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万里赵紫阳在农村改革大展拳脚之时,国企改革,也拉开了序幕。

只是,国企改革,远没有农村改革那样激进,只能以切香肠式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企改革试点

1979年5月,首批国企改革试点企业名单出炉,首都钢铁公司排在第一,接下来是天津自行车厂、上海柴油机厂等8家大型国企。

试验什么?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

当时是什么状况,为何要进行试验?

多头管理,婆婆太多,企业生产经营,统得过死。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企业说了不算。跟工人更是没有一毛钱关系。

生产再多,工资还是那么多;生产再少,也不会没工资拿,有国家背着。

国家,也背不动了,于是,搞试点。

把企业、工人,跟生产效率经营情况联系起来。

说是这么说,但如何联系起来,当时没人知道,一切在于试点企业的摸索和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钢的那只“雄鹰”

首钢,这是首都北京的企业,必然更加吸引眼球,全国,甚至全世界,都看着呢。

此时,首钢掌舵人周冠五,已年届六十,快要退休的人,被推上了改革的风口浪尖。

此人行伍出身,个性张扬,梳着大背头,喜好做惊人之举。

举一个例子,便可以看出此人的行事风格。

老首钢人无不记得,在首钢东大门,有一只展翅飞翔的老鹰,每天看着首钢的每一个工人,上班和下班。

当时大大小小的国企,门口有老鹰雕塑的,很多很多,多到无法统计。

老鹰,象征着企业腾飞。谁不想自己的企业,鹰击长空?

但首钢的鹰,在全国所有国企中,最大。

要做这个雕塑时,周冠五让手下人调查一下,北京市最大的鹰是多大,全国最大的鹰,有多大。

下属调查的结论是,当时北京最大的鹰,两米,全国最大的鹰,六米。

周冠五:“我们做个12米的。”直接翻一番。

这是件小事,但凸显了这位国企老总的行事风格。

首钢,拥有20万人工人,可不是闹着玩的。

周冠五的“十六字方针”

周冠五怎么玩?他提出了十六个字:“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欠收自负”。

承包制!

这一招,在统购统销的大环境里,无疑是非常有效的。

不管换了谁,效益都会快速增长,因为钢铁在当时,那是垄断性的,不管你生产多少,都求者蜂拥。

关键是当家人,是否能想出这样的思路,想出来了,是否敢提出来,是否敢实施。

周冠五敢!

不过,虽然是十六个字,实际上,最后的四个字,是句空话。真要是亏了,拿什么自负?按照当时国企的情况,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自负”。

就这样,周冠五为首钢,带来了辉煌时代。

好多老首钢人,至今还津津乐道于那个年代。

首钢的钱越来越多,周冠五的名气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