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银川中院书记员张思雨,也是一位调解“小能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思雨是立案庭的一名书记员,主要担任法庭记录工作。今年是她到立案庭工作的第三年,也是她成长变化最大的一年。立案庭承办案件种类多、数量大,刚开始工作时,张思雨更多追求的是速度,对法官反反复复地做调解工作不理解。而现在,在法官的带动指导下,她的想法慢慢发生了转变。

“案结事了、政通人和”是立案庭法官常常思考和践行的审判理念。如何能让双方当事人放下成见,怎么能找到利益均衡的调解方案,怎样才能让当事人出了法院的大门就再也不用想关于诉讼的事儿,是立案庭法官工作的日常。

李强(化名)是某汽车运输公司的驾驶员,有一个幸福的小家。一天,李强工作时不慎出了意外,受伤住院,这突如其来的一场事故让一家老小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好在他所在的汽车运输公司为他办理了工伤保险,李强也很快享受了一次性工伤保险待遇。可是后面事情的发展,却让李强犯了难。汽车运输公司不愿承担其他应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且迅速与他解除了劳动合同。高昂的住院医疗费用还没有着落,这让李强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无奈之下,李强只能诉至法院

本案一审中,法院支持了李强的诉请,判决用人单位承担应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了上诉。在二审排期开庭时,张思雨敏锐地发现,李强也是无奈之下才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相对于拿到一纸生效判决,李强可能更需要的是该汽车运输公司能够快速地履行支付义务,解决他目前的困境。有了这个判断,张思雨着重做汽车运输公司的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地讲道理、做工作,经过一周多不厌其烦地打电话、发信息沟通,汽车运输公司终于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在开庭前就履行了支付义务。在拿到补偿金的那一刻,李强感到生活又有了希望,他说:“等养好了身体,我要重头再来,慢慢奋斗,总能越来越好的。”

现在,张思雨工作中多了个习惯,拿到案子排期时会先看一看,主动询问当事人是否有调解可能。开庭前,她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做调解工作。庭前庭后的间隙,张思雨喜欢和当事人拉家常,听当事人倒倒苦水、发发牢骚。她说,有时候跟当事人聊着聊着,就能知道他真正的诉求是什么,双方当事人沟通不畅的堵点是什么,也能在聊天中帮助当事人纾解情绪,缓解紧张和对抗的气氛。再聊一聊,或许就能帮双方当事人找到共识,促成调解。截至目前,她的最高纪录是一天内有五个案件当事人来找她签调解笔录或撤诉。今年以来,张思雨共调成了三十余件案子(含调解和撤诉)。她说,今年调成的案件数会超过去年,她对自己很有信心。

一直以来,银川法院干警时刻以“如我在诉”的同理心,将能动司法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效、多元的解纷服务。鼓励当事人优先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引导当事人积极主动履行调解协议,从根源上减少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实质化解,用实际行动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正和效率的司法新期待。

文源 | 立案庭

审核 | 何文波

编辑 | 慕雨芙

责编 | 马海婷 李玉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