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司马师是司马懿长子,在司马懿去世后,接过司马家的权力。

虽然司马师的事迹没有司马懿那么显赫,但我认为其能力一点不下于其父,从史书中就可看出一二。若其活的久些,安排好后事,西晋的结局也许不一样,而中原或许不用又遭受数百年战火。

司马师有谋略,有胆识,而且性格沉稳,有远见。这一切都符合一个君王的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师联盟

养兵三千,密谋政变

司马懿与曹爽争权,司马师从旁协助,出谋划策。甚至有可能就是司马师提议司马懿,实行兵变,抢夺曹魏权力。因为史书称其“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关键不是司马师私养三千人,那个时候世家大族谁家没有个三五千私客?而是三千人的状态“置阵甚整”,以及“散在民间”。这说明司马师的队伍形成了一定的战斗力,而且他自己不想让人发现这三千人。

若想要这三千人形成战力,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见司马师对自己家的结局早有预料——要么独揽大权,要么失败被诛。司马师选择了权力,自己私自养兵三千,只为一朝夺权。

高平陵政变后两年,司马懿就去世了。司马师代替其父,成为司马集团的领军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师联盟

明人性,晓战机,打败诸葛恪

嘉平四年(公元253年)吴国太傅诸葛恪率军20万,包围合肥新城。魏国朝廷担心淮泗地区有失,希望分兵守卫各处水岸陆口。司马师却早已洞穿诸葛恪这个人的性子,知道其好大喜功。这声势浩大的伐魏之战,不过是诸葛恪炫耀自己武力,借机巩固自己的权力罢了。

既然如此,诸葛恪便不会分兵侵略淮泗其他地区,只会合兵专攻合肥,以绝对数量攻城,希望拿下合肥取得一时的胜利。

除了对诸葛恪性格的把握,司马师也深谙兵法。淮泗地区水岸陆口极多,若魏国一一把守,那么必然分兵,反而削弱魏军实力。不如专守合肥一地,反正只要合肥不失,其他的地方魏国都能拿回来。

果然如司马师所料,诸葛恪在合肥集结兵力。

司马师打仗就一个字——稳。

面对来势汹汹的诸葛恪,司马师不与其正面抗衡,转而选择高筑营垒,坚守阵地,打起了防御战。以此坚守营地,消耗诸葛恪的气势。就这样双方对峙数个月,这数月中诸葛恪不仅没有拿下新城,反而损兵折将,实力气势远远不如战争初期。

司马师看到机会到了,一边派部队抄诸葛恪后路,一边正面进攻。双管齐下之下,诸葛恪大败而逃。

司马师以最少的代价,换得了绝对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师联盟

借助傀儡太后,另立新帝,演技更胜其父

曹芳密谋诛除司马师,计谋败露之后,司马师诛杀夏侯玄、张缉等人,灭三族。这个时候,司马师知道这个皇帝得换人了。但是他不能出面,这对他的名声不好。好在曹魏皇室还有太后,以太后的名义废掉曹芳,名正言顺!司马师聚集朝廷司马氏一党,以曹芳沉迷享乐,不思进取为由,“劝谏”太后换皇帝。太后为了小命,自然得答应。

我认为此点可以说司马师有曹操的枭雄风范,对人狠辣果决。

那么总得有人做皇帝吧。司马师上书太后,希望彭山王曹据能够即位为帝。彭山王一有能力,年龄又大,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傀儡。这也是司马师赚取声名的方法罢了,你看我为了曹魏真的是忠心耿耿的啊。

太后以曹据是先帝叔父,不符合宗法为由,拒绝了司马师。太后的说法自然是司马师授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