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

衣食住行,是咱们每个人都必须要做的事情,尤其是作为现代人,咱们每天最离不开的就是外卖了。

随着人们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的人们很难抽出时间自己做一顿饭,不过咱们现在外卖很方便,打开手机下单,过不了一会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了。

在感叹科技进步的同时,我们不禁会问,咱们现在外卖这么方便,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要想吃一口现成的饭菜是不是只能跑到饭店呢?

那么古人是否也有外卖服务呢?

答案是有的,要说外卖最发达的时代,除了现代那就是两宋时期。由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多彩,根据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的小吃花样繁多,各种各样的包子,肉串烤鸭,零食小吃,冰镇饮料,应有尽有。为了更好的提供餐饮服务,外卖也就必不可少了!

那古人的外卖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古代外卖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订餐服务

可能各位看官或多或少看过这样的电视剧情节,几个人去饭店点几个小菜,吩咐店家打包送到家里。觉得这种外卖没有什么新鲜的?

您说这种,只是当时外卖的一种,叫“逐时旋行索唤”,就类似于咱们今天的订餐配送服务。

跟您各位在电视里看得差不多,就是说您今天想吃什么菜,提前去饭馆点餐,并约定送餐时间,到时间之后由“外卖小哥”乘车送上门来,送到家了您再给钱结账。

当然如果吃得好了,满意了,还可以给点小费打赏一下商家,就跟咱们现在给的五星好评差不多。

古代是没有一次性餐具啊,餐盒什么的不能用完了就不要了,店家提供餐具啊什么的就会暂时放在您家,第二天酒店再派伙计再来拿,当然,押金还是要付的。如果您是老顾客了,这项可能就免了。

当时的外卖火到什么地步呢?

据说当时“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菜”,也就是说富裕的小商人,小白领和咱们现代人一样,不想做饭,点外卖就好了。就连平头百姓也喜欢在外头下个馆子,或者叫上几份外卖送上门来,基本家里是不买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连皇上也爱吃外卖,据说宋孝宗有一次大晚上的看花灯看饿了,就吩咐手下的人到夜市点外卖来吃,皇上点外卖那不叫点外卖,有专有名词,叫“御前索唤”。

皇上是吃高兴了,只是可怜送饭的人,为了这顿外卖,绕着整座城,跑断了腿。但是皇上也不是白吃,吃完之后还是还给了小费的。

那皇上都点了啥呢?据说这个孝宗皇帝啊,就爱吃“李婆杂菜羹、贺四酪面、臧三猪胰胡饼、戈家甜食”,咱们不知道这是什么好吃的,反正搁在今天肯定也算是网红食品了。

由于皇帝是在看花灯饿了的情况下点外卖,由此可见当时的餐馆不仅在饭点供应餐食,根据记载,在宋代,夜间的店铺有米粥、点心、零食等等各类夜宵提供。

除了没有手机下单和电动车送餐之外,宋朝的外卖跟咱们现在的外卖几乎没什么差别了!

就连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都有外卖,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有一个小伙计,端着两个碗正在赶路,可能就是宋代的“外卖小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单服务

除了派人到店购买这种常规操作之外,还有什么别的点餐方式吗?。还是有的。

对于一些特殊的场所,比如赌场、酒吧等,一到了饭点,就会有店家的外卖小哥拿着食盒进来卖饭,就跟咱们现在高铁上卖盒饭的那种感觉差不多。

或者拿着纸笔问“有人需要餐食吗”,这些外卖小哥就会接下客人的订单,把客人需要的菜记下来,做好之后再送过来。

除此之外,店家还会派专人走街串巷,主动上门推销,这种情况下有外卖需要的人家只需打声招呼叫住街上溜达的外卖人员,然后掏钱点菜,外卖小哥会记录送货地址和送货时间,最后您坐等外卖送到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服务到位的话,也可以打赏一下这些“骑手”。

最开始是这些送餐的工作一般都是各自饭店的店小二负责,但是有时候店里生意好实在太忙了,或者订单太多人手不够,就只能雇佣专门的人员去送外卖。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更有百姓入酒肆,见子弟少年辈饮酒,近前小心供过,使令买物命妓,取送钱物之类,谓之闲汉。”这也就是古代的外卖小哥,被叫做“闲汉”。

这些“闲汉”不光接订单送外卖,还顺便帮人取快递买东西等等,是不是跟咱们今天的一些商家有点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服务流程也和今天大同小异,一般会先去客户的家里接到订单,然后再去指定的饭店买饭,之后再趁热送到客人家里,可谓一条龙服务。

顺便说一句,为了保证自己的口碑,古人对外卖也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也不是说随便送到了就完了的。

根据吴自牧《梦粱录》的记载,餐馆提供的外卖服务,如果外卖出现问题,比如菜品不好啊,或者送丢了送慢了,厨师和送餐员都会被惩罚,因此客人完全不必担心外卖的品质。

配送服务

宋代也没有电动车,饭菜做好了再送到客人家不都成凉菜了,这个不用咱们担心,古人送餐器具相比于现在的一次性饭盒和袋子,简直是高大上。

古代盛放饭菜有专门的食盒,就是一种长方形的盒子,类似今天的饭盒,咱们在电视剧里应该见到过。一般都是木头的、竹子的、富裕人家的食盒造型要更加精美。点外卖时就由仆人带着食盒前往餐馆,或者由“外卖小哥”拿着食盒送到客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开始这种食盒啊,是古代男人耕地的时候,妻子儿女把饭送到田间地头的这么一种器具。后来古人们出门访友或参加室外活动的时候,就会事先准备一些食物,或者是下酒菜放在食盒里携带,慢慢地就演变成了外卖便当盒。

光是食盒还不够,为了更好的给饭菜保温,古人还发明了“温盘”,它由上下两层瓷构成,上层瓷薄,下层瓷厚,中间是空的,在使用时向盘内夹层注入热水,可以保持菜品的热度。这样当菜品送到客人家时仍是温热的,以保证您吃到热乎的饭菜。

点餐问题

有的朋友看到这就说了,没想到古人外卖这么发达,能想吃啥吃啥,其实不是这样的,古代也和现代一样,不是啥店都能点外卖。在古代,饭店也是分等级的,就跟咱们现在的三星级、五星级一样、

规模最大的叫“正店”,就相当于现在的五星级酒店、高档会所一样,这种大酒店是不会为轻易送外卖的,除非你是什么皇亲国戚啊、朝廷大员啊、富商巨贾啊。

这种饭店大多数情况下只承办大型宴会,不怎么接待散客。您想叫碗面条或盖浇饭,保安就给您拦住了……

等级低一点地叫“脚店”,就相当于咱们今天的中等一点饭店,来这里消费一顿饭也得千八百的。

这种店是有外卖业务的,但是也不是说您点一碗炸酱面或者西红柿盖饭就给您送,大多外卖套餐是设置了起送价,估计没个百八十块的,也不会送。

最低一级的饭店就叫“分荣”,相当于咱们今天的大排档,路边的小饭馆,这种店的外卖生意最火,因为是小本生意,所以对客人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您消费了就是上帝,不管是面条还是盖饭,随叫随送,热情周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外卖的出现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实不仅仅是外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但是在便利万千民众的同时,也衍生了很多社会问题,你比如说食品卫生问题、垃圾问题、外卖小哥的安全问题、交通问题等等,甚至这种方便也人们越来越懒,很多“宅男宅女”就靠着外卖能足不出户一个月。

所以现在外卖也因此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粗暴地全面否定,而是以一种辩证、理性的眼光看待它。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康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