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过后,一年一度的收小麦即将开始,麦田的小麦按捺不住兴奋,在风吹的怂恿下等待成熟,届时,异乡务工的农民、收麦的收割机、拖拉机、各种三轮车等又将在田野中闪现,收麦“大战”使农村成为不一样的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1990后与2000后出生的人可能不知道,曾经有好一段时间,收麦后是要交公粮的,就是所谓的农业税,至于这农业税是什么开始的,有人说是从1955年开始的,那时候国家刚建国不久,国家底子弱,一边要发展工业,一边要发展国防相关,交公粮的目的就是支援国家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05年12月29日,废止了《农业税条例》的决定,2006年开始从此告别了交公粮的时代,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农民种地为私有的规定。那么,曾经的交公粮又是怎样的场景呢?

90年代之前,在河南地区,交公粮比例在30%~40%之间,也就是说每亩地要交收成的30%~50%,如果按照现在的收成相比也没多少,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小麦亩产400~500斤,如果按50%的农业税,那么每亩要交小麦收货的一半,以至于最后家庭口粮不够,借助于玉米面和高粱面来食用,更何况那时候农村人口众多,对于粮食的需求更是很严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早以前,和朋友讨论交公粮的事,朋友说一九五几年的时候,那个穷啊,抠下的鼻子都舍不得扔给吃了。

虽然这说的有些夸张,但当时粮食缺乏的程度是非常严峻的,特别是发生大旱、水涝等的自然灾害,对于农民来说更是一种生存的挑战。

作为一个80后出生的我,在记忆中更是记忆犹新,粮食不够吃是肯定的,小时候在田地里挖过野菜,还在镇上捡过废品卖,当然,更深的是交公粮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时候,粮食全部打工后,首先就是叫公粮,由于麦收比较集中,自然交公粮也是比较集中的,不少人晚上排队来交,有开着拖拉机的,有开着三轮车的,有赶着牛车的,有拉着架子车的等等,只要能够运输的车几乎都可以在此时看见。由于交公粮的多,有的自带水和口粮在那等着,困了便直接倚在装麦子的袋子上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如今想想,取消农业税交公粮到现在将近18年,农村人不再为粮食的食用上发愁,而形成的对比是,现在不少农村人不愿意种地了,至于原因有三点,一是物价上涨,种地所投入的人力、财力与收获不成正比;二是曾经会种地的老农民年龄大,体力上已不允许高强度劳动;三是年轻人不会种地,也不想种地,在上面的三种原因之下,现在农村的土地出现了要么转租,要么被承包,还有一种群体是无奈种地,他们没有额外的收入来源,唯有以种地实现多些经济收入的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如今的社会条件下, 有些专家声称建议恢复农业税,如果说曾经的交农业税是为了支援国家建设,这个是无可厚非的,毕竟有国才家,而再次恢复农业税,就是对无权无财的老农民的流氓行为,这不仅不是社会主义进步,更是社会主义倒退,当然,相信恢复农业税交公粮也是不可能的,只不过一些专家的无知与偏见而已。

时到今天,每每听到“青黄不接”这个词,便很自然的想到过去交公粮的那个时代,因为这个词是上小学记忆的,很多人不知道过去交公粮或交公粮后的体验,更很少通过网上知道交公粮的情景,那么本篇文章就为您分享下,愿未来的日子里,懂者忆苦思甜,珍重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