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工业化且全球村的时代,影响经济最为核心的因素,不是生产,而是消费。而消费最核心的因素,是公平、公正环境下的自由流通。

所以,我们可以从流通的角度来理解经济的发展模式。

在流通领域,大体上可以分为货物的流通和人的流通。

从方式上看,通过航空器、轮船、汽车、火车、人力车等工具,均可以实现货物和人的流通。但从成本、时间效率、运输量等方面看,前述运输工具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

跟汽车、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相比,航空器运输量较小,且运输成本最高,但所需要的时间通常是最短的。

万物皆是生意,所以在载客航空器上提供旅客服务的人员,便成了大型选美现场,空姐这种职业,某种程度上是高收入的代名词。

由于高昂的价格,乘坐大型航空器(民用旅客飞机)出行的人,占流通人员的比例,是极低的。有数据说,全国90%以上的人没坐过飞机,但其真实性不可考。

宏观数据中,跟轨道交通一年动辄几十亿人次的运输量比,相同区域的民航旅客运输量,显得很少。

如果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全国拥有民航机场、提供民航旅客运输服务的城市,其数量是非常少的。

来自《2023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共有259个机场提供了民航旅客运输服务。但有些城市,拥有前述259个机场中的2个以上。

比如2023年,重庆有5个机场提供旅客运输服务,阿拉善、呼伦贝尔、海西州等地拥有3个机场,上海、北京、成都等城市,拥有2个提供民航旅客运输服务的机场。

从这259个机场的数据中,合并得到各地的民航旅客运输量数据,得到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区的数据。另外,在本表中,湖北、河南、海南等4个省直管县级单位分别合并为1个地级行政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显示,全国341个地级行政区中,仅有214个提供民航旅客运输服务,其余的127个,包括苏州、东莞、绍兴、嘉兴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在内,均没有民航机场。

从旅客吞吐量来看,2023年全年,没有哪座城市的旅客运输量超过1亿人次,但北京、上海均在9000万人次以上,比较接近1亿人次这个大关。

成都、广州和深圳的旅客吞吐量在5千万人次以上,重庆、昆明、西安和杭州在4千万以上。

从民航旅客的角度看,全国十大城市的排名应该是:北上成广深、重庆、昆明、西安、杭州和南京/长沙(两地数据相当)。

接下来,南京、长沙、郑州、武汉等11座城市,年度民航旅客吞吐量在2千万以上、3千万以下。这意味着,当前我国没有一座民航旅客吞吐量在3千万级别的城市。

2023年,全国共有100座城市,年度民航旅客吞吐量在100万人次以上,其余114座城市,在100万以下,其中19座城市不足1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