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获得者莫言获奖以后经常会有一些机构和单位邀请他作报告、参加交流座谈,搞得莫言有点忘乎所以。
有一次在交流座谈会上讲述自己创作《红高粱》的经历。
携着获得诺奖的自信,莫言发言的时候有点口若悬河,却在无意之中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差点把自己给埋了,引得现场观众一阵会心的笑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是莫言发言实况录音整理:
我记得我在我的《红高粱》里面
也写到这个
当这个游击队员用马刀
举起马刀
要砍杀一个日本士兵的时候
那么这个日本士兵
从他的衣兜里面
掏出了一个塑料夹夹
塑料夹子里面
就是他跟他的太太和孩子的合影
那么这个时候
这个游击队员手也软下来了
再一看这个所谓的日本兵
日本鬼子是吧 实际上是一个
还没有长大的十七八岁的孩子
嘴上的胡子还没长出来啊
当然他没有啊
有 有时候老婆孩子的
胡子已经长出来了 我说错了
看了上述文字,不知道你们怎么想?
我认为,如果不仔细看,你会觉得这是一个正常的行为。
但是这段话,你细品,就会发现问题。是的,莫言在夹带私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莫言所说的游击队员,指的是八路军游击队的队员。游击队员是在八路军领导下的游击队队员,他们肯定是知道八路军的政策的,那就是不杀俘虏,更不可能砍杀一个已经成为俘虏的日军士兵,更何况这个日军士兵还很年轻,是个孩子。
莫言这样描写,是暗藏祸心,想抹黑游击队员想砍杀俘虏。但是当时我军的政策非常严格,不可能出现杀害俘虏这样违反政策的现象。
第二,莫言原本想把日军俘虏设定成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所以说这是一个胡子还没长出来的孩子。
可是又想抹黑游击队员,就说这个日军从兜里掏出老婆和孩子的合影。
用心险恶,他的目的是想把八路军游击队员描写成不近人情、杀戮成性的土匪,连一个十七八岁孩子都不放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莫言出现了思维混乱,既想说这个日军士兵没胡子,是个孩子,又想说他有老婆孩子,是个可怜之人,就差说他家中有八旬老母了。
到最后,莫言编不下去了,不得不尴尬地承认:“我说错了”,难怪现场观众一片笑声。
如此胡编乱造,前言不搭后语,就是莫言的风格。
他往往事先设定好结论,搭好框架,然后开始“创作”所谓事实,进行填空。
这种思路,和公知是一个套路,都是先入为主,带有色眼镜看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言的很多作品,都是用的这个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