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顾名思义,就是“夏天的开始”。不过,这只是天文学上的说法。从气象学意义上来说,只有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达到或者超过22℃以上,且后续天气稳定,才算真正入夏。一般来说,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进入夏天,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仲春和暮春时节。对宁波人来说,立夏这个节气非常有仪式感,要吃立夏蛋、节骨笋、倭豆饭等食物,寓意平安健康。人们自古以来很重视这个节气,至今仍保留了斗蛋、煮咸肉倭豆、煮糯米饭、称人等习俗。而在老宁波的诸多立夏习俗中,吃“脚骨笋”和煮乌米饭显得尤为特别。

立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夏

脚骨笋:宁波特有习俗

老宁波立夏吃“脚骨笋”是诸多习俗中不得不提的一个。

因为这个习俗和其他地区有明显区别。换句话说,是宁波特有的。节气习俗的形成往往是以农时为基础设置的,关系生产活动的时序、方式,节气饮食习惯的养成又跟当季可收获的作物有密切关系,而节气习俗往往又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立夏至,农忙开始,大家自然希望“脚骨健”(身体康健),因此吃“脚骨笋”也成了民间祈求健康的一种方式。

虽然现在很少有人要干农活,但吃“脚骨笋”的习俗还是被牢牢记住。无论是用传统的乌笋、野山笋,还是用常见的雷笋,吃“脚骨笋”的重点还在于形状,将笋拍裂成扁形,切成4厘米左右一段,形同脚骨,吃了才能“脚骨健健过”。

脚骨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脚骨笋

煮乌米饭:因罕有而特别

和吃“脚骨笋”相比,煮乌米饭显得有些小众,而它的小众主要是因为用来做乌米饭的乌桕叶在城市里罕有。摘乌桕叶和采茶相似,要挑颜色有些发红的嫩芽,立夏刚好是它发芽的时候,等过了立夏,芽就老了。

将摘下的乌桕叶洗净、揉碎,浸泡在水中12~24小时,然后过滤沥干,和糯米放到一起蒸煮,就成了乌米饭。别看乌桕叶平时没有味道,可一旦蒸成饭,香气扑鼻。叶子越多,颜色越深,香气就越浓重。过去人们还会把蒸好的乌米饭捣烂铺平,切成各种形状。

乌米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米饭

老宁波还有这些立夏习俗

除了吃“脚骨笋”、乌米饭和斗蛋等习俗外,老宁波还有哪些比较常见的立夏饮食上和仪式上的习俗呢?

立夏饭:包括“五色饭”(旧时乡间会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后来则慢慢演变为倭豆肉煮糯米饭)和苋菜黄鱼羹。

软菜(莙荙菜):寓意吃了之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

蛋套和立夏绳:母亲会用彩线编织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者以五色丝线为孩子系上“立夏绳”。而孩子们则会把茶叶蛋放在蛋套里和同伴们玩拄蛋游戏。

穿耳洞:母亲会选择这一天为女孩子穿耳洞,穿时一边哄孩子吃茶叶蛋,当孩子张口咬蛋时一针穿过。

称人: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称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称体重。寓意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