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俗话讲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相比起阳谋,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阴谋诡计成功率最高,很难让人防备。

可话又说回来了,能把阳谋玩的转的人,肯定能精心设计出来各种阴谋诡计,但是能设计出阴谋的人,不见得能把阳谋玩的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就有这么几个人,用的阳谋比阴谋还厉害,摆明了告诉对方是陷阱,但是对方就是没办法破局。

那么都是那些阳谋呢?为什么明明看出来了是阴谋,却没有解决办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城计

要说三国历史上的智力巅峰对决,那么空城计绝对可以排得上一二,想当初,诸葛亮为实现刘备夙愿,率领大军北伐曹魏,然而,奈何自己的队友马谡不给力,闹了个败北而归,还误失了重要的战略要地街亭。

而敌将司马懿也是没有不愿错过这个机会,带着15万大军朝着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这时候,诸葛亮可以说是危在旦夕,因为他的身边没有什么大将,满打满算,只有2500个小将留在城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信息来源:
1.汉程网:《《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敌我实力差距悬殊,这样的情况,就算诸葛亮七星坛祭出来个八级台风,估计都不一定能把这15万人给吹没。

当然了,诸葛亮也没这逆天的仙术,不过,有时候仙术还不一定比人的智慧有用,只见诸葛亮收到敌军来犯的消息后,不慌不忙的让自己这边的2500人当起了临时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让人把城门打开,然后让这些人伪装成百姓的样子,仿佛敌军没有来犯一样,该干嘛干嘛,看起来非常的祥和。

而诸葛亮本人呢,则是站在不慌不忙的在城墙上弹着琴,看起来好不快活,等一切准备就绪,司马懿也是带着大军如约而至,准备攻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里,几乎已经确定诸葛亮整的是阳谋了,毕竟城门大开,一点不设防,丝毫没有要打仗的意思,是个人都会觉得不对劲,这不是阳谋是什么。

但最关键的是,这个阳谋最绝的一点是,他真的无法破解,说实话,就算诸葛亮在城里面设了埋伏,但又能埋伏多少人,司马懿这边15万大军,顺着城门一路莽过去,再强大的埋伏都没有用,毕竟就算是在城里面挖个天大的坑,也填不平这15万大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司马懿就是无法带着大军攻城,因为司马懿这个人啊,他是有野心的,这点,曹操知道,曹操的儿子曹丕也知道,可以说,曹操这么一大家子人,都在防备着司马懿,不到万不得已,并不愿意重用司马懿。

现在司马懿好不容易掌握了军权,那也是托了诸葛亮的福曹魏集团这边的人,除了司马懿,还真没人是他诸葛亮的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换一句话说,只要诸葛亮对曹魏有威胁,那么他司马懿才会被曹魏集团重用,才有发挥才华的空间。

要是诸葛亮死了,那曹魏集团肯定最多就是夸他一句干的不错,然后把他调到一个不痛不痒的位置上,这辈子都不再重用他司马懿了,他司马懿活着,就再也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野心报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他真的不能让诸葛亮死掉,可是,要是诸葛亮城门紧闭,准备与他殊死一搏,他还真没有办法,毕竟众目睽睽之下,他要不带兵进攻,那么他身后的15万士兵回去一汇报情况,他当场就会暴露野心,被永远提出曹魏集团的核心圈子。

但现在,诸葛亮城门大开,那情况就不一样了,他完全可以借用有埋伏这个借口,然后放过诸葛亮一马,从而也保住自己的地位,可以说是两全奇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诸葛亮能够顺利逼退司马懿的原因,空城计强的不是诸葛亮胆子大,而是他对司马懿的了解,他也知道司马懿需要他活着,因此他假装城里有埋伏的样子,给司马懿一个台阶下。

可以说,空城计,只要两边的主帅是司马懿和诸葛亮,那么这就是一个无解的阳谋,根本就无法破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了,这也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了,要是两边随便换一个人,把司马懿换成许褚、典韦这样的大将来,那管他有的没的,就算知道里面有埋伏,那也要试上一试,拿命也要把诸葛亮给做掉。

