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战国七雄,燕国因何而亡?迂阔之政,战乱之世固守王道传统的悲剧,燕国有三大特殊之处,周武王分封的姬姓贵族诸侯国,享国800年,召公奭极其长寿

战国时代,战国七雄,每一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一个国家的故事叙述出来都是和着血泪的历史,但是我们今天的主角燕国的故事却有一些黑色的幽默了。

那是一个拥有着天子血统的老贵族,他们自始至终都严肃地秉承着遥远的传统,更是不懈的追求着祖先的仁德和王道,他们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哪怕是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哪怕是一次又一次的成为天下人的笑柄,哪怕是一次又一次的跌落历史的深渊,但是它始终不屑一顾,当它站起来之后,有依然坚持原来的自我。他不屑于去改善,不屑于去创新,直到灭顶之灾的降临之时,这个国家依然没有丝毫的愧疚之色,依然木讷地相信着天不灭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战国时代的燕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个例,它与其他国家的发展不同,不像是韩赵魏三国,他们同出晋国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齐国和秦国都属于边地国家,也都是正统诸侯国,发展也有相同点;南方的楚国虽然是自立为王,但是却并没有受到西周的影响,到后期也算是一个正当的诸侯国。唯有燕国这个国家十分的特殊,可以说是西周的一个缩影。

800年诸侯国,横跨整个战国时代

我们首先来看燕国的第一个特殊点。这个特殊点在于,燕国是最为古老,存在历史最长的诸侯国,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横跨整个大朝代的诸侯国。从西周初期立诸侯国,到战国末期的灭亡,燕国传承了40余代君主,历经了800多年,仅仅是在战国之时,从公元前430年的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计算,截止到燕王喜被俘获的公务员前222年,燕国一共历经了11代君主,181年,它更是比秦国多出了西周的一个时代。

燕国是西周的开国诸侯,而秦国则是东周的开国诸侯,这两个国家在时间上就不能同日而语,也正因如此,燕国成为了战国时代唯一一个拥有西周贵族血统的诸侯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武王分封的姬姓王族诸侯国

第二个特殊之处在于,燕国是周武王分封的姬姓王族诸侯国。其实,到了战国时代所遗留下来的诸侯国当中尤其是在战国七雄当中除了燕国已经没有姬姓王族存在了。

春秋时代,老牌诸侯国的军犬纷纷被新的士族们所取代,就连当初位列西周功臣之首的姜氏齐国都也被田氏所取代。韩赵魏三家也瓜分了晋国,中原四大战国都已经成为新士族的政权。

在这个时候,唯独秦国,楚国,燕国三个处于边陲之地的大国没有发生君权革命,没有历经王室改革的斗争,他们君主的传承血脉没有改变。但是在这三个国家当中,燕国是唯一一个拥有周天子血统的老牌诸侯王国,燕国没有变革而进入战国之世并且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在早期西周分封的姬姓王族的50多个诸侯当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此为燕国的第二特殊点。

燕国历史记载十分模糊

燕国第三个特殊之处在于燕国的历史记载的是最为模糊,也最为简单的。除了立国受封之外,从西周时期的燕国历史几乎只有类似于神话传说一般模糊的记载,就连他们的国君传承也出现了大段的空白,太史公所编写的《史记》也没有对燕国历史进行详细的记载。除了对他们的开国君主召公奭有过简单的纪录之外,其他的都是一笔带过,通过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了结了燕国在周厉王之前的历史,这其中历经了九代,也就是说,燕国出现了九代国君的空白,这在大诸侯国当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春秋之事与战国初期的燕国历史,简单的只有几次传承而已,可以说,燕昭王之前的燕国历史线条极其粗糙,足迹也极为模糊,这其实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一般来说,在当时那个时代每一个国家都需要记录自己的历史,让自己的功绩在后世当中传承,但燕国却出现了大段的历史空白,后人们根本无从去寻找那段历史时间段内燕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哪怕是后来建立的田齐国或者是韩赵魏三国历史都比燕国的记录要详细许多,而燕国也就成为了七大诸侯国当中篇幅最小的诸侯国历史,那么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认为,从燕国立国之后的百余年当中,燕国的历史典籍已经严重的缺失,没有办法再恢复清晰的全貌。而通过这样的历史现象我们又可以分析得出:燕国是一个非常传统并且又非常稳定的国家,这个国家很少发生突发性的变化,也没有多少事件能进入当时的天下人的口碑,没有多少丰功伟绩值得当时的文人雅士记载,所以后代的史学家们几乎无法寻找到燕国的踪迹。

但是我们虽然无法窥探燕国历史的全貌,却可以通过这个特点结合前面的两个特殊之处寻找到燕国的某种历史逻辑。

燕国的历史逻辑发生点隐藏在特殊的政治传统当中,而这种政治传统也是导致燕国出现大段历史空白的根本原因。燕国的时代距离今天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我们对那个时代国家传统差异的认识也已经非常的模糊、非常吃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后世的人们很难摆脱一个既定的认识:大多数人都认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是一体化的,它的地域特征达不到让文化具有差异性发展的地步,但是绝大多数人也同时忽略了这样的结论有一个既定的历史前提,那就是这些结果的发生都是在大秦帝国一统中原后的历史现实,在大秦帝国统一之前,华夏文明的发展也是非常多元化的,这其中所具有的差异性不亚于今天的欧洲,而正是燕国自身所具有的这种独特性,决定了后来的燕国政治传统。

当时周武王分封的71个诸侯国当中,姬姓王族子弟占了53个,而在这53个人当中又有两个重量级的人物,其中之一就是召公奭。召公奭封在燕国,拥有着姬姓王族的血脉,是姬姓王室的正统传承者。因此,燕国在当时的诸侯国当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同时,这召公奭除了是诸侯王还是周武王姬发辅政重臣,他位居太保之位。在西周建立的初期,这两个人几乎是周武王处理政事最重要的大臣,周武王死后,他的地位更加的显著,几乎共同统领整个王朝,而也是这种重要性决定了这燕国这个国家后来的地位。也正是因为如此,燕国才在召公奭的带领之下走上了一条不容易被改善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召公奭在当时有三点极其被人们传颂和景仰,第一就是他极其长寿。有记载说召公奭活了189岁,当然,我们并不去质疑或者是分析这种说法的可信程度,因为我们今天所具体分析的是燕国所实行的政治制度以及对其后世的影响,既然燕国的立国之君能够产出这种传说,那么一定是对后世的立国存国有着些影响的,所以我们今天只分析传说本身。

召公奭生存的时间如此之长,对燕国的影响一定比后代的君主要大上许多,再加上他立国之君的地位,对燕国的影响更是极其的深远。

第二点就是召公奭此人拥有着巨大的功绩,无论是对燕国还是对西周,能够与他相提并论的人恐怕找不出几个。周成王死后,召公奭带领着周朝的大臣安定了周成王之后的局势,成功辅佐了周康王继位,这一功绩对于西周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西周人的心目当中,召公奭封这一举动没有导致国家变得混乱,处理政事是可以说是相当的完美的。这就让他在人们心目当中留下了极其辉煌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