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图/陈礼壹

一、投笔从戎

我祖父叫陈浩,字养吾,江苏丹阳人,生于1918年。

1939年,21岁的祖父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武冈)第16期第八总队第八队。

1940年毕业后,任国军63师少尉排长;1941年任第三战区炮兵指挥部中尉参谋;后任建德团属上尉队长…

从1940年起,祖父参加抗战直到1945年胜利,他经历了一个青年的热血报国之路。

那是一个国破家亡、生灵涂炭的年代,也是一个怒潮澎湃、风雷激荡的岁月。

黄河两岸,大江南北,一群又一群热血青年,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

到黄埔去!到抗战前线去!成为那一代铁血男儿最执著的心声。

祖父与很多铁血男儿一起,纷纷云集到当时地势偏僻、山清水秀的湖南武冈。

时间是1939年的初夏,祖父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二分校。

由于前方战事吃紧,学期仅为1年零18天。

他们在“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的校歌中,苦练杀敌本领,摸爬滚打、淬火成钢。

毕业后,他分配到顾祝同第三战区63师任少尉排长,开始了戎马生涯。

二、训练严格

湖南省武冈市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正式名称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其前身是“黄埔武汉分校”。

1938年1月4日,为形势所逼,武汉分校撤迁至湖南邵阳。因邵阳环境不适合建校,由时任分校副主任周磐将军提议,把分校建到武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磐北伐时担任师长,曾在武冈一带驻兵,他了解到当地祠堂众多,每个祠堂有大厅可做教室,有宽房可做寝室,祠堂外面有空场地正好可做操场,且地处僻壤,生活成本低廉。

3月16日,校部迁往武冈县城南陆家大院,更名为“中央陆军学校第二分校”。

分校先招收了第十四期(总队长周磐)、第十五期(总队长李亚芬),人数在2000人以上。

1939年招考了第十六期(总队长蓝蔚援),祖父就属这一期。

祖父入校后,前三个月为新生教育,每月生活补助8元,第四个月起进入正式学习阶段,生活费提高到每月12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祖父所在的第16期毕业留影

武冈分校的训练,以能刻苦耐劳并擅长野战、射击、劈刺著称,走出校门的学生有一个特别标识,那就是草鞋、赤脚、小皮带。

毕业生主要分配至各部队任下级军官,其中最惨烈的一次牺牲,就是祖父所在的第十六期毕业生,在湘北会战中,从牺牲的学生身上所收集的毕业证章,装了一个竹篓。

学员入伍第一天,就是剃光头;再就是发一个“背包”和草鞋,背包里面包个大砖头,20多斤,三个月内“秤不离砣”,以后逐渐增加到46斤。

因为这46斤是一个普通士兵的标配,含武器、作战工具等重量的总和。

而草鞋,是纯粹用禾秆编织的,直到毕业都穿着草鞋。

学生的训练也是以实战为主。前期主要是体能训练,对恶劣环境、病痛的忍受,身体素质的提升,胆量与勇气的增加,如冬天洗冷水澡,夏天睡在太阳下,日晒雨淋不准换衣,任其自晾自干,独身夜晚去坟地放哨,等等。

有个别学员就因在训练中承受不住而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军校轶事

军校训练,自然有其规矩,违规者体罚是常见的事,如第十七期第八队队长王国英,以最爱打人、下手最重著称,他值日一周,创下暴打180多人次的纪录。

王国英打人的手法,称作“三扁担开花”,做法是:将受罚的人按在地下,用扁担侧面朝大腿下面打一下,再朝大腿上面打一下,大腿的肌肉便会凸起来;再扶正扁担朝凸起部位打下去,贴实一拖,有如被利刃砍下,当场皮开肉绽。

