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Severn

萨达姆,一个胸怀大志、誓要成为新时代“萨拉丁”,并统一中东、成为阿拉伯世界领袖的男人。

为了实现“独步中东”的夙愿,萨达姆高举“阿拉伯旗帜”,在伊拉克推行了“高速全面发展”的经济方针。

可他万万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两伊战争,竟彻底将伊拉克的国力熬干。

踌躇满志、理想刚刚起航的萨达姆,转眼间在两伊战场摔了个粉身碎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鏖战8年的两伊战争

在伊拉克南部,有一座全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巴士拉。

这是一个坐落在阿拉伯河西岸,与伊朗国土毗邻的边境小城。

城中的街道、城墙,随处可见战争和炮火留下的历史痕迹。

阿拉伯河河道中,至今仍沉没着许多战争年代的船只。

河岸边,一座座英雄塑像排列竖立,手指遥遥指向伊朗方向。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向世人彰显着,爆发于近半个世纪以前的两伊战争的残酷。

1980年9月22日,随着伊拉克大军杀进伊朗境内,持续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就此拉开帷幕。

两伊战火爆发的原因,背后有复杂的领土争端,也有宗教上的分歧。

单单眼前这条承载着无尽烽火记忆的阿拉伯河,就足以引发伊朗与伊拉克的争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拉伯河归属问题,一直是横亘在两伊之间的一根刺。

该河全长204公里,是两国的自然边界线。

这段边界线,原本以靠近伊朗一侧的浅水线为界,河流大部分主权归伊拉克所有。

但由于干旱缺水,伊朗一直对阿拉伯河十分觊觎,曾多次要求以河流主航道中心线为两国边界线,与伊拉克共同分享、管理河流,这种要求自然没有被接受。

1975年3月,两伊就阿拉伯河问题展开商谈,当时因西国内外政治形势恶化、处境困难的伊拉克,被迫同意了伊朗的要求,换来的回报是伊朗同意归还300平方公里的领土。

可后来伊朗并未将这部分土地交予伊拉克,双方彻底撕破脸皮,阿拉伯河争端愈发激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宗教上的分歧也是两国长期对立,并直接引发两伊战争的重要原因。

1979年初,伊斯兰世界领袖霍梅尼走上台前,建立起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

而与此同时,伊拉克萨达姆政府,却是一个坚定的政教分离主义者。

伊拉克的什叶派穆斯林,虽然占国内人口的多数,但却一直被纳于政府的统治之下。

对此,两国内的什叶派均十分不满。

霍梅尼上台后,立刻提出要将政教合一的理念推向整个阿拉伯世界,矛头直指伊拉克萨达姆政府。

他还煽动伊拉克什叶派站起来推翻萨达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霍梅尼

对此,萨达姆十分恼怒。

再加上两国长期积累下的领土、能源、民族等矛盾,两伊争端彻底激化。

1980年9月22日,一心想要称霸整个阿拉伯世界的萨达姆,决定趁着霍梅尼上台伊始,国内政局动荡、军心不稳的关键时刻,率先除掉这个“刺头”,为自己后续的雄图霸业铺平道路。

于是在这一天,两伊战争骤然打响,浩浩荡荡的伊拉克大军开赴伊朗境内。

战争初期,背靠美苏两国,同时受到沙特、科威特金援的伊拉克大军势如破竹,打的伊朗军队毫无招架之力。

伊朗只能被动防御,龟缩在国内被动挨打。

然而随着战争的推行、伊拉克与美西方关系的恶化,再加上伊朗自身雄厚的底蕴,战局开始迎来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82年6月,伊拉克入侵大军全部被赶出伊朗境内,两国进入战争相持局面。

此后长达6年时间,二者你来我往,互有胜果的同时,也都损失惨重,谁也奈何不了谁。

1988年8月20日,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之下,持续了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总算画上句号。

伊拉克方面,以失去一半阿拉伯河的主权,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

这样的战果,显然大大出乎了萨达姆的预料。

他本以为,踏平伊朗不过是手到擒来,届时就可以一步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领袖,打响自己建立中东霸业的第一枪。

不曾想,伊拉克不仅没能在两伊战争中讨到任何便宜,还彻底熬干了伊拉克的家底,经济发展直接倒退20-30年。

而萨达姆的宏伟愿景,也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彻底湮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前的伊拉克的繁荣盛景

从结果来看,两伊战争没有赢家,两国是两败俱伤的结局。

尤其是对于主动挑起战争的伊拉克而言,这一战可谓是彻底击碎了萨达姆的梦想,也葬送了伊拉克崛起的大好局面。

与霍梅尼上台、战前伊朗混乱动荡局面不同的是,战前的伊拉克正处于飞速发展、刚刚崛起的大好局面。

此前,得益于萨达姆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再加上稳定的政局,伊拉克的经济在70年代后期迎来迅猛发展。

