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毛主席和周总理

1973年4月25日,毛主席收到一封来自小学教师李庆霖的告状信,认真读过之后,毛主席忍不住落泪,从而这件事情也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周总理在了解过具体情况之后,勃然大怒,并决定从严处理,而这一切还要从当时那场声势浩大的“上山下乡”运动说起。

李庆霖多次反映无果,决定写告状信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等领导人格外重视教育,并培育了不少有为青年,但随着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就业也成为了当下的一大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党中央决定发起声势浩大地“上山下乡”运动,让不少有文化的青年来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为了响应这一号召,很多知青都告别了父母,并来到基层历练自己,福建省莆田县一名小学教师李庆霖的儿子就是其中之一,李良模当时意志坚定,并让家人放心,虽然说“上山下乡”运动这一决定是好的,但是其中也有不少难以避免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李庆霖

当时政府有一个明确规定,提供这些下乡的青年们整整一年的生活费,但没想到的是,李良模在领了11个月的生活费之后,就再也没有拿到这份补助了。

这些青年下乡是完全没有任何收入的,补贴一旦停止,他们就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李庆霖得知自己的儿子常常挨饿之后,只能从家里拿出一部分钱让他暂时维持生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庆霖先后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没想到的是,李良模的情况依旧没能得到改变。

1972年12月,李庆霖心中突然有了一个主意,他想写一封亲笔信向毛主席说明这一实际问题,说不定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毛主席

尽管说当时的他已经产生了这一想法,但心中还是有不少顾虑,李庆霖觉得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授,而毛主席却是国家领导人,他实在是不确定这封告状信是否会交到毛主席手中,是否会直接引起重视。

思前想后,李庆霖觉得他不能坐视不管,随即坚定了内心的想法,晚饭过后,他支开自己的妻子独自进入房间,并来回踱步思考着究竟该从何说起,不知不觉半个小时已经过去 ,但他依旧只字未动。

当时李庆霖心中有不少顾虑,但最担心的还是怕这件事情浮出水面之后,会因此连累到自己的家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坚定的内心又随之动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李庆霖与知青们

看着熟睡的妻子,李庆霖想到了自己的儿子李良模,而且当地还有不少青年都有着同样的问题,经过了深思熟虑,李庆霖很快便提起笔来写了一封长达两千多字的告状信,经过多次逐字逐句的修改,他才终于满意。

内心忐忑的李庆霖又将这封信拿出来仔细检查,但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合适,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决定再重新写一封。

几天之后,李庆霖看着这封经过反复修改的告状信露出了笑容,在信中他不仅仅交代了自己以及儿子李良模的身份,而且还着重说明了当下青年们所遇到的问题,在下乡期间除了没有任何收入之外,就连规定的生活费都无法按时发放,因此他们常常吃不饱、穿不暖,甚至就连生病了都只能默默忍着,连去看医生的费用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知青上山下乡

其实李庆霖还在信中说道,他知道“上山下乡”这一决定的出发点是好的,让广大青年们前往农村,更好地得到锻炼,并顺利解决就业问题,但其中的不少情况也应该得到重视,并对青年们给予一定照顾。

同样还有一部分知青不愿好好锻炼自己,并于一段时间之后,就在家人的安排之下调回城里上班,而他的儿子李良模却没有这条件,只能留在这里艰难生活。

说清楚当下问题之后,李庆霖还特地在这封告状信的最后写道:

“毛主席,我知道您老人家的工作是够忙的,没有时间来处理我所说的事,可是我在呼天不应、叫地不灵的艰难窘境中,只好大胆的冒昧写信来北京告状了,真是不该之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毛主席

李庆霖经过多次检查确定没有措辞不当之后,便直接拿着这封信走出了家门,前往莆田县邮电局,但是这短短十几分钟的路程,他却走了将近一个小时,当时他的内心很是紧张,就怕不能直接寄到毛主席那里,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

等李庆霖慢慢来到邮电局门口时,他瞬间想到了一个重要情况,当时他的信封上面所写的收信人是毛主席,因此这一信件一定会经过多次审阅,而且最终也不一定交到毛主席手中,但如果收信人写上外交部部长助理王海容的名字,并请求他将这封告状信亲自拿给毛主席,那么他的担心就会迎刃而解了。

当时的李庆霖知道,王海容和毛主席之间的接触十分频繁,并常常一同会见外宾,等坚定了这一想法之后,李庆霖没有片刻耽误立马回到家中,经过再次修改,他终于怀着紧张的心情寄出了这封告状信,并等待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王海容与毛主席