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我的团长我的团》,是因为看了《士兵突击》后,想看军旅题材的剧,在网上搜索时被安利的。

但看了开头几集,我弃剧了。

大概是刚从《士兵突击》过来,看到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孔,一时之间太不适应这些角色的转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或许也因剧中一开始出场的人物太多,多得令人没了印象。

我甚至不知道谁才应该是这部剧的主线。

所以,我宁可把《士兵突击》刷了又刷,《我的团长我的团》看了3集之后,我没有了继续往下看的欲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搁,便是好几年。

后来,我写了一些《士兵突击》的剧评,有读者在后台私信,说想看《我的团长我的团》。

我这又才想起了这部曾经满怀期待,又失望放弃追下去的剧。

很巧,那天我看到了一篇文,讲述了编剧兰晓龙写这部剧的初衷。

2007年,兰晓龙和老搭档康洪雷来到了滇缅边境,去了松山。

在那里,他们们看到了一块墓碑。

一块只有2平方米左右,却埋了8000多人的墓碑。

这些人,就是当年松山战役中牺牲的中国远征军。

2万中国远征军十战松山,日军守军1300余人,激战历时95天,远征军以伤亡7763人的代价最终攻了下来。

这场战役,就是松山战役,又称“十战松山”。

战后,当地人说,松山的每一寸土地都经历了战火的洗礼,被鲜血浸泡,随手抓起一把泥土,都能找到弹壳。

兰晓龙后来说,自己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脑袋轰一下炸了。

除了祭拜,他不知道如何表达对那段历史的震撼。

可他找不到香,然后就把身上的烟全掏出来点上,以烟代香祭拜。

然而,他的心绪仍无法平复。

兰晓龙就把自己丢树丛里躺了一个多小时。

后来,他想用一部戏,把自己在松山待的一个多小时里感受到的东西,告诉观众。

但到底要写什么样的故事,故事里有哪些人,他并不知道。

但他觉得,那群牺牲的,没名没姓的军人,应该被后人所铭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兰晓龙,已是全国最顶级的编剧。

在2006年,他和导演康洪雷合作的《士兵突击》火得不行。

王宝强、张译、陈思诚、段奕宏,剧中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红了。

“不抛弃,不放弃”,更成为无数人的记忆。

当年,写《生死线》时,兰晓龙想的怎么写才能讨好观众;写《我的团长我的团》时,他放下了心中的束缚,整部小说写得汪洋恣肆。

只有点到为止的着墨爱情,更多的是在写死亡,写一种从来没有人能在体验之后才谈感受的死亡。

他说:“我们这个民族,对于死亡应当有一种认知。”

说实话,这部剧外的故事,驱动了我重新刷这部剧的冲动。

我似乎能想象,又似乎无法想象:当时兰晓龙站在那块仅2平方米,却埋了8000多人的墓碑前,是什么样的感受?

于是,我开始刷剧。

从第1集到43集,一集不落地刷。

但是说实话,从第1集到第5集,我是反复看的。因为,出场人物太多,而有些人,在前几集就没了。

更因为,我实在很好奇,这么高的评分到底是怎么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这次,一如前几年一样,前面那几集,我刷得有点“辛苦”。

这是一部抗战剧吧,可开始看到的他们,没有兵的表,也没有兵的里。

他们只是一群溃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与印象中的抗日军人,太不一样,实在很不一样。

溃兵不如寇,流兵即为贼。

“命都不要,就要安逸!”死啦死啦说的这一句,是他们那群人,也是当时很多人的一种状态。

这些人,这样的心态,不该是抗战剧该有的气氛。

所以,很多人看不下去,因为,看得太不爽,太不痛快了。

那一群穿着破烂军装的人,”地气“接得太过了。

他们只忙着活,忙着那一锅猪肉白菜炖粉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没有上过战场的阿译都知道,要上战场,但不要当排头兵,拿着枪指着逃窜的兵,不许他们后退,然后被烦啦拉着一起逃。

烦啦气愤地跟死啦说:“你不能把我们当劈柴烧”;然后他又说:“我们想胜利,你让我们有了不该有的希望。”

那个自称是他们团长的人,只是一叫龙文章但不是龙文章的叫魂人。

他做梦都想有自己的团。

虞啸卿跟他说:跟着我好好干,给你一个炮灰团根本没法比的精锐团,可以杀更多鬼子。

可他说:“我欠着南天门上一千座坟。”