10年间,伊拉克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5%-16%。

1979-1980年,国际油价大幅抬升,这愈发助长了伊拉克经济的繁荣程度。

作为石油输出大国,伊拉克的国际贸易条件十分有利,国民总收入增长速度远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3年,伊拉克石油日产不过200万桶,而到了1978年这个数字上涨至260万桶。

再到1979年,年增长速度更是高达35%,达到日产350万桶。

随之而来的,是石油出口与收入的大幅增加,从1973年的18亿美元增加至1978年的119亿美元。[gf]e5d2[/gf][gf]e5cf[/gf]

1980年,伊拉克的石油贸易收入来到286亿美元,这个数字让其一举坐稳了中东第二大石油输出国的位置。

总而言之,在经济方面,与处于混乱中的伊朗不同,伊拉克则处在蓬勃发展之中。

多年的经济持续增长,基础设置的不断完善,巴格达也积极筹备即将到来的1982年不结盟会议。

截止两伊战争之前,伊拉克至少已经积累的3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是一份相当雄厚的家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萨达姆与库尔德武装讲和,外部环境也一片平和。

此前,伊拉克需要面对伊朗扶持势力——库尔德武装的威胁,国防支出常年居高不下。

但随着1975年两伊《阿尔及尔协议》的签署,库尔德武装无法再威胁到伊拉克的安全,让萨达姆政府得以专心于国内的建设和发展。

毫不客气的说,20世纪70年代的伊拉克来到了空前的繁荣。

然而,无论是早有预谋还是先发制人。

开始于1980年的这场战争,并没有如萨达姆所希望的那样,速战速决战胜伊朗打响称霸中东第一枪,反而将伊拉克拖入了万丈深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伊战争带来的损失

首先,战争严重冲击了伊拉克赖以为生的石油贸易。

在战争爆发后不久,伊拉克在巴士拉等地区的炼油厂和石油装载设备,以及在北部基尔库克油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其次,由于战争爆发后,伊朗对伊拉克关闭了波斯湾,禁止其通过波斯湾出口石油与进口货物。

再到1982年4月,叙利亚站队伊朗,伊拉克在叙石油管道也被关闭。

这导致伊拉克只剩下土耳其这一条石油出口线路,可这条路线的输油能力仅为65万桶/每天,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伊拉克的石油生产与出口,进而减少了伊拉克的石油收入。[gf]e5d2[/gf][gf]e5cf[/gf]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获得维持战争所需资金,伊拉克通过各种措施增加石油出口量。

比如,打通沙特石油路线、提升土耳其管道输油能力、通过卡车运油等等。

通过种种补救措施,伊拉克的石油出口能力有了一定回升,但仍然远远无法恢复到战前水平。

从1980到1985年,伊拉克的石油日产量从260万桶降到了120万桶。

这场战争的爆发,直接导致伊拉克石油产量与输出量锐减,外汇收入直线下降。

要知道,石油开采与出口,是萨达姆和伊拉克建立霸业、国家发展的最大底气,

一旦这一环节出现问题,距离萨达姆梦想破碎也就不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战争还导致了伊拉克的农业发展停滞不前。

就中东地区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而言,因位于两河流域,伊拉克的农业潜力十分巨大。

1980年,萨达姆曾自豪的宣布,农业是伊拉克“永恒的石油”,并且想要在本世纪内使伊拉克实现粮食自给,成为粮食净出口国。

可战争的到来,毁掉了这一切。

从1979年开始,伊拉克的小麦、大米、玉米、牛肉年平均产量均出现大幅下滑,农作物年均减少量高达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战争还对伊拉克的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

在两伊战争过程中,参战双方都曾攻入过对方国土,发生过袭船战、袭城战等。

据估计,战争期间伊拉克平均每个月的经济消耗约为8亿美元,八年的两伊战争对伊拉克基础设施的破坏所造成的损失达到670亿美元。

与此同时,战争还造成伊拉克外汇储备流逝、国防开支剧增、民众生活水平骤降等一系列问题。

战后统计,8年鏖战下来,伊拉克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400多亿美元,经济发展倒退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

这一仗,彻底把伊拉克的家底打空,也粉碎了萨达姆称霸阿拉伯世界的雄伟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踌躇满志、胸怀大业,想要在中东地区一展身手的萨达姆,结果帝国战舰刚刚起航,就深陷与伊朗的鏖战8年之久。

8年时间,伊拉克的家底被战争掏空,萨达姆两手空空,再无君临天下的底气和基础。

说到底,还是萨达姆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路线,妄图通过战争实现国家富强和崛起。

倘若他能够暂时隐忍与伊朗的矛盾,抓住飞速发展的黄金机会,以后未必没有带领伊拉克成阿拉伯世界领导者的机会。

只可惜,战争葬送了这一切。

参考资料

  1. 詹良材. 两伊战争对交战双方的经济影响[D].西南大学,2015.

  2. 申晓荣.伊朗伊斯兰革命与两伊战争的爆发[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2):317+319.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