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名叫宁镇南,退伍老兵一枚,今年已六十八岁高龄。年岁增长,对往昔的回忆也愈发强烈。无数个夜晚,四十余年前的军旅生活如影随形,那段岁月承载着我的青春与梦想,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除此之外,1978年退伍初期那段难忘经历,无形中改变了我的人生路径,至今回想,依旧让我感慨万千。

1956年6月,我生于山东中部的一个山区小村庄,这里绿树成荫,自然资源丰富,是一片赋予英才的美地。

我的父亲是我们村的会计,母亲则在家中务农。在那个物质不那么丰裕的时代,他们抚养了五个孩子。

我是家中的老三,上有一哥一姐,下有两个小妹。

父亲年轻时期曾是村中难得一见的中学生,他深知教育的重要,因此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兄弟姐妹的学习成绩都不错,都曾进入公社中学学习。

七十年代早期,我国的教育制度为九年一贯制,小学五年,中学四年,分初中和高中各两年。

1974年3月,我即将满18岁时,我从公社中学毕业。

众所周知的原因,到我毕业那时,大学招生已暂停多年。虽然我中学成绩优异,但无缘大学。

从学校回到家中,我没有时间去想那些失落,拿起铁锹,卷起裤腿,跟着母亲和哥哥一起下地干活。

山村生活虽单调但充实,不过两个月,风吹日晒之后,我皮肤变得粗糙,身高一下子拉高,体格也强壮了许多,真正成为了一个农民。

但在深夜寂静之时,我常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作为一个18岁的青年,我对山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父亲观察入微,看出了我心中的迷茫和失落,于是在一个初夏的夜晚,与我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

那晚,父亲招呼我坐到他旁边,温和地询问我的未来打算。

经过短暂的沉思,我坚定地对父亲说,我想去参军,希望通过军队锻炼,开阔视野,学习技能,不愿只是在田间地头劳作终老。

父亲听后非常高兴,满脸喜色,称赞我:“好小子,你这几年的学习没有白费,真正的好汉子应当志向远大。军队正是磨练人的好地方,爸爸全力支持你。你已经18岁,是个成年人了,自己做决定吧。你妈妈和我身体都还可以,放心去吧。”

在家中,父亲的支持意味着我参军的事已顺利得到了家庭的认可。

时光匆匆,山上的绿叶开始泛红,一场秋雨过后,秋意更浓。

十月的初旬,我期待已久的好消息终于到来,征兵通知正式发放至我们大队。

得知消息,我立即找到了民兵连长,郑重地在入伍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验兵过程中,我牢记父亲的教导,心态平和,战略上轻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从初审、体检到政审、家访,我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通过了所有考验,未让任何意外发生。

12月初的一个雪后晴朗的早晨,公社的人武专员匆匆赶到,亲手交给我那份红底金字的入伍通知书。

我压抑住激动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通知书,那种梦想成真的感觉至今难以忘怀。

1974年12月18日,这一天既普通又特别,标志着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与亲人依依惜别后,我踏上了等待已久的接兵列车,开始了全新的军旅生涯。

在离家前一天,父亲带我登上了村口最高的山峰,指着下面的村庄和田野,叮嘱我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到了部队千万不要丢掉山里人吃苦耐劳的本分。

听着父亲语重心长的话,离别的情绪涌上心头,我哽咽无言,只能努力抑制泪水频频点头。

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远行,我们一百多名新兵整齐地坐在长长的接兵火车上,穿过黄河,出了山海关,向北行驶,历经八日夜,最终抵达了嫩江北岸的美丽之地。

一座高大的军营,背靠山峦,面向水面,静静地立于那广阔的黑土地上。

当我们走下火车,天空飘洒着雪花,大地一片银白。迎接我们的老兵们用欢快的锣鼓和真诚的笑容欢迎我们的到来。天虽冷,我的心却暖和极了。

踏入军营,被分配到班级,熟悉新环境,我享受了部队的第一顿饭。

稍事休息后,第二天随着激昂的集合号声,我们新兵连的训练正式开始了。

严寒的冬日正是练兵的好时机,新兵连的训练虽基础但强度大,不少新兵跟不上节奏,但我凭借在田间几个月的劳作,很快就适应了军队的训练节奏,训练成绩也逐渐提升。

三个月转瞬即逝,新兵连结业考核时,我在多个项目上都名列前茅,被授予“优秀新兵”荣誉称号。

下连队后,我因为新兵连表现出色,被分配到高炮团一营二连二排五班。

五班的班长秦班长来自江南,是一名服务多年的老兵,身材中等,性格沉稳,带兵经验丰富。

无论在训练还是管理上,秦班长对我们这些新兵和老兵都一视同仁,要求极为严格;而在日常生活中,他又像一个慈爱的大哥一样关心我们这些新来的兵。

在秦班长和其他战友的帮助下,我们三名新兵很快融入了新的集体,训练成绩也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