人巧妙地借助双燕呢喃的景象,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双燕在东风中自由飞翔,它们的叫声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诗人将自己无法言说的情感寄托在双燕身上,通过它们的叫声传达给东风,也传达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