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所谓廉树威,贪失信;廉兴国,贪失家。反腐倡廉不仅是我国古代王朝的重中之重,也是民心之向,而得民心者便可得天下。

说起这历史上的贪官污吏,像赵高、和珅等人无不遗臭万年,而像包拯、海瑞这等清廉之官,不仅名垂千古。他们的故事,至今也频频出现在电视电影中,让人缅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上的几位清官之外,在清朝时也有一位有名的清官。他像包拯、海瑞二人一样清正廉洁、敢于谏言,是难得的股肱之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起二人的威名远扬,孙嘉淦则稍显普通,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不过,他却留下了这样一个让人敬佩的故事:

告老还乡之时,因为太穷拉了十几箱砖头“撑场面”,乾隆得知后,将他的砖头换成了真金白银,而这个官员便是孙嘉淦。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他的传奇。

敢言直谏,得雍正重用

孙嘉淦(1683-1753年),字锡公,号静轩,是如今的山西兴县人。他自幼便饱读诗书,以求仕途,康熙五十二年,三十岁的孙嘉淦终于中了进士,正式进入官场。

值得一提的是,孙嘉淦亲兄弟三人都是进士,一门三进士的荣耀至今还被人称道。不过,踏上仕途,并不代表就能施展抱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时间轴上看,孙嘉淦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工作年限长、从业经验丰富。可是,在康熙执政期间,初出茅庐的孙嘉淦就因直言争辩、扶正祛邪,得罪了不少权贵。

所谓枪打出头鸟,遭受权贵排挤的他,自然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还好他并未因此颓丧,始终保持着正直的品性,就这样,九年的时间匆匆而过。

转眼到了1722年冬,康熙驾崩,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雍正成功上位。孙嘉淦眼见新帝上位,仿佛窥到了实现作为的希望,他上书给雍正,提出“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三条建议。

这第一条就把雍正的脸打得啪啪响!我们都知道当初雍正能在“九龙夺嫡”中胜出,可没少迫害自己的兄弟。打人不打脸,孙嘉淦这一出在雍正看来就是挑战天家颜面,完完全全地找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愤怒之下,雍正召集朝中大臣,决定罢免孙嘉淦的官职,并将他处死。群臣自然不敢有异议,唯有雍正的老师朱轼求情道:“嘉淦诚狂,然臣服其胆”。

虽然生气,但雍正也不得不承认:“朕亦服其胆”,冷静下来的雍正皇帝,不仅没有责罚他,还开始欣赏孙嘉淦的刚正不阿。之后更是将孙嘉淦提为了国子监司业。

自此,孙嘉算是入了帝王的青眼,不过他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而是兢兢业业工作。更何况如同其他官员一样,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腐败,算是一位好官。

如此清正廉洁的孙嘉淦,自然也得到了雍正的器重,他后来又先后担任了国子监祭酒、顺天府尹一职。即使后来孙父去世,孙嘉淦守丧期间也被雍正调回京担任工部侍郎,仍兼任顺天府尹、国子监祭酒的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姓父母官,得乾隆器重!

春去秋来,转眼间就到了1735年秋天,孙嘉淦的第一任伯乐“雍正帝”驾崩,其子弘历继位。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只是,孙嘉淦无疑是幸运的例外。

乾隆登基之初,孙嘉淦便直言上疏《三习一弊书》,告诫皇帝不要养成“喜谀而恶直,喜柔而恶刚,喜从而恶违”这3个陋习。因为这最终会导致“小人不约而自合,君子不逐而自离”的弊端。

而乾隆帝见到孙嘉淦的的奏折,对他清廉、实干、敢于直谏的品性更加赞赏,因此将他提任为刑部尚书。为了感激帝王的赏识,孙嘉淦则更加尽心尽力地工作。

此时,恰逢河南郑州疑似有冤假错案,乾隆便派遣孙嘉淦前去审理。孙嘉淦到达目的地后,就开始不竭余力地审查涉案人员,到处奔走了解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他洗刷了无辜之人的冤屈,还百姓以公道。此后,孙嘉淦的仕途也越发平稳,大约在公元1738年,孙家淦又一次升职,被提拔为了直隶总督。

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百姓不能私自酿酒,但孙嘉淦在职期间发现百姓私酿行为屡禁不止,因此获罪的人也比比皆是。他思考许久后,认为宜疏不宜堵,于是上书给乾隆,建议解除此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