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13日,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细菌真菌感染学术会议在成都举行。本次大会从感染角度探讨学科共性问题,对细菌耐药进行深入剖析,搭建了跨学科高水平的细菌真菌感染领域的交流平台。

大会报告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会报告现场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钟南山院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南山院士

中华医学会第23届理事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钟南山教授通过视频做大会报告,他指出,细菌耐药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我国在有关部门的正确引导和有力监管下,细菌耐药问题得到了良好控制。二级与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呈稳步下降趋势,特殊与重要耐药细菌的分离率大部分呈下降趋势。

钟南山院士对于目前我国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也给予了阐述,例如县级以下的乡镇医院或社区医院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抗菌药物规范应用知识欠缺,缺乏微生物检验,对耐药菌的感控意识不足,感染药师队伍缺乏,对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普遍等。上述多维因素加重了基层不规范用药问题,不仅增加基层患者医疗负担,还导致耐药菌定植/感染过早出现,可能成为耐药菌传播的源头。未来希望成立县/区域医共体,统筹基层乡镇卫生院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定期开展相关培训,从源头遏制细菌耐药,切实提升基层医生对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

新抗菌药物研发有所发展

王明贵主任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明贵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明贵教授在大会报告中阐述了抗菌药物研发进展。王明贵教授指出,21世纪以来,全球对创新抗菌药物的需求一直存在,然而新抗菌药物研发周期长、费用高,研发公司积极性不高、投入少等问题使新抗菌药物的研发愈加困难。这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投入,保障新药的合理回报。基于耐药菌治疗的临床需求,近十年来新抗菌药物的研发又有趋暖之势,多款新药获批上市。

王明贵教授具体介绍了多种新抗菌药物,如来法莫林、头孢罗膦、头孢比罗、康替唑胺、特地唑胺、奈诺沙星、西他沙星、依拉环素、奥马环素等。除了上述药物,还有较多进入Ⅰ~Ⅲ期临床研究的新药,包括多黏菌素衍生物、抗耐碳青霉素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药物、口服抗耐药革兰阴性菌的药物,以及非传统药物。其中,对耐药革兰阴性菌有效的非传统药物包括噬菌体、肠道微生物治疗、溶菌酶、抗菌肽、抗细菌毒力药物和单克隆抗体等。

革兰阴性杆菌耐药形势更为严峻

卓超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卓超教授

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卓超教授在谈及我国细菌耐药的总体现状时指出,目前我国细菌耐药情况呈现出“阴盛阳衰”的局面。

革兰阳性球菌,如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以及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等,耐药形势相对乐观,且大部分耐药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而革兰阴性杆菌目前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其中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比例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50%左右;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此外,在ICU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比例较高,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比例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给临床防治带来一定挑战。因此,我国革兰阴性杆菌耐药形势更加严峻。

重视医院感染防控管理

俞云松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俞云松教授

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人民医院俞云松教授在讨论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时指出,医院感染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内源性感染,多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例如由于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使得肠道等部位的耐药菌被筛选出来,而患者自身免疫力较低,倘若存在黏膜屏障破坏等因素,耐药菌就会发生移位,进而导致感染;另一类是外源性感染,主要是医疗操作(包括护理措施)不当所导致,可通过接触传播。预防医院感染有很多措施,首先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筛选,进而降低耐药菌移位感染的发生风险;另外,胃肠道黏膜屏障的保护也十分重要。对于外源性感染,要遵循医疗操作的无菌原则,护理接触时也要尽量做好防护措施。

在医院感染的防控管理中,病原体的检测技术和监测技术至关重要。近年来,耐药菌的基因组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另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消毒设备、预防措施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其中包括噬菌体的应用。噬菌体在降低多重耐药菌和清除生物膜中所展示出的特异性和有效性,使其具有成为医院感染防控新方法的潜力。

聚焦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领域热点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CRO)感染的诊治和重症感染是受广大医生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次会议设立了CRO相关专题和ICU专场,针对CRO感染防治、侵袭性真菌病与CRO感染等展开了深度的学习交流。

会议还在“感域争锋”专题板块展示了“感域争锋-细菌真菌感染领域临床案例成果提升项目”在感染领域的推广,以及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在推动临床成果代表作制度落地、提升感染领域临床医生诊疗水平方面取得的成果。本项目由中国科协指导,中华医学会支持,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与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联合主办。

本次大会设立1个主会场和9个分会场,共计87场次252个学术报告,内容涵盖呼吸、重症、血液、妇科等多学科细菌真菌感染领域检验、监测、临床诊断治疗、耐药等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国家新发诊疗方案解读、医院感染防控、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新进展、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精准药学服务与研究、领域年度进展、值得关注的临床指南等众多学术板块;首次设立了全天的医院感染专题,首次设立噬菌体专题、医护一体化专题、One Health专题;特邀美国Vance G.Fowler教授和日本Yohei Doi 2位国际著名专家作大会报告。本次大会汇聚多学科力量,共议细菌真菌感染防治领域热点话题和前沿进展,必将推动我国细菌真菌感染防治工作取得更大的发展。

(供稿: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