他拒绝了的不只是一个精锐团,更是一个平步青云机会。

什么都不要,只要他的炮灰团

可是丧啊,炮灰团太丧了。

“丧”,已经成了这个团的专属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美国老麦来了一次就走了。

在他看来,那样的人把这样的人送上战场去打一场仗,根本没有意义。

死啦死啦追上去求着他留下来,跪着求,让老麦教他们怎么活下去,因为总得有人牺牲。

因为,即使吸进去的都是灰尘,仍不妨碍做得更好一点。

烦啦也跪了。

他以为,他们这些炮灰把自己的命都交给了死啦,就是对死啦最了不得的追随。

可死啦说:“我多想把命交给你,那是一件多么省心的事,只要你别把它当成路边的牛粪。”

在很多年后,烦啦才懂了自己这个团长的孤独。

才明白,那天他为何不坐车,而选择自己一个人走路回去。

到底是什么样的孤独,需要很多年后,哪个亲身经历的人才能懂得?

剧中没有给你答案,想要答案吗?

烦啦和死啦在日军阵前趴了两天两夜,要当自己不存在。

可你若想要答案,你就得去思考。

像小书虫一样思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小书虫似乎是那群炮灰看得明白,但不敢走近的答案。

观众也以为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书虫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枪,掩护了炮灰团撤退,可独当一面成长的才刚刚开始,命就没了。

小书虫看似是答案,但还不是答案,离答案还远。

远得那一群人又想安逸了,隔着怒江和日本兵从叫骂,变成了“对歌对舞”。

直到龙文章发了一炮,对岸的敌人立马几十炮打了过来,炮炮都打到了点上。

大家才回过神来,原来,在自己以为有片刻安逸之时,敌人早就把大炮瞄准了自己。

“死都不怕,就要安逸”,到头来只会是死都不得安逸。

此时,好像要看到那个答案了。

兽医死了,看着虞啸卿下跪都说“没计划”的龙文章,终于说出了打南天门的“绝户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虞啸卿说你们只需守4个钟,我就会带大部队攻上南天门。

龙文章就带着炮灰团打到了竹内的树堡,他不相信虞啸卿说的“4个钟”,他以为把4个钟变成2天,甚至是4天来守,会有答案。

怎料,你的生死战场,只是别人的政治场。

满口家国抱负的虞啸卿,也开始了衡量,慢慢变成了唐基。

你拼命赢得的胜利,只是别人升官发财的嫁衣。

你输了,会没命;你赢了,跟你无关。

所以,一向崇拜他们师长的张立宪和何书光,死了心。

他们曾一起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也粪土万户侯,一心只想跟着虞师上战场,哪怕赔上命也在所不惜。

可从4个钟到38天,他们的信仰崩塌了。

龙文章,或许在那时,有了自己要的答案。

对岩的那帮赤色。

虞啸卿当初来到收容站的时候,说他的上峰要给他一个装备齐全的加强团,他拒绝了。

“因为我要的是我的团,我要我的袍泽弟兄们提到虞啸卿三个字,想到的就是我的团长!我,提到我的袍泽弟兄们,想到的就是我的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豪情万丈,曾言是军人就该战死沙场的他,在那时叫醒了那堆炮灰的魂。

炮灰们只穿着裤衩,手无寸铁就上了飞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纯粹的,想让事情回到本来样子,是一个叫“龙文章”,却不是龙文章的死啦死啦。

还有,他的炮灰团。

一心要当岳飞的虞啸卿,只是唐基。

43集的电视剧,最后以龙文章带着所剩不多的炮灰,走出了树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的对岸,是虞啸卿用了两个师的兵力搭建好的一座桥。

他站在桥的另一头,迎他们回家。

他以为,这能捡回在38天里被自己辜负的信任。

仗,是打胜了,可太撕心裂肺。

在小说里,龙文章和炮灰们没有走上那座桥,而是用近似自杀的方式,用失望后的那点愤怒,把自己丢进怒江,让河水把自己带到了滩上......

烦啦后来说,他们谅解了虞啸卿,但不原谅。

这剧到最后,还是令人不爽,不痛快。

像有东西堵在喉咙,想呐喊却吼不出声音的郁闷。

看完全剧之后,我突然觉得,那一整堆炮灰团,离得那么近,又那么远。

近,是因为看着他们,就像看到世俗普通的自己;

觉得远,是在那一群人面前,我只配仰望。

最后回归一下问题,为什么这部高评的剧,很少人看得下去?

我想,这些看不下去的观众,一如当时的我。

知乎上有一个答主说得挺好,也切实:

因为浮躁不可能喜欢,图快不可能喜欢,懒惰不可能喜欢,打发时间不可能喜欢,作为下饭不可能喜欢。

你不喜欢不一定是你的原因,有些剧是挑观众的,《我的团长我的团》正是如此,它不迎合,自然很难大众化。

这,是这部剧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