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桂林

清代兴建了一大批行宫园囿,颐和园是其中地位较高和影响较大的一座。风光旖旎的颐和园不仅是帝后游乐、避暑之所,更是集政务、典礼于一体的皇家园囿。颐和园的兴建与使用,更是风雨飘摇的晚清政权,帝后争斗的见证。山雨欲来,风云变幻,颐和园由此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帝兴建清漪园

乾隆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实,加之乾隆帝对园囿的需求愈来愈大,这一时期清代的皇家园囿得到大力发展。

为了给其母亲崇庆皇太后庆祝六十寿辰,乾隆帝在新建长春园的同时,还不惜花费大量财力物力兴建了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作为给皇太后祝寿的主要场所。乾隆帝亲自将其山体——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将其水面——瓮山泊改名为昆明湖,从而为这座气势恢宏、精巧别致的皇家园林奠定了基础。

内务府大臣海望为约估昆明湖工程需用银两数目事奏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乾隆帝在从政之余,单独或奉陪皇太后到此游乐。乾隆十九年(1754年),在昆明湖上还举行过一次盛大的水猎活动,这是康熙年间多次在白洋淀举行水围活动的延续和最后演示。如此大规模的水上活动,在京城近郊只有清漪园才可能举行。

清代自乾隆朝以后国力日下,嘉道以后,各朝对园林的需求日渐减少。国家财政捉襟见肘,对园囿也无力及时修葺,任其风雨侵蚀,颓垣断壁,日益严重。

清王朝的衰败终于未抵挡住列强侵略。咸丰十年(1860年),京郊这些壮观美丽的皇家园囿陷于英法联军之手,侵略者不仅将其中收藏的奇珍异宝劫掠一空,更将藏珍纳宝的艺术园林付之一炬。从此,清漪园等皇家园囿破败凋零,往日的辉煌不复存在。清漪园由盛而衰的历史,是清代历史的又一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禧太后驻跸颐和园

清代皇家有当朝皇帝为皇太后安排清静幽雅、环境优美的地方以度晚年的传统。

晚清虽然国力不振,但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亲政伊始,便下旨修复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以备为自己的母后慈禧太后驻跸。同治帝希图以此博得太后高兴,同时减少慈禧太后对朝政的干涉,最后因遭到朝廷的普遍反对而被迫停工。

光绪一朝,慈禧太后依然是凌驾于帝位之上的掌权者。光绪十五年(1889年),随着光绪帝亲政,慈禧太后表面上“归政”,“实则未尝一日离去大权”。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顶着朝野的压力,筹资兴建颐和园,也是意图是用这风光迷人的优美环境“养性怡情”,来转移慈禧太后对朝政的兴趣。颐和园终于大规模地兴建起来了,前后大约用了10年时间才算告竣。

醇亲王奕譞为会查自阜成门至颐和园新东宫门新开御路情形事奏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颐和园工程开始前后,光绪帝多次奉陪慈禧太后前往。

光绪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光绪帝陪同慈禧太后阅看了由神机营在昆明湖水面上进行的水操表演。申时,光绪帝还瀛台涵元殿驻跸。第二天,光绪帝依然驾幸万寿山,到昆明湖阅视水操。此后,由于修葺工程的进行,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停止了临幸颐和园活动。

光绪十七年四月二十日,颐和园即将竣工,光绪帝发布谕旨命各衙门预备一切应行事宜。

光绪十七年四月二十日上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慈禧太后正式驻跸颐和园,朝廷内外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光绪十七年四月二十八日上午十时。光绪帝前往当时慈禧太后驻跸的西苑,王公百官均穿蟒袍补褂在三座门外,跪送慈禧太后起驾。随后,光绪帝先行一步,到龙王庙等候,在跪接太后圣驾后共进晚膳,当日光绪帝仍回瀛台涵元殿驻跸。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驻跸三日后,五月初一日从昆明湖返还西苑颐年殿,上午十时,光绪帝在西苑福华门,王公百官仍穿蟒袍补褂在三座门外跪接。

在举行“三日驻跸”的隆重仪式之后,慈禧太后开始了在颐和园的正式驻跸。从光绪十八年阳春三月开始,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共居住了近4个月。光绪十九年,慈禧太后又在颐和园驻跸3个月。

光绪二十年十月,是慈禧太后六旬庆典之期。早在3年前,光绪帝即谕令军机大臣等及工部查照乾隆十六年(1751年)崇庆皇太后万寿乘御金辇,制备一份。届时,光绪帝还将率内外臣工前往万寿山行庆贺礼,并在大内至颐和园沿途跸路,添置景点,建设经坛,隆重庆祝一番。岂料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慈禧太后在颐和园的六旬庆典不得不“即行停办”,而改在宫中举行。是年,慈禧太后只在颐和园居住了2个多月。

从光绪二十二年正月至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在2年又7个月的时间里,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先后共居住了一年半左右,其中光绪二十四年一次居住了将近半年之久。在慈禧太后驻跸颐和园期间,每隔三五日或六七日,光绪帝都要亲临乐寿堂问安。一般当日即返回宫内,很少留在颐和园,即便留驻,也只1至3日,最多不超过5日。

《颐和园风景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绪帝软禁于颐和园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四日傍晚,驻跸颐和园多日的慈禧太后突然得知,变法的军机章京谭嗣同策划正欲包围颐和园,于是立即决定返回城内。光绪帝急忙在西苑瀛秀门外跪接慈禧太后,从此光绪帝被囚禁在瀛台涵元殿,受到严格控制。慈禧太后驻跸颐和园的日子也告一段落。

光绪二十五年五月间,京津地区义和团运动如火如荼。为了防止赴颐和园沿路发生意外,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初四日,慈禧太后下令“各派神机营、虎枪营队伍,分作两班,沿途随护,各处路口一体严密稽察。”,三月初七日,慈禧太后重返颐和园驻跸。作为又一个囚禁场所,光绪帝也从瀛台涵元殿移住颐和园玉澜堂。

颐和园玉澜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西安,直到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回到北京。光绪二十八年八月十二日,慈禧太后同光绪帝再度恢复驻跸颐和园,直到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在6年多的时间里,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每年往返颐和园三五次至七八次。

据档案记载,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在颐和园接见臣工,处理政务, 37次会见外国使臣及其眷属,16次在昆明湖上设游宴,赏赐各国使臣及眷属。除此之外,慈禧太后、光绪帝还多次在此举行庆寿典礼。颐和园实际上成为大内之外的又一政治活动中心。

光绪二十九年外务部为带领美国使臣等在颐和园仁寿殿觐见事宜事致内务府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乾隆朝至光绪朝,从清漪园的修建到颐和园的重建,其承袭祖制、尊崇孝道,虽然是一致的,但是其目的却有所差别,而历史背景也大不一样。乾隆帝真正是为皇太后祝寿而建,而光绪朝对颐和园的重建,名义上是为慈禧太后“慈舆临幸”“颐养冲和”,实际上还有另一层就是从而减少慈禧太后对朝政的过问和干预。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的历史兴衰,留给后人丰富多彩的故事和对历史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