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外伤是严重危害眼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每年发生眼外伤500~1200万例,是单眼盲首位致盲原因。近年来,随着眼科手术设备及技术的进步,部分伤眼手术后可以保留眼球或部分视功能,但在眼外伤治疗方面仍有许多难题亟需解决。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颜华教授带领团队开展“眼外伤致盲及诊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组历时22年,发现1种“老药”新用途,开发了1种新制剂,创建了1个术后视力预测系统、2个眼外伤治疗理念及4个手术新技术;制订了5部指南共识,主编6部眼外伤专著;发现了7个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发展及治疗相关的新标志物;研究开发了一系列眼科显微手术器械,获得1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显著提高了严重眼外伤治疗效果和保眼率;临床推广1个新产品——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该项目荣获202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机理

发现眼外伤关键机制,奠定PVR防治基础

1.发现与PVR发生、发展及治疗相关的新标志物:项目组发现外伤后视网膜中p21WAF1/CIP1下降与PVR发生、发展相关,外源性p21WAF1/CIP1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hRPE细胞中可显著抑制其增生,降低迁移能力,体内实验p21WAF1/CIP1基因导入可减轻PVR。口服FXa或凝血酶抑制剂可显著阻断PVR小鼠模型眼内纤维化,减轻PVR严重程度。玻璃体腔注射依那西普可下调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减轻PVR。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可显著降低玻璃体液中VEGF、TGF-β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减轻PVR。

2.揭示严重眼外伤过程中视网膜血管稳态、组织纤维化调控机制:(1)项目组发现Hippo下游效应因子YAP蛋白通过结合转录因子STAT3,促进了视网膜血管新生;抑制STAT3-YAP调控轴可作为抑制视网膜血管新生的重要靶点。(2)项目组开发了靶向视网膜血管和视神经的外泌体药物递送系统,可实现外泌体的高效靶向递送,为眼外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发现玻璃体切除术中阻止视网膜血管出血的新机制

项目组发现曲安奈德(TA)可减轻术中剥膜过程中的视网膜出血及抑制术后PVR发生,并首次提出玻璃体切除术中眼内应用TA可减少或阻止出血,其机制可能与t-PA和u-PA平均质量浓度降低而达到降低出血倾向,并通过增加PAI-1质量浓度而发挥止血作用有关。

开展眼科学理念和技术创新,解决眼科手术技术难题

1.更新眼外伤无光感(盲)眼救治理念:项目组于1997年牵头创立了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严重机械性眼外伤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明确提出眼外伤后视力无光感的独立危险因素,明确提出眼外伤后视力无光感不是眼球摘除的手术适应证,首次提出眼内探查术是挽救严重眼外伤的重要手段,避免了眼球摘除的盲目性。

2.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创建眼外伤预测系统:项目组联合多学科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创建了VisionGo眼外伤预测系统,并应用于临床,预后判断准确率达90%,同样数据用国际OTS方法预测准确率为49%,该成果通过国际会议交流和学术讲座形式推广至全球。

3.开展眼科手术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项目组专注于眼科显微手术器械研发,涵盖眼底、白内障、青光眼等9大类手术器械;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涉及眼底、眼外伤类显微手术器械专利24项,推动了医疗器械特别是高端显微手术器械领域“国产化”进程;针对于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手术,设计了脉络膜睫状体复位器、眼内异物镊、剥膜钩、视网膜复位器、人工虹膜等系列手术器械并转化5项,解决了眼外伤玻璃切除手术中的难点,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效率。项目组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FCVB投入临床,通过手术植入眼内后可长期填充眼内,恢复玻璃体结构和部分功能,避免了硅油长期眼内填充引起的并发症。

创建与传统理论不同的眼外伤手术治疗新理念

1.提出复杂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处理原则:外伤致角膜明显浑浊者,应在临时人工角膜下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者,行超声乳化或囊外摘除;伤道两侧增生的视网膜应彻底清除并与伤道分离;嵌钝于伤口的视网膜应将其剪断,并;视网膜呈荷包卷缩或绳索样收缩者,做360°周边视网膜切开,彻底清除视网膜下膜及视网膜前膜,复位视网膜,激光光凝裂孔边缘视网膜3~4排,填充硅油。

远离伤道

重水

2.提出硅油填充可预防眼内炎手术治疗后视网膜脱离及抑制病原微生物:项目组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外伤性眼内炎,83.33%患者视力提高,硅油取出后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推测硅油对细菌或真菌有抑制作用。体内、外实验研究也证实了推测,为手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3.采用个性化手术治疗不同眼内异物伤:针对眼内巨大异物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角巩膜缘扩大切口或Open Sky法,一次性取出眼内异物成功率为100%,脱离的视网膜完全复位。项目组还设计了多种眼内异物镊,提高了眼内异物取出的安全性。

4.采用临时人工角膜下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角膜移植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无光感眼合并角膜血染:项目组采用临时人工角膜代替自体血染的角膜顺利完成玻璃体切除手术,解决了“术中看不见”的问题,术毕自体角膜原位缝合,术后71%的患眼获得了光感以上的视力(光感至0.06),避免了角膜移植及移植排斥反应等后续治疗。

制订多部眼外伤诊治指南共识及英文专著

项目组牵头制订了首部机械性眼外伤无光感眼诊治国际指南,并首次制订了我国机械性眼外伤无光感眼救治、眼内异物伤诊疗、眼外伤急诊救治等4部专家共识,主编世界上首个眼外伤系列英文专著6部,主持制定中国视力残疾康复及助视器适配服务规范2项。上述成果不仅为眼科医生提供了重要参考,且建立了一个以眼外伤为中心的知识平台,供所有专家讨论关于眼外伤的共识和争议,持续推动眼外伤的理论和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