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写过一篇关于中国乒坛男将“十大左手刀”排名的文章。

其中简短地介绍了“左手刀”蔡振华的打法和运动员经历,并给其排了名。

只是与蔡振华运动员期间的打球经历相比。

他以主教练的身份带着中国男乒从低谷走向复兴的经历,更值得人们铭记和敬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多少网友记得,国乒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历的那段至暗时期?

蔡振华,29岁的国乒主教练,带领国乒反击瑞典,重拾了民众对于乒乓球运动的信心。

今天我们要说蔡振华在这个时期为国乒做出的努力。

同时我们也给喜欢蔡振华的球迷们说说,在其体育事业的背后,其与美貌妻子、明星儿子创造的幸福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在介绍这些之前,我们不得不说一下蔡振华运动员时期的辉煌经历。

毕竟,这可是个让国际乒联为了“限制”他而改变规则的“狠人”。

毕竟他可是让我国的乒乓球运动,从黑暗走进光明的“猛人”……

01

“倒板打法”,制霸乒坛

1961年出生于江苏无锡,蔡振华17岁就被选进了国乒队为国征战。

正手近台快攻结合弧圈球,反手使用防弧胶皮。

比赛中蔡振华通过不断倒转球拍,让自己的击球弧线、力度不断变化,也让对手无法看清他的回球到底转是不转,这就是他独创的“倒板打法”。

球拍一转,眼花缭乱,抢攻凶悍,信心无限。

除了他自己,无人知道那快速转拍时会打出什么样的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年世乒赛,将两面异质同色胶皮倒板发挥最大威力,他打得对手在心里哭爹喊娘。

也将自己打上了瑞典邮政局,为这届世乒赛而发行两枚纪念邮票中的一张上。

蔡振华是第一个在国外邮票画面中“打球”的中国运动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78年到1985年,短短7年的时间。

他拿过世乒赛的男团、男双、混双冠军奖牌,也在亚锦赛中收获颇丰。

只是蔡振华漂亮的职业比赛生涯里,也有两个较大的遗憾。

一是他曾两次冲进世乒赛男单决赛,却都输给郭跃华,只得银牌。

二是因为他的“倒板打法”打遍国外无敌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致国际乒联在1985年修改规则,要求运动员球拍两面必须是黑色和红色,便于运动员通过颜色辨别胶皮类型,从而判断来球性质。

同时要求胶皮厚度不能超过4毫米,且给胶皮光泽度制定范围,避免以免影响对手视觉。

这规定严重制约了蔡振华的发挥,生生逼得他24岁退役,过早结束运动员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离开意大利,只因有颗红心

只是这样一个让国际乒联因他修改规则的“狠人”,会因为退役就变得黯淡吗?

答案是“当然不会”!

1985年,蔡振华受国家指派,前往意大利做公派教练。

带上妻子离开,那时候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让中国乒乓走出去,从而影响全世界!

为了这个信念,即使人生地不熟,饮食不习惯,语言又不通。

他也语言不通着用三年半的时间,将意大利乒乓球队的成绩,带到了世乒赛团体第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意大利的乒乓球界称为乒乓教父”,蔡振华在外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如果不是1989年国内乒坛受到了堪称灭顶的暴击,。

蔡振华可能会有与如今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8年,乒乓球运动首次被引进奥运会。

中国乒乓球队信心满满地登台,却迎来了女双得银,男单三大主力没进决赛的惨痛结果。

虽然最后女队的陈静、焦志敏、李慧芬在单打决赛后升起了三面国旗。

男双的金牌被陈龙灿、韦晴光夺回。

但这样的成绩还是没达到当时人们的预期。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灾难”在第二年来的汹涌澎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9年,国乒男队遭遇了塌天的打击。

如日中天的瑞典男乒在多特蒙德世乒赛的团体赛中,将中国队5-0剃了个光头不说。

在单打项目中,老瓦和佩尔森更是包揽了冠亚军,中国无人进决赛。

并且男双、混双也没拿到金牌,简直颜面扫地。

一夜之间,中国乒乓跌至最低谷。

正焦头烂额之际,当时的国乒总教练许绍发想到了在外任教的蔡振华。

以自己主动辞职为代价,他力排众议去往国外相请。

许绍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的蔡振华在意大利过得多滋润啊。

有免费的大房子,有当地专门为给配的车子,每年有一笔据说高达3万美元的年薪。

同时他在意大利还享有很高的声誉。

可以说从生理到心理,他都获得了国内教练想都不敢想的待遇。

可国外再好的待遇,也抵不过一句国家需要你。

带着孕6月的妻子,蔡振华头也不回地放弃到手的富足安逸,回国接手国乒这个“烫手山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国平乒当时的成绩来看,任谁接手,都可能换来一个晚节不保。

