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仇英 蜀川佳丽图局部

二十四诗品·旷达

司空图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

欢乐苦短,忧愁实多。

何如尊酒,日往烟萝。

花覆茆檐,疏雨相过。

倒酒既尽,杖藜行歌。

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寒假里,和孩子们读了一首诗《负冬日》( ),此间就是一种旷达的意境。

旷,从日,从广。清晨,红彤彤的太阳从天地相接处,缓缓地,慵懒地升起,然后充满朝气地跃然于天地之间,把大地从昏暗带向光亮,山川河流,在日光的照耀下,通达,澄明。

旷达,是一种光亮的,敞开的,通达的,澄明的状态。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白居易的这首负冬日,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旷达的生命状态。形体的温暖、畅达,内在的宁静、澄澈,身心一如,无内无外。形而下的身体,开始转而而形而上的体悟。在这种状态里,“心与虚空俱”,这里达到了忘我之境。这不就是庄子的坐忘之境吗?

喜欢看历史的人,都有一种承重感,因为会看到现实的沉重,血淋淋的,你争我夺,战乱,黑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再观照现实生活里,家长里短,办公室里的明争暗斗,生命里的生老病死,生离死别,哀苦悲忧。历史和当下,会把人紧压,以至于喘不过气来。如果我们只关注这些,那么生命的境遇是昏暗的、仄逼的,没有余地,何其苦也。

但是啊,当我们爬上山顶,在看那日出之美,日落之无限好,大地之广阔,鸟鸣啾啾,山花烂漫,溪水明澈,鸢飞于天,鱼跃于渊,好美好啊,那种苦,也就淡了不少。山山水水,花鸟虫鱼,生机盎然,打开了我们的自然之美。生命亦得以在此悠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徵明 图 兰亭序卷(局部)

在当我们翻开经典,翻开诗集,翻开文集,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夭夭如也,申申如也”的孔子;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有“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一心定而万物服,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的庄子;有“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陶渊明;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苏东坡……太多了,太多了,这几千年的人文意趣,生命亦得以在此映照,兴感,打开生命的境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雍 采菱图局部

自然,人文,生命之率性,让我们有了广旷的可居、可游、自在悠游的空间,当我们会通自然、人文与生命之本真,那种旷达之精神,一下子就冲破了历史与现实的昏暗与仄逼,天高任鸟飞,开阔凭鱼跃,生命得以自在,自由,自主,也就有了光,有了爱,有了信念,有了归宿与去处。

罗曼罗兰说得好:真的勇士,无非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它。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

欢乐苦短,忧愁实多。

人的一生很短,欢乐少,忧愁多。这是不争的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征明《兰亭雅集》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也是悲叹道——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快乐来得快,去得快。如果我们仅仅为了追求那点快乐,快感,这短暂又漫长的一生,所占比是很小的,越是执着,越是痛苦。

旷达,是心量放宽,站得高一些,通达自然之美,人文之趣,内在之觉,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 确实啊,“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个时候啊,领悟不住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打破幻相,得见真相。真相就是当下,此时此刻,那颗明觉之心,明朗朗、清澈澈、活泼泼的当下之心。有此明觉之心,便是仁者,仁者无忧也。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喝酒也只是一时的。喝酒是学会放下,在困局里打开一个缺口,可以暂时休憩。

“欢乐苦短,忧愁实多”,旷达的第一步,是见真实的自己,见真实的生命境遇,直面它。唯有直面,才有解缚的可能。

何如尊酒,日往烟萝。

花覆茆檐,疏雨相过。

如何比得上那一杯美酒,让我每日前往那烟雾缭绕的山林之地。那里有花儿覆盖着茅草的屋檐,稀疏的雨水轻轻洒落,与我相伴。

“何如尊酒”,散怀抱也。先学会散怀抱,放过自己,放下一切,洒然江湖山川,见真实的自己。

当见了自己,于“日往烟萝,花覆茆檐,疏雨相过”里见天地。天地有其美,有其光,有其生动处、可爱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徵明《兰亭修褉图》局部

倒酒既尽,杖藜行歌。

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酒已倒尽,我拄着藜杖放声歌唱。谁不会死呢,但那南山千秋万代巍峨高耸。

众生都会有死去的那一天,大自然生长收藏,人之一生生老病死,皆是自然之道。众生的喜怒哀乐,都是无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见众生,则是之下之承当,珍惜遇见,活得旷达,自在,带给人阳光、温暖、光明、美好与轻松。

“杖藜行歌”,在艰难中,挺直腰杆,一路放歌、高歌、长啸,“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忘自己,忘天地,忘众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