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上有各种房屋,各有各的用处,形制也就不同。长城为了防御(如果把长城也算是房屋),太和殿是为了皇帝临朝议政的,午门是为了献俘,祈年殿为了祈年。外国的,凯旋门是为了纪念战功,白宫是总统办公室。比萨斜塔是干什么用的,我就不知道了。但是绝大多数的房屋是为了住人的。从鄂温克族的“撮罗子”、内蒙古草原的蒙古包,到故宫的御花园,都是如此。

住房的风格是和人的精神,人的生活意识、文化意识相一致的。北京的四合院是典型的中国人的住宅,是一种保守的建筑形式。“四合院”的精义在一个“合”字。中国人讲究“睦邻”——处街坊,街坊以外,就很少往来。我到皖南黟县参观过古民居,民居多低小,堂屋、两厢都小。那么小小的房子还要盖出一楼一底,走进去好像连腰都伸不直。通风、采光都不好,大上午,房间里光线也像是黄昏了,黑洞洞的。这样小的房子,门窗、隔扇却都雕镂得很精细。这样的民居比北京的四合院还要保守,这种民居格局也反映出商人思想的保守——民居主人多为商人,善做木材生意。有一家堂屋里挂了一副朱红的木刻对联,联文如下:“做官好,为商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这对联的核心是“守成”。美国的民居大都是一家一座,一家跟一家不挨着,没有围墙,但是门窗都紧闭着,看不见里面的主人在干什么。我问过美国人:“你们干吗要把房子盖成这样?”美国人说:“我们都是个人主义者,不愿意叫人干扰我们的生活。”在美国,倘非事前约好,是不能随便上人家串门聊天的。

这几年,北京盖了不少居民楼,对缓解房屋紧张起了很大的作用,是市政府的一项德政。但是千篇一律,从外到内,都是一样。怎样使民居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的理想的居室是什么样的呢?一要比较宽敞,也不要太大。苏州的拙政园,我就觉太大了,而且散漫无章法。网师园就挺好,也开阔,也幽深,小巧玲珑,便于闲坐待客。我现在的房子过于逼仄,到处是书,几无下脚处。要写点东西,得把桌上的书报搬到床上堆着,晚上睡觉再搬回桌上。我的书大部分不上架,我自己写的书有一些收到后不能开封,只好在墙角码起来。我希望有一间大一点的书斋,除了书桌,还放得下写字画画的案子。希望在设计时就安排好摆书橱、挂字画的地方,这样才像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另外,要有个能坐下七八个客人的会客室;厨房也要稍大一些,伸手够得着坛坛罐罐——我是自己做饭的。但是什么时候才能实现我的理想呢?尝作打油诗自嘲:

年年岁岁一床书,

弄笔晴窗且自娱。

更有一般堪笑处,

六平方米作郇厨。

等着吧。“面包会有的,什么都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