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吃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九五年,结束在济南的三年外派工作,赵孟頫奉诏回京。但他不久便告病回到湖州老家,并为好友周密绘制了这幅《鹊华秋色图》。

(请横屏后,从右至左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一年赵孟頫四十二岁。作为宋宗室的后裔,在过去的十年里,入元为官的他同时承受着南宋遗民朋友的指责和蒙古官员的排挤。朋友中真正理解他的只有周密。除了通信互诉心声,他们还经常相互戏谑逗趣。

赵孟頫曾刻了一颗“水晶宫道人”的印章。周密知道后,为了比过赵孟頫就刻了一颗“玛瑙寺行僧”。后来赵看到周密的同郡小崔开了家药铺,挂了块“养生主药室“的牌匾,马上就对了句“敢死军医人”。自觉逊色的小崔只好弃用了原先的牌匾。事后,赵孟頫得意地说“吾今日为水晶宫吐气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赵孟頫 趵突泉诗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随《鹊华秋色图》一同赠给周密的书法作品

周密的祖先在南宋初就迁至湖州。但他始终未忘祖籍,他的一本野史笔记就命名为《齐东野语》。于是赵孟頫将济南府附近,相距约十里的两座名山绘入画图,以慰好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1 赵孟頫在题跋中说明作此图的原因

画图右侧双峰突起的是华不注山,左侧面包状的是鹊山。未改道的黄河从两山之间穿过,一派湖光山色。其时正是秋天,有的木叶已经脱落。三五只吃草的山羊,三五个劳作的渔人,三两个留在房内的农妇,一齐散落在疏阔的秋天里。

为了表现一种“古拙”的质朴,大山和树木、人物的大小比例被故意缩小了,回到了那个绘画技法并不发达,鸡犬相闻的时代,一个所有元朝的汉人都渴望回到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2 图画左侧的山羊、渔人、农夫

周密晚年自号华不注山人,可以想见这幅画给他带来了多少的慰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雨曾亲眼见过《鹊华秋色图》,还题了首诗,其中两句是:

鹊华秋色翠可食,耕稼陶渔在其下。吴侬白头不归去,不如掩卷听春雨。

如张雨所写,齐东野人早说的一口流利的吴语,有《鹊华秋色图》在手,又何必归去呢。不过相比画画,张雨对书法更有兴趣,赵孟頫曾亲自指导他写字。但真正让他为后人熟知的,却是他画的这幅《倪瓒像》。

(请横屏后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元)张雨 倪瓒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雨二十岁弃家入道,自号句曲外史。这期间他与道士倪昭奎成为了好朋友,而倪昭奎的弟弟正是元四大家之一的倪瓒。

倪瓒对张雨非常敬重。张雨初次到无锡拜访倪瓒时,刚下码头,就有两个倪瓒的童子前来迎接。到中途,又来了两个。到了家门口,又有两个童子肃然恭迎。可张雨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倪瓒出来,后来才知道,这个洁癖之王从早上到现在都在认真地沐浴更衣。

张雨的偶像是米芾,而倪瓒和米芾很像,他们同样是有名的洁癖,同样有个性,同样能书善画。倪瓒也很仰慕张雨,认为他的“诗、文、字、画皆为本朝道品第一。”两人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至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1 构思画作的倪瓒

黄圈标示处是屏风画中的两人

在这幅画里,倪瓒一手握笔,一手执纸,精神却神游于身后屏风上的山水之间。在倪瓒的山水中,极少出现人物。而这幅屏风里却有一个渔人和一个文士,也许就是倪瓒和张雨。

在画面左侧,张雨写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2 张雨的题跋

“产于荆蛮,寄于云林。青白其眼,金玉其音……意匠摩诘,神交海岳,达生傲睨,玩世谐谑。人将比之爱佩紫罗囊之谢玄,吾独以为超出金马门之方朔也。”

世人只知道倪瓒爱干净,像随身佩戴香囊的谢玄。看到他的画风清冷萧散,又多以为他很严肃。但张雨却认为倪瓒的诙谐幽默超过了汉代的东方朔。也许只有在张雨面前,倪瓒才能释放真正的自己吧。

其昌二十七岁时,在嘉兴大收藏家项元汴家里第一次看到《鹊华秋色图》,佩服的五体投地。五十年后的他第五次为此卷题跋,又对周密与赵孟頫的“师友渊源”感慨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3 董其昌于鹊华秋色图卷后的第五次题跋

黄线标示处文字:师友渊源

不过他并不羡慕,因为他有陈继儒。

董、陈二人因一起参加科举相识。双双名落孙山后,陈继儒决定隐居山林,读书著说,而董其昌则屡败屡战,终于得中。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并没有让他们分道扬镳,反而让他们更加珍视彼此的友情。《婉娈草堂图》就是董其昌为陈继儒新建的草堂而作(此图为私人收藏,暂无高清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明)董其昌 仿王蒙山水 大都会博物馆藏

相识的五十年里,二人互相探访、一同出游的记录数不胜数。一次,董其昌在持节封楚藩的归途中中暑了,陈继儒带了治病良药——一批珍贵字画来看他。两人在一张床上相对而坐,欣赏书画。而董其昌为了方便二人阅览书画,特地在家中为陈继儒建了一座“来仲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 (明)董其昌 仿倪瓒山水 大都会博物馆藏

1636,八十二岁的董其昌在家中去世,小他四岁的陈继儒在祭文中说:

“兄长不佞儒四岁,少而执手,长而随肩。函盖相合,磁石相连。八十余岁,毫无间言。山林钟鼎,并峙人间。昔也吾兄未登贤能之籍,儒已脱屣于青山白云之巅,兄不我迂,我不兄膻。”

两个人“函盖相合,磁石相连。八十余岁,毫无间言”(有相合的涵养与爱好,互相吸引,到老都无话不说),虽然“山林钟鼎,并峙人间”(贫富、地位、境遇不同),却能“兄不我迂,我不兄膻”(理解对方不同于自己的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