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笼、抬网、绝户网、拦河网、粘网等渔具,因网目尺寸小,大小鱼虾通吃,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危害水域生态环境,因此被列为禁用渔具。然而有的人缺乏法律意识,心存侥幸,在河道内投放地笼、丝网等禁用渔具,不仅影响夏季行洪排涝,还会造成航道航行的安全隐患。为此,朱家角镇积极探索,重点清理整治违禁网具,全力守护水域生态,形成治理违规网具的“朱家角经验”。

排查先行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家角镇按照“村居初排、部门补充、工作组核查”工作步骤,采取覆盖式、地毯式、网格式、点穴式、顺藤摸瓜式“五式”工作法,全域彻查河道违规网具位置、类型、面积、成因等基本信息,建立工作台账并动态更新,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

“在初排阶段,各村居干部和志愿者沿着河道逐一巡查,记录下违规网具信息,并进行了初步分类和统计,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朱家角镇平安办主任李霞说道。

齐抓共管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保障工作的顺利推进,朱家角镇成立以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9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及47个村居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工作。抓示范典型,以山湾村为例,通过对河道的综合治理,以高标准、严要求的措施做到违规网具清零不返潮。抓督查管控,建立“镇级督导、部门监管、工作组核查、村居自查、党员巡查”的监督体系。抓联合施治,多方协作,职能互补,联合渔政执法,打击违法网渔网具捕捞。

“这段时间碰到了很多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河道两边一起联合清理整治‘地笼’,他们也够拼的。”居民张阿姨笑着说道。

常态长效监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家角镇建立违规网具长效管控机制,每条河流明确1名管护责任人,设立监督公示牌和举报电话。建立监测预警机制,结合无人机监测和实地抽查,及时发现和预警问题,督促落实整改。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治理纳入年底目标绩效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强化暗访督查,如果出现违规网具返潮将被扣分。

“以前地笼网具横在河道两边,上面长期漂着垃圾和各类漂浮物,老远就能闻到一阵阵恶臭。现在好了,河里渔网越来越少了,河水也干净了很多,终于敢开窗通风了。”家住河道附近的一名居民陈老伯点赞道。

自违规网具整治全面推行以来,朱家角镇多措并举、协同推进,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宣传到位、惩戒到位,压实“河长制”,实现“河长治”,累计整治违规网具164件。

资料:区委政法委

编辑:朱人杰

责任编辑:沈伟群(名优)

终审:余民(首席)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