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4月,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文集。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用“吃人”概况了以前的历史,其实跟他说想做奴隶的时代和做奴隶不得的两种时代是一个意思。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就是个“吃人”的社会。不过鲁迅并没有局限于揭露吃人社会,而是透过“吃人”揭示出我们为什么会沦为“吃人”的社会。之所以沦为“吃人”社会的本质在于专制。

家天下、权力的垄断、等级和不平等

家天下、权力的垄断、等级和不平等

鲁迅是一个清醒的人,他深知当年的大革命是那样的轰轰烈烈,其实是一场失败革命。因为革命之后社会的本质没有明显的改变,风云变幻后,一切照旧,骨子里还是原来那一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以如此?

根本原因在于封建专制思想文化早已渗入到了我们的骨子里。所以说,即便是大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是“封建专制文化”这个敌人未被打垮,只要这种集体无意识没有改变,那么,即使皇帝被推翻了,它还可以有袁世凯、张勋之流,实行复辟,倒行逆施。

因此,鲁迅的思路是坚决批判封建专制,将斗争的矛盾直至封建专制文化的本质,那就是专制,人治,权力的垄断,等级和不平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鲁迅看来,封建专制的本质就是专制,专制就是权力高度垄断。皇帝被看作“天子” ,代表至高无上的“天”施行统治,因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发出的话是“圣旨”,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均莫敢违者。这就是说,在封建社会,只有一个声音即君上的声音,其他人除了唯唯诺诺即不准发声。

其次,是等级和不平等。封建专制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等级社会。高高在上的是君上,匍匐在地的是广大的民众。自上而下层层任命,形成了明显的社会等级和权力等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封建等级制度“将人们分成十等”,而且“高下各不相同”,它是一堵“古训所筑成的高墙”,严格划分出尊卑、贵贱、上下的差别,绝不允许僭越。后来,鲁迅进一步指出:问题还不仅不许僭越,而是在被压迫者中间制造出“爬和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爬”就是让老百姓“克勤克俭,背着苦恼的命运,和自然奋斗着,拼命的爬,爬,爬”,这样,就使他们“认定自己的冤家并不在上面,而只在旁边—是那些一同在爬的人”。这无疑就转移了人们反抗和斗争的目标。

“撞”就是封建专制社会等级制度的作用。统治者即“在上面的人们,就天天替你们制造撞的机会”,这就严重地腐蚀着被压迫人们的斗志,在他们中间制造侥幸心理,引起互相推撞的矛盾,底层互相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者就是“家天下”,权力在一个封闭的圈子内传承,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和私有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实际上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家之土”。因此,“国”即是“家”,“家”即是“国”。而且,整个社会固守这一模式,层层递降,又分成若干个小家族,再加上到处弥漫着的专制和等级制度,人们就一层层、一级级地被套压着,制驭着,任谁也轻易动弹不得。

最后,专制社会中的民众奴性十足。他们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以至身体上的遭受着压榨、剥削和蹂躏,而且还饱受封建职能制思想意识的毒害和腐蚀,导致精神上的压力。人们陷于封建专制意识形态的网罗中不能拔出,在“吃人一被吃一吃人”的因循中苟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专制培养奴性,鲁迅说“暴君”的治下,更会培育出一批更残酷的“臣民”,以至于“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慰安。“暴君的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愚民的专制使人们变成死相”,最终这就使黑暗永无天日,封建专制制度得以繁衍继续,我们永远走不出专制、奴性和奴役的命运轮回。

本文参考文献:

鲁迅.《狂人日记》

张恩和.《鲁迅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认识》《鲁迅——伟大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