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诉源治理是国家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制度之一,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现实延伸。杨浦区人民法院在探索诉源治理工作时,先后形成了多元解纷,重心前移,力量下沉等溯源治理机制,通过诉源治理实践基地,家门口的法庭等举措,实现了“止于萌发、禁于萌芽、防于成诉、减少衍生”的诉源治理成效。5月7日,杨浦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了《诉源治理十大典型案(事)例》。

揭牌溯源治理实践基地

打造“枫桥经验”新范式

杨浦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创新发展是杨浦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随着美团、抖音、哔哩哔哩、小红书等大批头部平台企业落户杨浦,辖区内集聚了700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平台经济发展带来的诉讼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为了缓解这一压力,杨浦区人民法院联合杨浦区委政法委、杨浦区司法局,率先在互联宝地园区揭牌成立了重点行业诉源治理实践基地。通过实践基地,能够有效联通平台企业自治,人民调解、行业组织调解和司法程序等环节,整合资源力量,形成对平台经济纠纷诉调对接的统筹和协调,同时引导企业建立内部调处机制,激活企业矛盾化解的内生动力,助力实现网络交易、网络服务、网络侵权等纠纷的源头化解和前端处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浦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何敏告诉记者,诉源治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也是人民法院坚持依法能动履职,参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方式,实践基地的建立,是司法机关主动融入地区党委政府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也是进一步推进诉源治理前沿阵地建设和实现平台经济矛盾纠纷闭环治理的重要抓手。

“家门口法庭”

实现司法为民“零距离”

社区矛盾纠纷的治理,也关系着司法部门的能动效力。为推动新时代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诉源治理不出社区,杨浦区人民法院推出“家门口法庭”举措,从小切口解决群众关切的民生大问题,让老百姓从优质高效的司法工作中得到更多实惠。

去年8月,殷行街道发生一起因加装电梯引发的排除妨害纠纷案,杨浦区人民法院采取“家门口法庭”巡回审判的模式,在小区内进行了诉源治理开庭审理。庭审中,原告、被告双方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法官在听取双方意见后,在原告、被告同意的情况下,组织双方调解,最终在起诉前成功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杨浦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何敏告诉记者,通过家门口法庭模式,让当事人在家门口就能参加庭审,降低了当事人诉讼成本,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解纷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家门口法庭是贯彻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举措,推动解决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也是加强诉源治理,积极延伸职能的有效尝试,立足基层组织,整合力量资源,在保质保量完成办案主责的同时,深入参与基层治理,推动纠纷提前预防,实质化解,就地解纷。人民法院坚持依法能动履职,做实“抓前端、治未病”,通过小案大治理普法释法,推动一类纠纷的解决,助力开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此次杨浦区人民法院公布的《诉源治理十大典型案(事)例》,聚焦重点领域矛盾、聚焦加强府院联动、聚焦减少类案多发、聚焦延伸司法职能、聚焦树立为民理念五个方面,今后,杨浦区人民法院还将继续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扩大发布会的宣传效应,充分发挥典型案事例的示范引领作用,积累并挖掘更多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也呼吁更多的政府部门、市场主体重视并参与诉源治理工作,一起营造良好司法环境,促进杨浦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字/图片:陈涛

编辑:文茜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