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常说:“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在孙子看来把士卒投入危地才能保存,使士卒陷入死地然后才能得生。士兵只有在陷入死地被激发起强烈的求生欲望,方能不顾一切地死中求活、败中取胜,这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奋起效应”。

然而,有必要指出的是,孙子所说的“死地”并非固化思维意义上的“绝地”,亦绝非代表缺粮断水的窘地。相反,善用“死地”者必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死地而后存。譬如,韩信攻赵背水一战;项羽克秦破釜沉舟等等,都堪称是巧用“死地”的典范。

而恪守教条书本、夸夸其谈、盲目误判的指挥官,往往不仅无法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孙子所说的“死地”概念带领全军取得胜利,反而还会把大部队带入断水缺粮的“绝地”最终走向灭亡的死路。

在三年解放战争中,殒命孟良崮的74师师长张灵甫就是这么一位将部队带入绝路的国军军事主官。由于他主张“固守待援,中心开花”的战术,不仅导致整编74师错过及时脱离战场的好时机,避免全军被歼,更是使得74师死守孟良崮终因缺粮断水、水源切断饮恨沙场,成为解放战争中首个被成建制全歼的国民党五大王牌主力。

整编74师的悲剧性覆灭源自国军的“鲁中决战”,而说到“鲁中决战”就不得不提到国民党军队对山东地区的重点进攻了。

1947年3月,蒋介石抽调陆军近三分之一的兵力共24个整编师60个旅合计45万余兵力全部投入到了山东战场。

同时,蒋介石起用顾祝同挂帅出任山东战场总指挥官,顾祝同根据山东战况将大军分成了汤恩伯兵团、王敬久兵团和欧震兵团,并将国民党“三大王牌主力”中的张灵甫整编74师、胡琏整编11师和邱清泉第5军,分别编入了三大兵团当中。蒋介石以空前绝后的大手笔意欲毕其功于一役连根拔起我党我军当时在山东的势力。

此时,山东解放区的华东野战军(以下统称华野)共计12个纵队、27.5万人,总兵力仅为国军的一半,且国军不少部队清一色美械武器,性能优异、装备精良,而相当一部分国军前线指挥官都出身黄埔军校等科班军事类院校,军事素养过硬、指挥能力出众,加之部分国军部队受到过美式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从整体实力上来对比,华野无论是从兵力、装备、武器和训练等诸多方面都无法和国军相提并论。尽管硬性条件方面华野不如国军,可国军再强也有着致命性的缺陷。用张灵甫绝命战场的话来说:

以国军表现于战场者,勇者任其自进,怯者听其裹足,牺牲者牺牲而已,机巧者自以为得志。赏难尽明,罚每欠当,彼此多存观望,难得合作,各自为谋,同床异梦。

也就是说在张灵甫看来,国军尽管表象无比强大,但内部派系林立、心怀鬼胎、龃龉倾轧,大战当前同床异梦、步调混乱,极易被对手钻空子。任何一支军队即便再强大也招架不住过度的内耗。

1

张灵甫能够看穿的问题,蒋介石也能洞悉,蒋介石能看明白的,自然前线指挥官顾祝同、汤恩伯等人也是瞧得清楚透亮,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但国军内部的问题由来已久,纵然蒋总裁端坐高位也是有心无力,每每也只能痛斥了事。

因此,山东战场总指挥官顾祝同根据国军积重难返的“顽疾”制定了“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避免突出”的战略部署严令麾下各部全部抱团前进,以防被华野趁虚而入。

华野整体实力尽管不如国军,但素来步调一致、人心齐整,且战法灵活、高度机动,国军要放弃重装部队跟华野比机动,其结果只有被华野牵着“牛鼻子”挨揍的份儿。

粟裕有鉴于国军暴露出的本质性弱点,决定以退为进将华野主力部队退到沂蒙山地区,然后以“耍龙灯”的方式拖着敌人在漫山遍野的沂蒙山“游行”,再抓住对手间隙歼灭来犯之敌。

