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

狄更斯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代表作《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艰难时世》。

《双城记》

《双城记》

《双城记》发表于1859年,是狄更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故事分为三部。第一部“复活”,第二部“金线”,第三部“暴风雨的踪迹”,共计四十五章,每章都有标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部的第一章“时代”是故事的“序幕”。“序幕”叙述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英、法社会生活,动荡不安的“时代”。“序幕”之后,关于梅尼特医生经历的主要情节线索,和关于贵族作恶、杀害农民的重要情节线索,交织着发展。

梅尼特医生因写信向朝廷控告厄弗里蒙地侯爵草菅人命的行径,被关进巴士底监狱18年。老仆人得伐石和劳雷先生救他出狱,到英国居住,途中结识了查尔斯·代尔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尔斯·代尔那是厄弗里蒙地侯爵之侄,因憎恨贵族的倒行逆施,放弃贵族身份,隐姓埋名,离家过自食其力的生活。

到伦敦后查尔斯·代尔那以教书为业。他常和梅尼特父女来往,不久与梅尼特的女儿路茜相爱了。另有一名容貌酷似查尔斯·代尔那的青年律师卡尔登也爱上了路茜。不久,路茜与查尔斯·代尔那结婚。卡尔登告诉路茜,为了她和她爱人的幸福,他愿意献出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狄更斯《双城记》的背景就是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暴力革命。遥想当年,法国人民在饱受压迫、剥削和奴役的情况下,民不聊生,愤怒的法国人民勇敢的站了出来,攻入了巴士底狱。

大革命推翻了法国的专制王权统治,时至今日,依然是震撼的。那是一场为了自由,为了法治,为了平等,的大革命。不过可惜,虽然大革命是那样的轰轰烈烈,法国人民的激情高昂,但是大革命之后,法国陷入了到了长达将近一个世纪的动荡。政权更迭频繁,甚至一度走向了更强专制的帝国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以如此?

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法治、自由和平等,从来都不是在暴力革命中诞生的。

法治和自由从来都不是在暴力中诞生

法治和自由从来都不是在暴力中诞生

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王权国家,波旁王朝统治的几百年,将法国带入到了一个专制社会的高峰。权力高度垄断,垄断于国王个人手中。国王凌驾于一切法律、制度之上,且权力不受任何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权大于法,实行人治。国王个人的话就是法律,“朕即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国王通过自上而下层层任命官吏的方式来完成权力的行使和统治,专制的统治者们对内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

“经常和绝对控制着大量的利益和生存;在这里,国家管制、控制、指挥、监视和监护着市民社会——从其最广泛的生活表现到最微不足道的行动,从其最一般的生存形式到个人的私生活;……而现实的社会机体却极无独立性、极不固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室和贵族掌握着社会的绝大财富和资源,他们生活骄奢淫逸,他们通过所占有的大量土地和向社会其他阶层横征暴敛来满足自己奢华的生活。而广大平民百姓们却拥有很少的财富和资源,就是这一点财富和资源还是王室和贵族的恩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统治者们对于民不聊生的惨状熟视无睹,似乎在他们看来,对于平民的残酷剥削和镇压是天经地义的事,甚至平民阶层的性命在他们眼里无外乎是牲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中,社会的治理是任性的、野蛮的、暴力的,权力是傲慢的,腐败的。底层人民根本毫无任何权利和自由,他们饱受剥削、压迫和奴役。忍无可忍的民众站了出来,于是大革命爆发了,甚至将国王送上了断头台。

但是革命之后的民众并没有做好选择,他们根本不知道暴力革命之后该怎么做,最终,他们将革命的成果拱手相让。为了换得稳定的环境,安稳过日子,他们让渡了自由和法治,法国再次回到了一个专制社会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他们来说,社会的动荡比不动荡更难受,经历了动荡的人民还是希望一个强势人物出来,结束这动荡不安的社会,恢复社会秩序,制定规则。于是自由、法治、平等再次消失。所以说,在一个长期专制的社会中,暴力的革命并不能诞生出法治、自由和平等,革命的暴力只会带来暴力和野蛮,最后文明尝试的失败,再次回到革命的起点。

本文参考文献:

狄更斯.《双城记》

古丹.社会矛盾的显现——评论狄更斯的《双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