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第321篇原创文章 -

看到这个话题,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读一些自己读不懂的书?是不是吃饱撑着没事干?」还真不是!

大部分人之所以喜欢读一些没有难度的书,只是不肯离开阅读舒适区,甚至用各种快速阅读法一天读几本书,读完不是晒「战果」就是洋洋自得,实际上却是自欺欺人。

因为你选择阅读一些容易读懂的书,无非是闲着没事干用来打发时间罢了,对自己没有任何帮助。

可是当你读那些颇有难度的书,才能从一进步到二,再从二提升到三……那么面对一本读不懂或者难读的书,该怎么读才读懂呢?在这里我就介绍两种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阅读导读本

记得上大学时,老师给我们上一门专业必修课叫「人类学名著导读」,这门课讲了两个学期共20本人类学名著。

在讲到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时,我们读不懂这本名著怎么办呢?老师说可以先读导读本,比如马克思对《古代社会》所作的摘要和批语,再读恩格斯写成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如果还读不懂《起源》,就去读它的导读本,弥补这一块知识盲区。接下来就按照这个顺序阅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古代社会》

这是一个学科新手基本的阅读训练,它同样适合你读懂一本难读的书。

假如让你阅读吉尔·德勒兹的经典之作《差异与重复》,即使你硬着头皮慢慢琢磨,也不一定读懂他在说什么,甚至对那些时不时冒出来的术语感到无助。

可是你可以先读乔·休斯的《导读德勒兹 <差异与重复> 》,它给《差异与重复》提供了深入浅出的导读,交代其哲学背景和历史背景等,让你读懂它减少了许多难度。

因此,当你面对一本难读的经典著作发呆时,还是先找一找它的导读本,或者读一读当代学者写的名著提要。

虽然读导读本绕了一大圈,却让你了解到更多的写作背景,对读懂一本难读的书大有好处,当然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在这里我就多啰嗦几句,等于回答了一部分人提出的质疑。

他们认为读注释本或者导读本,相当于咀嚼别人吃过的东西,而失去了与作者本人的思想交流。这一点我是认同的。

因为我们读书的目的,主要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和对话,从而吸取作者的第一手精神养料,甚至成为埃科眼中的「标准读者」。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该书作者也列举了作为辅助阅读的导读本的诸多缺点。道理是没错,读书方法看上去也很完美,可它一定适合所有人吗?不见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受过高等教育或阅读理解能力极强的人,即使读一本难度不小的书,他也能通过先读原著理解大部分内容,再有选择地找一本导读本来辅助理解,这种读法是合理的。

可对于那些学识不高,阅读理解能力暂时较差,却十分喜欢读书的人而言,直接读原著就很吃力了。

这种吃力不是短时间内解决得了的,读不懂就真的不懂,那么他只能先读导读本、注释本或者别人解读的书,不能跨度太大。

打个比方,假设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值是3,而一本原著的难度值是5,导读本是4。

这时你读了导读本就更容易理解,而不是为了追求所谓正确的读书方法直接读原著,那样只会打击你继续读书的信心。

相反,当你读了难度较小的导读本时虽有点吃力,但不久就适应了。当你阅读理解能力值达到4,再去读原著更容易读懂。

比如有一个人喜欢传统文化,爱读《论语》,却苦于识字不多,只能读《于丹 <论语> 心得》。

这时你能用手指着他的头说「你这样读不对,应该先读繁体竖排没有标点符号的原滋原味刚出土的《论语》,或者读朱熹用古文注释的」吗?

那只会伤了他的心,即使你的读书方法看起来高大上。

以他目前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只能先读《于丹 <论语> 心得》,尽管在你看来这是一本不值得读的书,他却读得津津有味,这不也挺好吗?

当他读懂了这本书,接着就会读李零的《丧家狗》,读杨伯峻的《论语译注》,读刘宝楠的《论语正义》……

实际上一个人读的书越多,他的阅读能力越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可见读一本难以理解的书,每个人都可以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读法,如果你书读得多,理解能力强,就直接读原著,第一时间与作者对话。

倘若你识字不多,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就从简单的导读本读起,只要书里说的不是错的就适合阅读,哪怕里面都是正确的废话。

至于被导读本作者观点误导的可能性,确实存在,对于不善于辨别的人就有可能全盘吸收,在阅读原著时有一定的干扰。

不过这是不可避免的,直接读原著不也被原作者的观点影响吗?我们敢说自己的想法都没有受到书本或者别人的影响?

如果你想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影响,在阅读时就跟自己说:「这是他的观点,等我读原著时看看原作者是不是这样说的,差别在哪里,他为什么这么说?」

如此一来,就不必担心导读本的误导。

第二个方法是费曼教妹妹读书的方法

我2020年在人物传记主题阅读时,读到了费曼的传记《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 年)。

在这本书的第 15 页里有这样一句话:「你从头读,尽量往下读,直到你一窍不通时,再从头开始,这样坚持往下读,直到你完全读懂为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理查德·费曼教妹妹琼读书的方法,后来她用这个方法读书,拿到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如果你正在读一本难读的书,就可以借鉴他的方法,具体做法很简单。

即从第一页开始一直读下去直到读不懂为止,再从第一页开始重新读,如此反复,直到完全读懂一本书。

你也许会问,读不懂的地方读多少遍还不是一样不懂?

其实用这个方面可以读懂大部分书,因为一本书前后内容是有衔接的,作者不太可能在新的一章里跳跃式地添加无关的内容,一般都在前面内容理解的情况深入一步。

倘若你难以理解,说明前面的章节你还没有理解透。

比如书中出现不熟悉的人名、术语等,都有可能影响你的理解,这时你就不能想当然地以为自己懂了,而是停下来把它们弄清楚,尤其经常用术语的作家,更加留意。

当你真的扫清了每个死角的知识点,再往下读时往往柳暗花明,又能往前多读几页了

对于一般人来说,只要用好上面这两种读书方法,就可以读懂一本当前读不懂的书。

不管你用哪一种方法,前提都是选择一本有一定难度的书来读,而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专找简单的书来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