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撰文 / 第一心理主笔团

编辑 / 汤米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指出:

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通常会经历两次重大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第一次发生在婴儿期(infancy),第二次则是在青春期(Puberty)。

一、青春期的冲动性

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皮层在青春期会逐渐发展至成熟,但其某些高级功能,如自控和认知能力,与成年人相比仍有所不同。

因此,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表现出较高的冲动性,容易产生反抗的思想,与父母的冲突和对抗也更为频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解释了为何许多处于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孩子会让他们的父母感到非常困扰,甚至到了双方无法有效沟通的程度。

前几天,我的同事小王的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争执,结果孩子突然宣布不愿意去学校。 小王无奈之下只能暂时放下工作,前往学校,希望能与孩子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具体发生了什么。 然而,当小王真正见到孩子时,发现孩子情绪很差,对话过程中,两人的情绪都变得越来越激动,最终在现场大吵起来,彻底失去了控制。

实际上,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你越是多言,孩子越不愿意听,这是因为你没有使用这两句话。

第一句是:“我理解你现在的感受是……”, 第二句是:“你要不要试试这种方法……”

这两句话本质上是在向孩子提建议,以期达到父母希望的结果,但提议的语气温和,带有商量的意味,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不会产生反感。

正如之前所述,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会表现出高度的冲动和情绪波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一旦有分歧就可能迅速升级为争吵,激发他们的愤怒情绪,甚至可能对父母大喊大叫、情绪失控。

这种时候,父母也容易被这种紧张的氛围所影响,失去冷静沟通的耐心,变得急躁和愤怒。

这样一来,双方都被消极情绪所支配,只关注于表达自己的立场,而无法真正听到对方的声音,这无疑导致了一种既无效又伤害感情的沟通方式。

弗洛伊德曾指出,

青春期个体最重要的任务是摆脱父母的控制。

到了青春期,个体也容易出现性冲动,对父母产生较强的抵触情绪。

因为他们的冲动性和叛逆倾向,容易与父母发生言语冲突,经常对父母顶嘴。

因此,我们常看到中学生会给父母带来很大的困扰。

父母觉得无法理解孩子,孩子同样无法理解父母,双方的交流常常一开始就充满了争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沟通障碍与孩子之间,往往与父母的行为密切相关。

当与孩子发生矛盾时,父母常常从自己的权威位置出发,对孩子进行指责和批评,这往往激发孩子的反抗情绪。

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你越是大声说话,孩子越难以接受你的意见。

相反,如果父母能够设身处地为孩子考虑,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理解他们,并在对话中运用以上那两句话,沟通的效果通常会更佳。

当父母展示出理解孩子的态度时,这种接纳和包容的信息能使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想法被重视,并非只是单方面的服从。

二、自我同一性

正如埃里克森在其人生阶段理论中所述,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形成“自我同一性”,他们渴望确认自我,尽可能地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不理解他们,而是总是用命令的方式与他们交流,孩子们会感到自我受到挑战,从而产生反感,与父母产生冲突。

相反,如果父母能够展现出理解,并以建议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孩子更可能感到这是可接受的,并会理智地考虑父母的建议,从而接受这些建议。

因此,当你发现与孩子交谈总是引起争吵时,问题并不完全在于孩子的性格或你所说的内容,而是你们的沟通方式不当。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

我们的社交模式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早期与父母的交往方式。

父母应当意识到,与孩子建立友好的关系,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安全的依附关系,这对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

下次与孩子沟通发生争执时,你可以尝试先冷静下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阐述问题,显示你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并以建议的方式与之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孩子会觉得你是可以理智对话的人,也更愿意平和地与你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放下自我中心的抵触情绪,从对方的立场出发思考问题,摆脱愤怒情绪的束缚,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有效和有意义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