这不是莽,这是对曹魏集团的忠心和负责,不像司马懿,他需要诸葛亮活着,从而让自己可以和曹魏集团换取筹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武帝推恩令

汉武帝的推恩令,也可以说是千古第一阳谋,在这招打出去以前,历朝历代施行的都是分封制。

但这样时间长了,就容易引出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得到土地的诸侯王,在地方上有着极高的自治权,也就是土皇帝,练兵养马啥的,都可以干,慢慢的,等发展壮大起来以后,就容易飘,不愿意听从中央朝廷的调遣和管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信息来源:
1.古诗文网:《纪·武帝纪原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时间长了,朝廷就要想办法削藩,也就是削弱地方上的实力,来加强自己的话语权,可是平白无故的让对方自断臂膀,放弃一些利益,对方根本就不乐意配合,因此每次削藩一出,就会闹得血雨腥风,极其不利于朝廷的统治。

这时候,推恩令的办法一出,就能很好减少削藩带来的冲突,因为原本通过分封制得到的封地,只有嫡长子能继承,家里的老二老三只能含泪看着老大吞下诺大的家产,享受富贵的人生,而自己,则是被扫地出门,过着穷困潦倒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推恩令一出,情形就不一样了,他规定老二老三也能继承封地,这就好比一块完整的蛋糕,吃的越多,分的个头就越小。

这样的好处是,原先老大继承了封地以后,得到的是一块十分完整的蛋糕,他不愿意听朝廷的话,朝廷也没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现在,一块封地给了老大老二老三,老大不愿意听朝廷的话,那必须得说服老二老三才行。

就这样,如果家里的子嗣越多,那么封地也就越分越小,朝廷想要收回去的时候,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毕竟这时候的封地已经不是铁通一块,而是一盘散沙了,根本团结不到一块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之所以说这个是阳谋,就是因为这个推恩令根本无法让人拒绝,因为一些不是家中嫡长子的人,原本根本无法分家产,现在能分家产,享受生活,那自然是感人戴德。

至于反对推恩令的人,可能也就只有嫡长子了,毕竟原本能分到完整的封地的,现在却要平白无故的让出去极大一部分,只不过,嫡长子反对也无效了,因为家里弟弟那么多,肯定不会允许哥哥一个人断了他们分财产的路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推恩令这个阳谋,无解的地方,任谁都知道他会削弱封地的实力,但谁也没办法反驳,毕竟他会让更多人的得到利益,所以,支持者甚多。

围魏救赵

这是庞涓和孙膑的碰撞,当时,魏国的庞涓大军围攻赵国,赵国抵挡不住,便求救于齐国,这时候,轮到齐国的军师孙膑开始表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来源:
1.汉典网:《围魏救赵的解释|围魏救赵的意思|汉典“围魏救赵”词语的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一般人的思维,如果要救赵国,那肯定是派兵去赵国,帮赵国击退庞涓,但是,孙膑却想出来这么一个法子,那就是派兵去攻打庞涓的大本营魏国

这时候,庞涓只有两个选择,那就是选择不要家,继续攻打赵国,直到把赵国打下来为止,跟对方来一个极限一换一,要么,就是放弃攻打赵国,回去保卫自己的大本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这个阳谋,把庞涓彼得无可奈何,他毕竟是个将军,不是王上,要是不顾家没了的风险,把赵国打下来,那即便成功了,他也无处可归了,没人敢用这个不忠不义之人,这相当于做人失败了,这样,即便打下了赵国,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所以,他只能带领着大军返回魏国,去救自己的老家,这个阳谋,可以说是相当的无解,就算是庞涓有自己做一国之主的打算,干脆不要家了,把赵国给打下来也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他就算成了赵国的主人,别人也会集体讨伐他,毕竟诺大一个赵国还是挺香的,讨伐庞涓这个背弃主人的逆贼,也是师出有名。

结论

所以说,有时候阳谋也是挺好用的,不过,要用好阳谋,还是天时地利人和才行,不然有任何一个漏洞,都可以轻松破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这也是历史上阴谋诡计多,阳谋比较少的原因,毕竟天下哪有那么多比较巧的事情,只有真正的天才,也才有可能用出那么一两个阳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