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俗话说得好,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开元盛世之后,唐朝便开始转向衰败时期,直至朱温灭唐,中国进入了混乱时代。这个时期里礼乐崩坏、崇尚武力,各个军阀势力都是凭拳头说话,短短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有五个朝代更换,周边小国更是混乱不堪,这就是史上有名的“五代十国”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代更换都是如此频繁,谁坐皇帝位子也像是走马灯一般,你方唱罢他登场,君臣之间没有信任,大多数皇帝都是忌惮老臣,尤其对那些手握兵权的武将时时提防,就等一朝时机成熟时卸磨杀驴。有位皇帝就是如此,他准备干掉将军,将军知道后对心腹说:皇帝让我把你们处决了。那么,如此会揣摩人心的将军是谁呢?

五代十国,群英荟萃

朱温灭唐之后建立了后梁,中原地区也开始改头换面,不再一家独大,五代十国也起了开端。朱温有实力灭唐,但他却没有统一全国的能力,本想偏安一隅,结果这一隅他坐得也并不安稳,最后死在儿子朱友珪的手里。朱友珪篡位成功激起了其他皇子的不满,同室操戈下社稷动荡不安,其他势力趁虚而入,从此中原地区进入混战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后梁之后,中原地区先后又建立起了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再加上中原周边地区十多个割据政权与其角逐,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局面,真的可以用群英荟萃来形容当时的政局,并且每个朝代的灭亡与建立都有着惊人的雷同,那就是每位开国皇帝都曾是先朝皇帝手下的老臣,似乎已经成为了不成文的定律。

自古以来皇帝都会忌惮那些老臣,原因很简单,就是老臣的根基较为深厚,遇到一些有野心的老臣,那就是把自己的命随时掌控在别人的手里,显然这是皇帝最为忌讳的,所以总会想方设法排除异己,有的皇帝干脆直接杀了老臣。但是有位老臣在面对皇帝准备干掉他时,却对心腹说:皇帝让我把你们都处决了,这位心机老臣就是后汉时期的郭威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扶龙之功,官至将相

郭威是一个少见的历经五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几乎见证了每个朝代的建立与灭亡。后梁建立时,郭威才三岁,本也是将门之后,只是在军阀混战之乱,他担任刺史的父亲被对手所杀,年幼的他只能随着母亲投奔他乡,结果路上母亲还死于非命,后来他是由姨妈抚养成人,也是一个遭受战乱荼毒的苦命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威18岁时身强体壮,时逢政局动荡不安,参军入伍是最好的谋生出路。郭威仗着一身胆识成为了泽潞节度使李继韬的亲兵,只是李继韬不过是一时的辉煌,后来被碾压在了李存勖的铁蹄下,李存勖建立了后唐,爱惜郭威是个人才,把他编入了自己的亲军队伍里。之后就是后晋灭了后唐,郭威这个小卒在纷乱的政局里显得非常不起眼,直到遇见了刘知远。

刘知远本是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后来帮着石敬瑭当上了皇帝,他也成为了重臣。石敬瑭在位时刘知远的日子还比较好过,此时郭威也深受刘知远信任:“汉高祖为侍卫亲军都虞候,尤亲爱之”,只是在石敬瑭驾崩后,他的儿子登基时,刘知远感到大事不妙,便在郭威的协助下建立后汉,郭威因有扶龙之功,再加上能征善战,他也成为了新朝代的重臣,官至将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帝忌惮,下旨赐死

此时的郭威四十多岁,无论阅历与仕途都是他的强盛时期,他一心想要为后汉效力,没有丝毫造反之意。不过历史总会发生惊人的雷同。郭威的好日子没几天,皇帝刘知远驾崩,他的儿子刘承祐继位,郭威因位高权重成为了顾命大臣之一,他不负先皇所托,远在边关替皇帝守着后汉江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皇刘承祐对这些顾命大臣都心怀抵触情绪,在他的变相打压下,顾命大臣不是被杀就是被疯狂打压,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先后起兵造反,新皇调动自己的亲信去镇压,结果都是无功而反,最后不得不找郭威这个老臣,郭威临危受命却镇压这三藩,不负众望凯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