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滩》杂志4月刊刊发了由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撰写的专栏文章《双城记:上海—六安交往纪实》。该杂志是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管、上海通志馆主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分别从上海申博成功后首演《告慰春申君》、春申地名遍江南上海共有56处、从大别山到石库门的双向奔赴、《八月桂花遍地开》从这里传唱开来、 六安籍指战员参与解放大上海、世界七大灌区之一淠史杭工程中的上海力量、上海援建六安小三线、城西湖军垦中的上海学生、上海4762名知青在六安、20世纪80年代上海援建老区六安、沪皋共赴新时代同心唱响“双城记”等11个方面,全方位多领域深度介绍了沪皋两地在历史时期、革命年代、建设岁月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悠久渊源、典型事迹、感人故事和对口合作的突出成效等。

4月26日起,我们将文章按类别分期推出,以飨读者,一起追寻上海和六安的山海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六安交往纪实》⑧上海4762名知青在六安

文/唐玉刚 黄晓燕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作为长三角地区最西端和最东端的城市,从六安坐高铁可在三小时之内到达上海。六安与上海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六安境内水源大部分流入淮河,淮河在扬州三江营流入长江,六安东南属长江水系,六安与上海,可谓“共饮一江水”;中国“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络主通道之一的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始于上海,途经六安,可谓“共走一条路”。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上海与六安,在历史时期、革命年代、建设岁月都有着深厚的渊源与联系,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高瞻远瞩,决定山海携手、对口合作,可谓“共续一段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4762名知青在六安

1968年12月,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全国范围内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至1977 年底,六安地区共动员和接收上山下乡知识青年55874人,其中上海知识青年4762人。大批上海知识青年来到六安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从事教育、医护、技术、管理等工作,还有的被推荐到各级领导岗位,为六安的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注入了新思想,增添了新活力。

下放霍邱的上海知青吴桂芳,同贫下中农战斗在一起,冲破“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思想束缚,积极推广水稻、棉花良种,大搞科学种田,使粮棉产量大幅度提高。 1969 年,上海知青李乔下放到时属六安寿县谢墩公社三关大队,后一直留在六安工作,历任六安市 地委组织部副 部长、人事局局长、六安市副市长、 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等重要职务。

1970年下放六安叶集洪集公社的上海知青孙晴蔚被选为省地县三级妇代会常委,1975年被红旗大队干部群众推荐到北京大学上学,毕业后分配到合肥工业大学工作。洪集公社五·七科研小组的3名上海女知识青年,在研制植物生长激素和细菌肥料,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方面作出了贡献;1974年,上级给了红旗大队第一个上大学的名额,经过知青讨论、大队党支部推荐,上海下放知青薛兰英同学被推荐到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安徽大学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