这不,许绍发下去后郗恩庭上来带领。

可1991年千叶世乒赛,国乒女团与冠军擦肩,男团连半决赛都没进,男双无缘金牌,男单又止步四强。

这样惨到触目惊心的成绩,让上台两年的郗恩庭掩面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世界上流传着一句话:“中国男乒想要重新站起来,起码要花十年以上的时间。”

是回国两年的蔡振华逆向而行改变了世界人的看法。

1991年6月15日,29岁的他成了国乒男队主教练。

03

带领球员绝地反击,他成就自己和国乒

心里装着复兴中国男乒的大业。

蔡振华针对当时中国乒坛被欧洲横拍两面反胶弧圈球打法搅乱的现状。

发表了“未来将是上旋球时代”的言论。

要知道当时中国乒乓几乎所有的优势,都在于直拍快攻。

蔡振华的言论,是要改变中国乒乓多年来的培养重心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定了方向出手就是大刀阔斧,雷霆万钧。

将横拍两面反胶打法的老将马文革重用起来。

培养与欧洲同类型打法的小将孔令辉顶上。

提出先保双人、团体赛,再攻单人赛的比赛模式。

同时他还在全队中采用军事化管理,要求所有运动员,增强对抗上旋球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王涛、吕林夺得男双冠军,蔡擦振华树立起了一点民众信心。

1993年哥德堡世乒赛上,蔡振华的指导首次接受全面考验,但未能取得亮眼的成绩。

时间很快来到1995年的天津世乒赛。

在这场比赛开始之前,民众的心就被吊在了半空中。

因为蔡振华定下的男乒5大主力人选,让人们毫无信心可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说呢?

首先是两位老将马文革和王涛,前者28岁,后者27岁,都过了运动员身体的黄金阶段。

其次是两位小将孔令辉和刘国梁,前者还不到20岁,后者刚过完19岁。

他们倒是参加过几次外赛,但表现并不稳定,怎么看都难担重任。

最后一位丁松,24岁,人们都没听过他的名字,还是个削球打法的运动员。

要知道之前哥德堡世乒赛中,就是削球选手王浩(不是王皓)意外崩盘,才导致的男团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不靠谱”的老中青阵容,在当时没人看好。

但事实证明,34岁的蔡振华就是用这样的阵容,让中国乒乓“按”下了世界乒乓的头。

1995年天津世乒赛,是中国老球迷心中的封神一战。

它结束了国乒从1989年开始打响的复兴之路,更让中国人吐出了在心口憋了6年的窝囊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子单打项目中。

刘国梁在4/1战胜当时世界乒坛唯一的一位男子“大满贯”选手瓦尔德内尔。

之后孔令辉击败刘国梁拿下男单冠军。

男子团体项目中。

瑞典的瓦尔德内尔不愧是当年的世界第一。

他拖着丁松和马文革2:1进入决胜盘,最后出场的王涛顶住压力,连续两局击败佩尔森。

最终让中国男团夺回了阔别6年的世乒赛男团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双王涛搭档吕林夺冠,混双王涛搭档刘伟夺冠。

女单邓亚萍夺冠,女双乔云萍搭档刘伟夺冠,再加上一个女团夺冠。

1995年世乒赛,中国队七场赛事七项冠军。

这是国乒队继1981年世乒赛后第二次包揽全部冠军。

当红色的旗帜冉冉升起,天津世乒赛成为了一代人的美好回忆。

许多人就是受那场热血比赛的影响,至此深深爱上中国乒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5年绝地反击重获斯韦思林杯,给了国乒和国人前所未有的信心。

这届世乒赛后,中国乒乓球吹着嘹亮的号角全面崛起,开启了再次制霸世界乒坛之旅。

而蔡振华也于两年后担任国乒总教练。

为国乒培养了包括刘国梁、孔令辉在内的众多优秀球手。

而这批优秀球手相继走上世界赛场制霸乒坛,之后又各自执教,让中国乒乓繁荣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振华用自己优秀的指导能力,带着中国乒乓球实现了从低谷到复兴的腾飞。

他对中国乒乓做出的巨大贡献无人能够质疑,同时他也完完全全成就了自己!

只是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是离不开一个女人的无私奉献。

这话放在蔡振华身上,没有一点问题。

蔡振华有位长相貌美的妻子,几十年来,他的妻子站在阴影里,扶住了蔡振华所有的生活,也给了他一个毫无后顾之忧的,幸福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被妻子无微不至地照顾,蔡振华感激

蔡振华与黄胜相识,源于一场越剧演出。

1983年,在朋友的带领下,蔡振华走进越剧剧场,听了段《玉堂春》。

听着戏看着人,他只觉得台上这姑娘怎么这么迷人。

戏剧结束便拉着朋友找关系介绍,东拐七绕,蔡振华不仅认识了黄胜,还用自己的踏实可靠俘获了黄胜的心。

甜蜜的恋爱开启,两人很快认定彼此想要结为夫妻,可考验随即来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越剧团要搬去上海,作为团里的台柱子,黄胜在随行名单里。

