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快乐家族、德云社等同于烂片。

现在,开心麻花接过了大旗,成为了这个领域的扛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末路狂花钱》又是开心麻花出品的电影,怪不得又玩起了烂俗的片名梗。

某种意义上,这就是《西虹市首富》的破产版与《夏洛特烦恼》的究极破产版。

甚至还与《夏洛特烦恼》中“一个红绿灯给我整的热血沸腾”的出租车司机,以及王老师和陈凯哥哥的联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开心麻花一样糊弄观众的还有英达。

现在的他已经失去了《我爱我家》的思想性,《东北一家人》的生活化,《地下交通站》的无厘头,整出来的《末路狂花钱》除了“达达杀猪菜”,要啥没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一开场就把“投机取巧”这四个字明晃晃地打在了银幕上。

贾有为确诊脑瘤,相当于把人物放在一个特定情景里,再利用角色与环境的格格不入制造反差来逗笑观众。

到最后发现是误诊,重新活一次,审视人生,煽情收尾,各种情绪贴上,妄图升华主旨大团圆,悲喜交加玩深度。

可这种遵循懒惰逻辑的行为以及编剧能力不足的体现,有时能让观众笑一笑,但更多时候都在隔靴搔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贾有为勤俭节约了一辈子,临了想吃一顿大餐——汉堡包,但他的结拜兄弟觉得他人都快没了不能再抠了,应该好好享受一番,于是带他去疯狂消费。

当这一幕出来之后,在文本设计上是为了博观众会心一笑,在情绪渲染上是为了在后边借助小沈阳特意为贾冰点汉堡包外卖来让贾冰动情,从而打动观众。

可是此类做法太俗套了,且不说阅片量多的影迷,只要进几次影院,看几部国产喜剧都会对类似情节审美疲劳,虽说招不在新,管用就行,但也不能一味照搬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如此类的自以为是的笑料,自我感动的桥段不胜枚举。

但这还不算完,本以为该结束了,导演又来了一出感情破裂再复合的戏码,想与前文互文,但有些画蛇添足了。

包袱老套、笑点陈旧、煽情尴尬,反转、搞笑都在预料之中,当知道为什么笑或哭,也就失去了期待感,反倒不好笑,不好哭了。

毕竟如果书本上的课外读物都是八股文,那还能叫扩展阅读吗?那不是活脱脱的教条主义嘛,遭变故-做任务-来反转-激矛盾-大和解-点主题。

整部电影想给人的观感是“做人如果没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但拍成了咸鱼翻身还是咸鱼,刻意做作、用力过猛,就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本的生搬硬套、随意拼凑也体现在影片的风格上。

《末路狂花钱》就是一短视频段子合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生硬地剪在一起装电影。

导演还生怕别人看不出来,专门请了许多网红,每个人凑一段时长,与时下的宣发痛点相符,分割、切片、碎片化,主打一个重抖Y。

管我是不是电影,先把观众骗进场,反正不能退钱,笑了还能利利单收,实在不行就撤档,灵活多变,审时度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令人不解的是,这类烂片评分低,被人骂的也多,也会有许多人因此感慨国产片没救了。

但每当《末路狂花钱》们上映的时候,总能获得不俗的票房,一边说不好,一边又送钱,不但助长了恰烂钱的风气,还惹得观众一肚子气。

诚然普通观众不会考虑那么多,只要能让他笑就行,看电影也没有什么三六九等,片中的一句台词,一个画面,一位演员能让你觉得好,这就是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身为创作者应该主动承担起提升观众审美的重担,与观众一同成长,道阻且艰,但降低它是很快的。

正如李宗盛评价华语音乐一样,对国产电影也同样适用,“其实到最后大众是很可怜的,你一直喂他垃圾,他就只懂垃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产电影迄今为止并没有成为软文化坚实的一部分,祖上虽然富裕过,但工业化仍旧处于起步阶段,经不起过多的霍霍。

然如今的市场却是异常的火热,宛如当年的港台,尽皆过火,烤成高烧,急需有人降降温时候,热钱大量涌入,人们趋之若鹜,残次品多如牛毛。

这么做的结果便是脆弱的高楼架构逐年风化,有朝一日宴宾客,起高楼,楼塌了,当观众不再信任国产片时,亡羊补牢是不是有点晚了。

我们笑话好莱坞的剧本如同春晚的包饺砸,现在的国产喜剧片何尝不是如此,好莱坞大片在内地不流行了,国产喜剧片若不改变,这就是前车之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末路狂花钱》中的这群演员是怎么有的信念感说服自己信服这种很尬的东西?

可能是因为给的太多了吧,还是他们真不知道自己拍的是烂片,以为是一部令人捧腹大笑的好片子。

路演的时候还信誓旦旦的各种保证,让圈内知名演员与导演站台,轮流夸一夸,已然成为了当下宣发的固定流程。

希望我们上过几次当之后就不要再受骗了,狼来了的故事才只能用两次,第三次就不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