这种打法虽然吓人,但不会伤及筋骨,三五天自愈。

虽是战争时期,二分校的医疗条件相比其他战地医院要好很多,那时候的“奎宁丸”“消炎片”等紧俏药品,在军校开方领药不受限制。

因为二分校跟一个上海的花花公子谢葆生关系不错,他总有办法将药品源源不断地“走私”供给军校,他的两个儿子也在军校接受教育。

军校生毕业时,算是最“幸福”的时候,对即将上战场的学员们来说,趁机放纵一下,军校是不限制的。当时在高沙市,茶楼酒家、澡堂以及“半闭门”的妓寨,人满为患。军校当局只是提醒学员,不要把旅费花光了而已。

1944年8月,日军大举南下,衡阳、邵阳相继沦陷,奉命在冷水滩抵抗的国军七十九军军长王甲本阵亡,情形危急。8月5日上午,军校召集全体官兵分三路疏散,其后经多次转移,最后并入成都军校。

1945年10月,日军已经投降,为精兵简政,二分校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四、浙赣会战

我祖父军校毕业分到第63师后,参加了浙赣会战。

1942年4月,日军进犯第三战区所辖浙江、江西一带,遭到国军的密集打击,鬼子被打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经过数日血拼,第一次防守保卫战取得胜利。

随后,敌人不甘失败,卷土重来。

祖父所在的第63师将士浴血奋战。日军虽遭重创,但攻击更为疯狂,我部伤亡惨重,日寇亦尸横遍野。

第63师主要负责兰溪一带的防务,日军第15师团第60联队在30余架飞机掩护下,4月25日拂晓向防守百坎尖、高圣尖、石廓山一线的第63师外围阵地展开进攻。

第63师官兵顽强抵抗。

26日,沿兰江东岸南下的日军第15师团一部协同正面日军围攻兰溪城,27日继续猛攻,第63师外围阵地全被攻占,兰溪城陷入混战。

28日,第63师不得已向城东白石塘一带突围,兰溪城被日军占领。

猖狂的日军自以为取得了胜利,却不料就在当天中午,日军第15师团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在距兰溪15公里处,被我军埋设的地雷炸成重伤,旋即毙命。

5月29日,日军大规模进攻金兰,接着进攻衢州。

中国军队所辖的第79师、第63师及新21师、挺进第1纵队等均已到达预定地域,继续以侧击、伏击阻断日军增援及补给路线,策应衢州战斗。

衢州一役,共毙伤敌人18000余人。

浙赣会战总共歼灭日军24000余人,中国军队伤亡七万余人。

浙赣会战中方虽以失败告终,但这一战役杀伤了日军有生力量,致日军师团长阵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怀念和铭记

祖父陈浩随第63师参加了浙赣会战全过程。

在枪林弹雨、在真刀真枪的肉搏中,他从一个军校学员成长为坚强的战士。战斗中虽然有不少士兵倒下、也有他的同学倒下,但祖父没被吓倒,而是勇敢向前!

很多年后,为进一步认识祖父,我认真查阅了浙赣会战资料,走访了昔日战场,才知衢州属第三战区范畴,战区司令长官虽然是黄埔系的顾祝同上将,但战区所辖部队却是战斗力相对较弱的地方系杂牌军如西北军、川军等。他们非中央嫡系部队,官兵的军事素质与武器装备均落后于中央军。

直到重庆军委会加强了第三战区的防守兵力,命令第九战区调第74军、第26军两个主力军及装备精良的预备第5师加入第三战区,才扭转劣势。浙赣会战虽打得惨烈、牺牲壮烈,却大量歼灭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为有牺牲多壮志!

捧读着祖父和他战友们一个个饱蘸血泪的故事,看着他们为国家存亡义无反顾、慷慨赴死的壮举,我不禁一次次泪流满面。

从有关资料中,我发现仅是远征军赴滇缅作战期间,阵亡的黄埔师生就有5700余人,我无法统计在整个抗日战场上为国捐躯的黄埔师生有多少,但完全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和全国军民一样,都在用自己的血肉,组成了伟大的抗战长城!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泅渡铁马冰河,战殁山川旷野。

八千里路云和月,一代青年走过了、走远了。

但它永远值得我怀念和铭记。

安息吧,祖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