不愿与男友分离,艰难的思想斗争之后,她决定放弃事业,做蔡振华背后的小女人。

还是这一年,黄胜与蔡振华领证结婚。

只是平淡的日子再次迎来风波,1985年,蔡振华结受委派,去往意大利做教练。

默默地收拾行李,黄胜将夫唱妇随进行到底。

陪着丈夫来到生活、风俗完全不同的异国,蔡振华不习惯,黄胜也不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道丈夫吃不了国外的冷食,黄胜就疯狂学习意大利语和英语。

一边学一边花时间花心思与当地人交朋友,让自己和丈夫在海外站住脚跟。

之后她在城市的角落中奔走,寻找中国超市,购买食材,犒劳丈夫的胃。

将家里的事全部包揽,那些年里,蔡振华连双袜子都没有洗过。

黄胜经常说的话是“你做的事情我不懂,但我看得见你的累,家里一切有我,你只用专心你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近三年的时间适应了在意大利的生活,黄胜好不容易松口气。

和丈夫有了爱的结晶,那时候黄胜一边期盼着孩子的到来,一边忙活家里。

哪料安适的生活又一次被打破,丈夫决定回中国去。

那时候的黄胜已经身怀六甲,长途奔波对她和胎儿并不好。

但知道丈夫的一腔爱国情,她毫不犹豫地支持:“回,我们一起回去!”

当时的蔡振华非常不放心,但黄胜坚持要和丈夫共进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弃海外优渥的生活,黄胜和蔡振华携手回京,挤进了上面分下来的15平的单身宿舍里。

没有一点怨言,黄胜也很快适应。

蔡振华曾说过,他有一位“没心没肺”的妻子,别的女人结婚了都喜欢享受,偏她吃着苦还每天开开心心,事事满足。

但嘴上说着妻子“没心没肺”,蔡振华的眼睛里全是对妻子的爱和感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1989年,黄胜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大胖小子。

蔡振华喜不自禁,给孩子取名蔡意,说等孩子长大一点,他要亲自教孩子打球。

那时候的蔡振华工作是真忙,经常早出晚归。

月子期间黄胜几乎是一个人照顾孩子,出了月子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照顾丈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4年,蔡振华的父亲被检查出肝癌,由于工作原因,蔡振华不能经常回乡探望。

是黄胜拉着快5岁的孩子回到江苏无锡,伺候于病榻前,代替丈夫尽了孝,陪公公不孤单地走完了生命最后的那段旅程。

为此蔡振华不知道多少次地感谢妻子,说妻子是他家最大的功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的流逝,儿子蔡意一点点长大,蔡振华开始手把手教儿子打球。

只是蔡意各项条件都好,就是对体育不太感兴趣。

他可能继承了更多来自于母亲的文艺细胞,更喜欢文艺。

没有逼迫儿子,蔡振华小小失望之后选择尊重儿子,并将教育儿子的大权转交到妻子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似一个非常传统的中国女性,黄胜的半生,将“相夫教子”四个字体现淋漓。

她是个温柔大气,且非常会过生活的女人。

将丈夫执教之外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将儿子在品德、文艺、学习方面监督地样样都好。

好在蔡振华看得到妻子的好,他在乎着家庭,不会假装看不得到妻子的情绪,也愿意在有限的空闲时间里接手家庭事务,减轻妻子的负担。

至于儿子蔡意,成长的过程中他崇拜父亲,尊敬且深爱母亲,知礼懂礼,很让家人放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蔡意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之后为自己取了艺名蔡宜达,开始演戏。

2011年主演纪录片《天工开物》中的青年“宋应星”。

2012年出演高希希的电视剧《楚汉传奇》,在其中饰演护主心切的“项庄”。

走上《跨界歌王》的舞台,一份分饰两角出现在张纪中的《侠客行》里。

参演《江山风雨几多情》,《骨语2》《武动乾坤》,走进《锦绣南歌》化身神医“陈少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帅气的儿子在文艺界悄悄闯荡,已经年老的父亲在体育届留下自己的传奇。

同样年老但依旧貌美的母亲维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

像丈夫说的那样“没心没肺”地“容易满足”地为家庭付出着。

黄胜说“我的丈夫不会说些豪言壮语逗我开心,但他从年轻到现在,为我做的每一件事,对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实的,没有一点虚,就冲我就甘心情愿照顾他一辈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也许就是这样,没有那么多的轰轰烈烈,有的是平平淡淡中一个付出,一个重视加理解。

60多岁的蔡振华看似为家庭付出很少,但他给了妻子足够的精神满足。

但有妻如黄胜,夫复何求?

蔡振华的功勋里面,有黄胜的一半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