尽管华野的“龙灯”耍得呼呼直响,半个多月的功夫中也打掉了王敬久兵团麾下的72师,缴获了大批战利品,但却并没有让敌人伤筋动骨,国军精锐主力尤在,山东战场形势对华野来说依旧是无比的严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彻底改变山东战场敌我态势严重失衡的局面,打掉国民党军队中的王牌主力就成为了华野的首选。而当时国军五大王牌主力中有三大王牌主力都在向华野步步袭来。

本来按照顾祝同“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避免突出”的战略部署,华野是没有机会单独跟三大王牌主力中的任何一支单独交手的。

可耐不住性子的蒋介石在看到华野不断后退,错误地认为华野不堪一击,并要求顾祝同加快山东战事结束的进度。顾祝同在蒋总裁的催逼下方寸大乱,于是一扫先前行科学合理的部署,改成了“稳扎猛打、全线急进”的战法命令部队穷追猛打。

而恰恰也在这个时候,汤恩伯兵团发现了坦埠镇一带的华野中路军,更令他欣喜若狂的是华野的指挥所也恰好驻扎于此地。不顾向上请示,汤恩伯便指挥大军以张灵甫的整编74师为中央突破主力,妄图直袭华野指挥所,来个“斩首行动”抢得头份功劳,好在老蒋面前领赏。

74师既然是作为中央突破主力,那么兵贵神速的它首要目的就是予以华野出其不意地偷袭,但为了避免被对手钻空子,汤恩伯命令黄百韬的第25师、李天霞的第83师分别为74师左右两翼以护卫张灵甫部侧翼安全。

同时,做戏做全套,为了迷惑住粟裕,调开华野的主力,给张灵甫的74师争取到足够的偷袭时间,汤恩伯命令桂系第7军和整编第48师率先进至沂水以南,佯装孤师冒进引诱华野主力来袭。

不得不说,汤恩伯的这招“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确实老到毒辣。粟裕开始也几乎将华野的主力尽数调到沂水,若非中途抓获一名敌军俘虏查明汤恩伯的阴险诡计,吃亏的恐怕会是整个华野首脑机关了,历史的结局或许就此改写了。

当汤恩伯的计谋被粟裕识破后,摆在华野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溜烟就走,尽早脱离战场,这是不损一兵一卒的全军之策;第二条路则是继续围歼沂水的桂系两支部队速战速决,赶在74师奔袭到来前解决掉桂系第7军和整编第48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这两种战法都有着非常大的弊端。

第一招尽管能保全整个华野,但来回反复的折腾让华野先前的部署全部打了水漂不说,还劳而无功严重挫伤大军压境下华野的士气。

第二招虽看起来很美妙,但实际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馊主意。桂系第7军和整编第48师都是李宗仁、白崇禧的起家部队,这两支桂系部队清一色的都是战斗力强悍的广西兵。

尤其是第7军号称“钢军”,与叶挺的“铁军”齐名,第7军甚至还在泗县战斗中以2个团的兵力击败了山东野战军22个团,足见这支部队战斗力的强悍。桂系部队不仅战斗力爆表,而且战斗风格非常顽强,往往是遇强则强,即便是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咬掉敌人的一块肉,决不投降。

因此,倘若此时,如果华野继续采取围歼桂系军队的方式意图给汤恩伯兵团迎头痛击,不仅不能短时间内速战速决,反而以桂系部队的杠精作风势必会跟华野打成消耗战,届时张灵甫的74师从华野背后插过来后果不堪设想。

可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两种方法都无法让华野摆脱目前重兵压境的严峻态势。

2

但粟裕不愧是粟裕,他的想法不同于在场所有指战员。粟裕掷地有声道:“不撤,也不退,就打74师!”

粟裕话音刚落,吓得在场与会人员目瞪口呆,在他们看来粟裕这个想法简直太疯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